1979年3月,在山峦层叠的热带丛林中,我方448团的二百多名战士,被越军围困在一个小山洞内。越军自以为占据有利地形,嚣张地向我方的战士喊话:“你们已经无路可走,快投降吧!我们优待俘虏!”

一遍一遍的心理攻势,让一群没有过参战经历、没有经历生死搏斗的年轻战士心里开始不安。虽然不安,但战士们在部队里接受的教育告诉他们,宁可战死也绝不投降!

就在这四面楚歌的危急时刻,连长冯增敏思想却开始动摇,他召开支委会,名义上是征求大家的意见,可其实他已经在心里做了投降的决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448团是怎么从最初的胜利,一步步陷入敌人的重重包围,最后走到投降求生的地步呢?

冯增敏为何决定缴械投降?感兴趣的老铁们可以在弹幕打上想知道,故事即将为您揭晓!

曾经的英雄部队,小试锋芒

20世纪70年代末,忘恩负义的越南不顾中国曾经多次的鼎力相助,不断骚扰我国边境居民,肆意侵占我方领土,频繁制造流血事件,我方在警告无果的情况下,于1979年2月17日,发动对越自卫反击战。

自卫反击战是为了给越南一个教训,保边境平安。之后,解放军在许世友将军和杨得志将军的指挥下,兵分两路,仅用半个多月的时间就拿下高平,攻占谅山,直驱越南首都河内。就在河内政府召开全国总动员会时,我方宣布撤军越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撤回过程中,越军不甘心战争的失败,不断设置障碍,死缠烂打。

而为了保证大军撤退的顺利完成,许世友将军考虑派一支部队进行清剿残敌,掩护撤退。之后,许世友把这项并不算艰巨的任务交给了第50军150师。

第50军是一支怎样的队伍,他们能顺利完成上级交给的战斗任务吗?

第50军曾经有过辉煌的过去,那是在抗美援朝战场上,他们固守在汉江北岸的战场上,面对零下二十多度的严寒天气,那些匆忙从南方赶来的士兵,有的连棉衣都没有准备。

他们修建战壕时,冻土坚硬得像石头,铁锹根本铲不进去。就是在这种恶劣条件下,第50军的战士们坚持了50天,阻击美军无数次炮火轰炸和进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这五十多天里,第50军失去了七个连,三十一个排,一百三十八个班,可以想象战争的惨烈程度。

这支英雄部队回到祖国后,并没有居功自傲,而是默默承担起国家预备役任务,常年驻兵广西,从事工程设施方面的建设。

直到对越自卫反击战打响,这支处于战争前沿的部队,依然按兵不动。战士们看到打了胜仗凯旋的队伍,心里很不是滋味,他们急需要到战场上去,用战绩来证明曾经的英雄部队称号。

第50军战士主动请缨参战,广西指挥部考虑到战争已经接近尾声,最难打的战役已经结束,同时也想给这些年轻的战士一次上战场锻炼的机会,就同意安排第50军在我方大部队撤回时,掩护回撤队伍、清剿残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然而,对第50军来说他们并没有做好充分参战准备。在战争开始前,50军从6000多人扩张到10000多人,许多补充进来的新兵,没有经历实际训练,全凭一股激情就上了战场,而有经验的老兵,早就抽调进了前线参战。这也为之后发生的事件埋下了隐患。

1979年3月某天,云南中越边境的森林中,阳光流淌,花草尽情舒展,一片寂静。

不久后,一支由远及近的部队打破了这份清静,只见战士们身穿崭新军装,手握闪亮的钢枪,脚步有力地踏过中越边境线,踏上为国杀敌的征途。

他们就是第50军150师448团的战士们,作为先头部队,战士们脸上洋溢着自豪和希望,自信满满的样子,仿佛胜利就在眼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此时的战士们,心里一定特别激动,为国立功的机会就摆在面前,但他们怎么也想不到,他们此行不但没有立功,赢得荣耀,反而令国家和军队蒙羞。

初入战场的年轻战士,有一股初生牛犊不怕虎的闯劲。

从3月5日到3月10日,短短一周时间,他们就清剿了越军多股残余势力,打得敌人四处逃窜,照这样下去,完成战斗任务已经毫无悬念。

448团的指挥官可能是为了扩大战斗战果,消灭更多敌人,夺取更多战略物资,也可能认为胜利来得太容易,还没有打过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所以,448团没有按照原路返回,而是选择绕道北面,从班英小路进入越北山区,尽管战士们并不熟悉那一带复杂的地形,也不熟悉丛林作战。但他们就是信心十足,显然已经有点飘飘然了。

丛林遇袭,延误战机

不久后,丛林深处传来一阵阵爆炸声,惊动了躲在暗处的越南士兵,他们很快发现了448团的行踪,于是聚集在一起,兴奋地商量对策。

原来,448团在行进过程中,看到敌人留下的防御工事、涵洞等一律进行了炸毁,就是因为这样大的动静,不知不觉中暴露了行踪。敌人早就在448团经过的地方,设下了埋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此刻,在山里埋头行军的448团,终于到达班英地区的那嘎村附近,那里正好是一个四面环山的盆地,可以想象,如果敌人在山上制高点架枪射击,此时行走在盆地中的448团岂不成了瓮中之鳖。

事情也这样发生了,当第一轮枪林弹雨袭来时,所有人都懵了,指导员高声呼喊:“快卧倒!快散开!大家隐蔽!”

可由于队伍跟得太紧,战士们面对突如其来的扫射,本能地拥成一团,很多战士成片倒在血泊中。有些新兵只有十八九岁的年龄,就这样牺牲在异国的土地上。

这是越军有预谋的袭击,为了减少不必要的牺牲,448团分成两部分,二营继续从山间小路推进,一、三营由大路撤退,分头作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448团遇到的敌人实际上是越军一个加强营的兵力,如果强行突围,是可以摆脱越军的,但当时敌人在暗处,无法估计有多少兵力。为了求稳,他们向师部请求支援,在等待支援的过程中,他们错过了突围的最好时机。

时间从中午到了傍晚,眼看着红日西沉,448团没有等来支援队伍,只好自行突围。

在突围过程中,最惨的是二营,丛林中的敌人悄无声息地增加了一倍,他们刚有动作,就遭到一顿猛打。越军凭着有利地形和丛林作战经验,牢牢地把二营控制在伏击圈内,动弹不得。

二营的战士也不是好惹的,他们虽然没有战场实战经验,但是他们敢拼敢打,高喊着:“不怕死的出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经过12个小时的激战,二营战士终于进入一个狭长的山谷,可还没来得及休整,周围的山头上就响起密集的枪声。原来,越军早就在这里,占据了有利地形,等着我方的战士们进来,战士们不得不再次分散作战。

越军好不容易占了上风,他们自然要显摆玩弄一番,玩了一场猫捉老鼠的游戏。

448团的指战员心里明白,是他们太轻敌了,又错失突围出去的时机,一步错步步错,这才给了敌人可乘之机。

这时,有士兵喊:“营长,敌人又缩小包围圈了,我们出不去了。”

营长看到战士们伤亡惨重,急得心里要冒烟,难道就这样等死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营长大声命令战士们,“拿起武器,全力反攻!”副营长对营长喊:“敌人火力更猛了,我们请求支援吧!

营长一咬牙,说:“给师部发电报,请求支援!”师部了解到448团二营处在生死关头,但没想到情况比想象的还要严重,只好派出由副参谋长率领的一连和八连前往支援。

陷入重围,艰难抉择

在二营拼死抵抗等待支援的时候,一连和八连赶到了,本以为能为二营解困,没想到他们自己也陷入敌人的包围圈。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也难怪,在云雾笼罩的山里,一不小心就会迷路,更何况躲在暗处的越军兵力数量众多,占据有利地形,火力凶猛,一连和八连很快被打散。

敌人在丛林中紧咬着我方战士死缠烂打,几个小时之后,当一连的战士们终于攻下一个小山头,站上制高点,才发现,整座小山都在敌人的包围圈中,一圈一圈的敌人围着小山,不停地向山头上射击。

此时,一连连长一声怒吼:“往死里打!”

战士们跟着连长,没有一个退缩,他们一次次想打开一条血路冲出去,却一次次被蜂拥的敌人堵上。

眼看着子弹炸药越来越少,而敌人越来越多,他们一次次陷入绝境,一次次奋起。在子弹打尽的情况下,还誓与敌人血战到底,决不投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此战过后,英雄一连除了两名身负重伤的战士得以活下来,其余的战士全部壮烈牺牲。

而被打散的八连也好不到哪里去,八连副连长王立新被越军合围,当听到敌人劝降时,他怒火中烧,当即下令誓死不降。

到了夜晚,王立新继续带着一个排的战士突围,在突围战中,王立新冲在前面,手拿冲锋枪,为身后战友开路,可血肉之躯最终难敌炮火,王立新最终牺牲倒下了。

王立新用生命告诉了战士们,什么叫军人的使命,在危难时刻不惧生死,他是真正的英雄。

正是因为他的英勇,才更显出八连连长冯增敏的可恨,他接下来的做法丟了军人的脸面和尊严,刺痛了全国人民的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冯增敏在被越军打散之后,带领八连其余战士,被越军逼到一处山洞内。

他和战士们在山洞里坚持了3天。他们没有吃的,没有水喝,没有子弹,除了二百多条还活着的生命,什么也没有。

当又一个黑夜来临时,冯增敏靠在冰冷的石壁上,看着潮湿阴暗的洞内毫无活力的战士,而洞外是层层包围的敌人,他们一遍一遍地劝降:“中国军队的兄弟们,你们已经没有退路了,快投降吧!我们优待俘虏!”

冯增敏脑海中天人交战,是突围还是投降?突围战斗到底,会被越军乱枪打死;投降,说不定还能保住大家的性命,这是二百多条活生生年轻的生命,其中也包括自己的一条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但是作为中国军人,又有谁会带领一大批人主动投降?从中国革命以来都没有过的先例。

冯增敏心里有了投降的想法,却不敢想投降的后果,当然他也不会傻到一个人承担下来。他想到以支部的名义,让投降成为“无奈之举”。

一夜未眠的冯增敏看着从洞外照进来的阳光,庆幸自己还活着,他已经有了决定。在支委会上,冯增敏征求大家意见,战士们听到“投降”二字,都惊讶地看着冯增敏。

“我们绝不投降,哪怕只剩最后一个人,也要血战到底!”站起来反对的是一位排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同志们我也不想投降,想想我们的处境,增援没有,食物没有,子弹没有,我们拿什么去拼?我不想你们去白白送死。”

排长立即反驳:“不要忘了我们是中国军人,投降越军岂不让人笑掉大牙?我决不投降,有点血性的战士们也不会投降!”

冯增敏看到战士们情绪激动,怕收不了场,立即命令手下控制住排长,然后继续说:“我们当中有多少人,你们的父母正日夜盼着你们回去,你们忍心让白发人送黑发人?”

战士们垂下头,就这样,冯增敏率二百多名战士投降越军。消息传到国内,震惊上层,许世友将军愤怒地拍桌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交换战俘,罪有应得

1979年2月中旬,从对越反击战正式打响到撤军,只用了29天,解放军势如破竹,所向披靡,取得决定性胜利。同年5月,战争结束两个月后,在国际红十字会的多次奔走协调下,中越双方进行战俘交换。

中方接收的战俘总计239名,其中就有202名是冯增敏所在的八连。一个连队这么多人集体投降,成了战俘,这是前所未有的。

他们虽然生命无损地回来,却失去了宝贵的军人的尊严和脸面,给整个对越自卫反击战蒙上了阴影。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而冯增敏也被送上军事法庭,接受法律的审判,被判了十年有期徒刑。

回顾第50军150师448团参战过程,从开始出发进入战场,到战场失利,冯增敏率连队投降。

这中间出现了多次指挥错误。如果448团在最初形势一片大好的情况下,速战速回,就会是另一个结果。

如果448团不因胜利轻敌,如果不延误战机,如果支援及时。可惜战场就是战场,容不得一点失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第50军150师448团被打上历史的耻辱印记。后来,相关负责的军部干部都做了相应的处理,关副军长降职,副政委给予党内警告处分,刘副军长降职调离,从上到下都得到应有的处罚。

多年以后,人们并没有忘记冯增敏这个“特殊”军人,已经出狱的冯增敏接受记者采访,记者问他:“作为一名军人,你对当年的投降感到羞耻吗?”

冯增敏沉默了好长时间,对他当年的行为只说了四个字--“无奈之举”。

当年冯增敏带领两百多名战士投降,造成了极大的影响,害得曾经的英雄部队第50军番号,在1985年全国大裁军时取消,一个曾经英雄的军队消失在历史的长河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