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信很多人都看过这样一张振奋人心的照片,在1971召开的联合国大会上,乔冠华率领我国代表团重返联合国席位后开怀大笑的画面。这张被外国媒体冠名为“乔的大笑”的照片在当时引发了极大反响,乔冠华也自此成了我国外交部独当一面的人物。

可就在大家认为乔冠华将继承周总理的衣钵,将中国外交事业带入新高度的时候,他却突然被撤职并接受隔离审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乔的笑

当时许多人对此困惑不已,甚至有人亲自找到李先念询问原因。李先念没有直接回答,只是用一个动作隐晦表达了其中的缘由。当年如日中天的乔冠华为何会突遭撤职?李先念的动作又暗含了怎样的深意呢?

从小是乡间“神童”,长大是外交“天才”

1913年3月28日,乔冠华出生在江苏省盐城县东乔村的一个地主家庭,他的父亲算是当地最早一批接触现代化工商业的商人。在父亲的影响下,乔冠华从小就显示出了过人的聪颖,一篇文章往往只要读几遍便能背诵,在十里八乡有着“神童”的美誉。

当时很多人都说东乔村出了个百年不遇的天才。但历史往往是这样,从小便承载过多赞誉的孩子会逐渐趋于平庸,基本上达不到人们原本的期望。可乔冠华丝毫没有经历这般“厄运”,他的人生就仿佛开了挂一般,从此一发不可收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乔冠华

由于学习成绩优异,乔冠华在读书的生涯中多次跳级插班,在16岁那年便考入了清华大学哲学系。他是同一批被录取学生中最年幼的那个,但他所表现出来的沉稳和踏实却远超一些同届的学生。

大学期间,乔冠华广泛发展了各种爱好,同时阅读了大量进步书籍。这四年成了他人生中的重大转折点,也为他后来投身革命奠定了坚实的基础。1933年,大学毕业的乔冠华前往日本东京帝国大学继续攻读哲学,他立志要用生平所学改善国家落后挨打的面貌。

可怀揣着满腔爱国热忱的乔冠华渐渐受到了日本反动派的排挤,他所参加的各种进步活动也被强行取缔,一怒之下他直接离开了日本。在日本经受的波折没有影响乔冠华的求学之心,他很快便赶赴德国图宾根大学继续攻读哲学,并成功获得了德国哲学博士学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乔冠华与妻子

当时恰逢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部分帝国主义国家展现出了蓬勃的野心,疯狂扩军备战,世界局势随即陷入混乱。乔冠华逐渐意识到,军事问题已经成为无法躲避的焦点问题,一切政治问题必须同军事结合起来考虑才具有现实意义。

为了能够将二者有机结合,乔冠华在德期间广泛研读了欧洲的战争史以及军事地理等相关书籍,这让他对世界局势有了全新的认识。

1937年,日本帝国主义侵略者开始大举入侵中国,中国已然到了生死存亡的攸关时刻。乔冠华觉得不能再继续研究“纯学术”问题,否则“国将不国”。次年,乔冠华辗转经法国到达了香港,随即便投身于抗日救亡活动之中。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乔冠华

一开始他只是在香港进步报社做编辑,发表各种政论以及国际评论文章,直到他在廖承志的介绍下加入中国共产党,他才真正成为一名战士。1940年,乔冠华创办了“中国通讯社”并担任社长一职,之后他在同僚中的声望便越来越高。

进入解放战争阶段后,乔冠华一直作为中共代表团成员留在重庆工作。后来国共和谈破裂,他在组织的保护下秘密前往香港,负责外事领域的相关工作,直到新中国成立前夕才正式返回北平。

1949年11月8日,中国外交部正式成立,此后乔冠华的身影便一直在其中闪耀。他曾作为顾问出席联合国安理会,控诉美国武装侵略的丑恶行径;他也曾作为助手陪同李克农将军一起参加板门店停战谈判;他还曾陪同周总理一起出席日内瓦会议以及万隆会议。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乔冠华

可以说,中国外交历史的每个重大时刻,乔冠华都直接或间接的参与到其中,他是中国外交不断成长与崛起的推动者和见证者。有句老话叫“弱国无外交”,我国曾经遭受过无数不平等的欺凌,正因如此这些外交官的光芒才如此闪耀。是他们处处在国际上维护着我们的尊严,让我们不至于被外人轻视。

大笑让世界瞩目,晚年却犯了糊涂

1971年11月9日下午,在万众瞩目之下,乔冠华率领中国代表团乘专机由北京飞往纽约参加第二十六届联合国代表大会。这是关乎所有中国人利益的一次大会,而以乔冠华为首的中国代表团将直接决定中国的命运,可想而知乔冠华当时承受了多么巨大的压力。

在4天后正式举行的联合国大会上,乔冠华迎来了他人生中的高光时刻。作为最后一个登上讲台发言的代表,乔冠华以其超凡的气度赢得了在场所有人的掌声,而他的开怀大笑也成了历史书上的一个经典画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乔冠华

会议结束后,整个国际新闻界都陷入了轰动,各大新闻媒体机构都对乔冠华的讲话给予了高度评价。这是让所有中国人扬眉吐气的一次发言,也是让世界重新认识到中国的一次发言。从此“乔的大笑”成了中国外交自信的符号,在打破了许多国家对中国偏见的同时,也让那些一直以来对中国充满敌意的国家受到了震撼。

从那一刻开始,乔冠华便成了中国外交领域新的代言人,周总理也有意“退位让贤”。可是后来乔冠华却走了许多弯路,主动站到了一个充满争议的位置,以至于他后来火速遭到撤职并接受隔离审查。

在曾经那段特殊时期,很多党内元勋都受到了不公平地对待。轻则革去职务、下放劳教;重则遭受批斗、含恨而终,当然这只是其中一小部分,有些始终在工作岗位上的人也受到了不小的波及。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片来源于网络,与所讲述人物无关

其实身为一个优秀的外交人员,乔冠华最擅长的应该是审时度势、在复杂的局势下做出最正确的选择,可他却偏偏在那段特殊时期迷失了自己。他不仅主动和“四人小组”走在了一起,还公开发布一些赞誉江青的言论,这些行为在当时已经“过时”,甚至被人戏称为“丢了骨气”。

据乔冠华当时的一些同事回忆,他整个人当时都充满了傲气,经常在外交部里耍官威,丝毫不把周围人放在眼里。其实等周总理退位之后,乔冠华必然是中国外交界的新任“一把手”,根本没有人能撼动他的地位,可他偏偏迷失在了对个人权力的追逐当中。

他主动靠近那些人,希望借助那些人的“力量”达到他的某些目的,甚至不惜在公开场合发表对周总理不利的言论。他的行为如果不是出于丧心病狂,那一定是被权力和欲望蒙蔽了双眼,以至于他连当时社会的基本形式都无法看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周总理

在公开发表对周总理不利的言论后,乔冠华又开始大肆鼓吹身边一些同事加入“他们”的阵营。据当时担任新闻司副司长的张颖同志回忆,乔冠华在那段特殊时期曾经找她谈过话。

起初乔冠华的态度十分亲切,但聊着聊着话题便偏向了江青,期间乔冠华多次赞扬江青所作出的贡献。这一点让张颖疑惑不已,刚开始的时候乔冠华明明对江青持评判意见,可如今却俨然换了一副嘴脸。

后来乔冠华又称赞了张颖的工作能力,还表示可以调她去“文化组”担任重要职务,张颖这才明白乔冠华的意图。这根本就不是一次简单的谈话,乔冠华摆明了是想拉拢她一起向江青靠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江青

乔冠华的处世哲学就是“识时务者为俊杰”,他认为将来的国家形势必然会一边倒,所以他提前做出了选择,殊不知他从一开始便犯了一个巨大的错误。对于乔冠华的行为,张颖只觉得失望,她真真切切感受到了乔冠华的堕落。

一切皆事出有因,功过自留后人评

在此之前,乔冠华是多么优秀的外交工作者,他的才华和能力得到了几乎所有中央领导的认可。1970年5月,毛主席想发表一篇反对美帝国主义霸权的声明,以此来表明中国的立场。他先后安排了好几个人起草内容,但都达不到他预期的效果,结果这个任务便落到了乔冠华的头上。

乔冠华没有丝毫推辞,接到任务后便把自己关在了办公室里。他做的第一件事不是拿出纸笔,而是掏出一瓶茅台酒喝了起来,等进入状态后这才动笔,结果不到一小时的时间便构思了整篇文章。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毛主席

毛主席看了之后大为赞赏,称赞乔冠华的文章“气势磅礴、文采飞扬”而当主席得知乔冠华是在喝酒时写出的文章后,喜悦之色更盛,盛赞他是当代“李白”。不久之后便有了那篇名为“全世界人民团结起来,打败美帝国主义侵略者及其一切走狗”的声明。

乔冠华的才华横溢可见一斑,但他偏偏在晚年犯了糊涂,主动站到了那个充满争议的地方,并做出种种充满争议的行为。其实早在那段特殊时期刚开始的时候,乔冠华便同陈毅、黄华等人一起遭受了冲击,一度被当成“外交部的罪人”。

后来在毛主席的授意下,乔冠华得以官复原职,但他的思想却从此出现了问题。单从他公开发表对周总理不利的言论来看,他整个人的立场已经发生了严重的偏移,而他却毫无察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乔冠华

有一次在接待外宾的时候,乔冠华当面向周总理表达了歉意,但周总理只是礼貌的表示他的工作性质特殊,而且有些事情也不是他所能控制,丝毫没有将此事放在心上的意思。但乔冠华身边的一些同事却对他的行为充满了“看法”,他渐渐在外交的圈子里“形单影只”,大家都主动和他保持了距离。

1976年12月,就在“四人小组”倒台后不久,在联合国工作的黄华便收到了组织上的通知,让他火速回国接替乔冠华外交部长的职务。原来,因为一些特殊问题,乔冠华已经被隔离审查,组织上第一时间也免去了他的所有职务。

时任国务院总理李先念亲自前往机场迎接了黄华,黄华知道乔冠华曾经有过一些不好的行为,但对于组织上突然的决定,他还是感到有些困惑。回去的路上,黄华也是询问起了其中的原因,李先念并没有直接回答,而是指了指耳朵上面,暗指只需要听从命令不要多加言论此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李先念

虽然乔冠华突遭免职的具体原因没有对外透露,但李先念一个简单的动作已经说明了全部,他已经不再是过去那个一心为国的乔冠华了。果不其然,在隔离审查结束之后,乔冠华没有再回到外交部工作,而是以对外友好协会顾问的身份示人。

虽然乔冠华还顶着“对外友好协会顾问”的头衔,但大家心里都清楚,组织上只是为了保留他的最后一丝体面,才没有严肃处理他的问题。否则,依照乔冠华曾经的种种行为,他怕是免不了一番牢狱之灾。

1983年9月22日,乔冠华病逝于北京,享年70岁。临终前他留下了一个遗愿,希望组织上能将他的遗体安葬于老家江苏盐城建湖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章含之与乔冠华

之后他的遗孀章含之多方奔走,旨在达成丈夫的遗愿,但盐城方面最终还是没有同意这个请求。直到后来盐城开发人文资产,才将乔冠华的骨灰给迁回了盐城。

作为一个从小受到良好教育的有志青年,作为一个受任于国家危难之际的外交人才,他没有守住心中的底线,也辜负了周总理的苦心栽培和殷切期望。乔冠华的下场固然让人感到惋惜,但说到底都是他咎由自取,是他腐朽的思想摧毁了他的一切。

古人常言“胜不骄、败不馁”,但乔冠华没有做到这一点。他曾被毛主席盛赞为:“一个人顶两个坦克师”,但他却在那段特殊时期彻底迷失,最后落得个凄凉的结局,死后家乡都不愿意接收他的骨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乔冠华

当然,乔冠华也绝对不是个坏人,他对中国外交事业做出的贡献历历在目,我们还是要理性看待他的功与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