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大连法院践行新时代“枫桥经验”,勇于创新,探索出符合地域特点的“一个融入、二个协同、三个抓实、四个化解+云服务”诉源治理模式,基层治理效能不断提高。2023年,大连全市法院民事一审受案数下降2.04%,万人起诉率下降2.43%。

“走出去”做实指导 融入基层社会治理大格局

“张法官,被告突然提出了新要求,今天协议没签成!”案件签署协议当天,面对案件出现的新情况,调解员李印第一时间给大连高新技术产业园区人民法院法官张静打去了电话。

“别急,具体什么情况,我现在去找你,咱们见面说。”张静放下手中的工作,马不停蹄地赶去与李印会面,商讨案件情况。

这是一起劳动纠纷争议案件,张静收到案件后,考虑到案件纠纷涉及中小企业,双方当事人均有调解意向,便将案件委派给中国中小企业协会调解中心特邀调解员进行诉前调解。

在张静的指导下,案件调解工作进展顺利,可到了签署协议当天,被告王某突然提出了要求原告公司再多支付一定数额的社保金,调解现场一度陷入僵局。

为了尽快破解困局,张静指导李印详细制定新一轮调解方案,最终经过近两个小时的调解,双方达成一致,并现场签署了调解协议。

谈到案件调解过程,李印说:“张法官的专业指导非常及时,对我们调解员来说,法官的每一次实战指导都是我们学习提高的过程。”

为了进一步把指导调解法定职能融入基层社会治理体系,大连法院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主动把法院调解工作置于党委政府大治理格局中,组织召开“大连法院诉讼治理工作”新闻发布会,发布《诉源治理工作报告》,联合市司法局在全省率先出台协同推进矛盾化解意见,与全市1679家司法所、人民调解委员会完成对接,并将其全部纳入人民法院调解平台。完善共治网络,全市法院设立诉讼服务站、法官联络点等591个,对接基层治理单位881家,构建解纷立体网络。

今年以来,大连法院积极推进特定类型纠纷先行导入人民调解工作,加大引导和分流力度,将九类案件按照属地原则推送至对应的人民调解组织先行调解,通过司法所、人民调解委员会调解成功案件1491件,调解成功率为53.49%。践行能动履职理念,研析类案多发高发、大幅上升原因,发出司法建议202份,提出有针对性的意见建议,服务社会治理现代化。

“请进来”多方联动 积极发挥调解工作合力

“得益于各合作单位的积极参与、共促落实,大连地区‘总对总’多元解纷新格局日趋完善,实现了更多矛盾纠纷化解在源头、萌芽。”今年3月,大连市中级人民法院党组书记、院长朱海涛在大连地区“总对总”工作座谈会上发言时说。

今年初,最高人民法院召开“总对总”工作座谈会后,大连中院闻令而动、率先布局,快速推进最高人民法院“总对总”工作座谈会精神落实落地,在全省率先组织召开“总对总”工作座谈会,邀请23家单位共同构建完善大连地区“总对总”多元解纷新格局,共商推动多元解纷工作提质增效。

截至目前,大连法院“总对总”合作单位已从最初的3家发展到13家,解纷“朋友圈”扩展到20家,“总对总”及多元合作的调解组织、调解人员分别发展到28家、128名,诉源治理“朋友圈”辐射面持续扩大,真正构建起多部门联动、多领域覆盖的多元解纷网络,“总对总”合作从多元解纷走向多元共治。

为健全完善矛盾纠纷多元化解工作体系,大连法院及时转变工作思路,推动矛盾纠纷化解从“法院主抓、单打独斗”向“党委领导、多元共治”转变,坚持“请进来”多方联动,积极发挥调解工作合力。

“真没想到,调解员不仅帮我化解了前期纠纷,还主动帮助我解决了后续问题!”大连某蔬菜批发市场负责人赵某激动地表示。

不久前,8名个体业主要求某蔬菜批发市场退还租赁合同保证金,西岗区商事纠纷调解委员会迅速指定三名经验丰富的专职调解员负责本案。经过调解,双方当事人最终达成了和解协议。

但考虑被申请人所在商场此类租赁合同较多,调解员建议某蔬菜批发市场主动与其他有关业主沟通,最终某蔬菜批发市场又先后与61名业主达成类似协议,有效将纠纷隐患消除在萌芽。

目前,大连法院已联合市司法局选聘调解员273名,争取经费624万元,建设调解室181间,出台制度文件39份,开展调解培训20余次,参训人数高达9000人次。全面运行诉前调解三个“一律”管理新模式,加强人、案、补贴监管,进一步提升解纷实效,汇聚更多工作合力。

“沉下去”源头化解 用心织密法治服务网络

“我在复州城法庭,下午回院里,和当事人约了下午两点……”瓦房店市人民法院立案庭副庭长沈海洁一边打电话,一边翻看文件资料。

沈海洁是该院速裁团队的负责人,最近这段时间,她每天都会抽出时间,走进基层人民法庭。沈海洁介绍说,之所以走进人民法庭,得益于瓦房店法院确立的“立案庭速裁团队与人民法庭联动同频”全新工作方式,由速裁团队对接各人民法庭,开展双向先交流互助。根据法庭需求,速裁团队法官带领法官助理、书记员、人民调解员有序开展对接指导;同时,带回人民法庭先进办案经验,为办理速裁案件提供全新思路。

在该项机制的带动下,截至2023年底,沈海洁速裁团队对接的复州城人民法庭、永宁人民法庭审判质效位列全省第一方阵,其中永宁法庭位居全省第一。

在大连中院的统一部署下,全市13家基层法院推进力量下沉,深度融入基层治理体系,主动前置纠纷化解防线。庄河市人民法院长岭人民法庭受理案件数量连年下降,“岭妹子”模式先后受到上级法院、市委政法委的充分肯定。大连市普兰店区人民法院创立“网格化+人民调解”三进工作模式,以“诉调对接、网格行动”为抓手,充分发挥人民法庭从源头防范和化解基层矛盾的功能。大连市甘井子区人民法院将驻院人民调解员融入“甘心调”模式一部分,一审民事收案量降幅明显。

为了更好地织密法治服务网络,大连法院借助法官“进社区、进乡村、进网格”机制,充分利用人民法院调解平台全流程在线办理等优势,形成一站式、全流程调解闭环管理推动治理与服务双向赋能;制发常见纠纷业务指导案例,更加精准地指导社会治理“前端防控”和矛盾纠纷“前端化解”。推进诉源治理线上云服务,将“共享”理念与司法服务深度融合,不断加强“一个网线一块屏”的共享调解室建设,让司法载体和触角延伸到基层社会的最末端。

“‘抓前端、治未病’是新时代能动履职理念最根本、最核心的要求之一。今年,大连法院确定了‘九个一’工作体系,将加强诉源治理作为重要工作内容,助力实质解纷,通过‘携手共治’实现‘双赢多赢共赢’。”朱海涛坚定地说。

更多精彩资讯请在应用市场下载“央广网”客户端。欢迎提供新闻线索,24小时报料热线400-800-0088;消费者也可通过央广网“啄木鸟消费者投诉平台”线上投诉。版权声明:本文章版权归属央广网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转载请联系:cnrbanquan@cnr.cn,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我们将追究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