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3年6月的哈尔滨街头,一辆没有任何标志的普通吉普车正在路上正常行驶,谁都不知道这辆车上竟坐着开国大将陈赓。当时的陈赓因为连日的奔忙,精神和身体上都十分疲累,所以一上车就靠在后座的椅背上闭目养神。

可谁知,没一会汽车却突然减速了,陈赓还以为已经到达了目的地,正准备起身,不料车门却突然被粗暴的打开,随后一名穿着制服的交警就像无赖一般,直接坐在了陈赓的旁边。

“我要去趟交警队,你快把我送过去,别耽误我的事情!”随后这名交警颐指气使的指挥着司机。坐在副驾驶上的警卫员正想阻拦这名交警,陈赓将军却摆了摆手:“先到市政府,然后再将这位先生送到交警大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陈赓

到了市政府之后,陈赓直接让警卫员叫来哈尔滨市长吕其恩,一旁的交警这才发现他身边的人竟是位了不得的人物,不由得如坐针毡,那么陈赓为什么会在哈尔滨?这位交警后来怎么样了?

筹建军事学院的最佳人选,开国大将陈赓

1949年新中国成立之初,斯大林就建议我国建立一所海陆空一体的军事学院但是当时中国百废待兴,台湾还尚未解放,以美国为首的联合国军又在朝鲜对我国虎视眈眈,因此中央并没有腾出手来做这件事,但毛主席一直将这件事情放在心里,以待他日时机成熟了再派人着手筹建。

1950年朝鲜战争爆发伊始,党中央便有先见之明,料到以美军的性格,一旦战火燃起,势必会烧到中国,所以在朝鲜战争爆发之初,中央军委就任命粟裕大将为东北边防司令员兼政委,随时待命挂帅入朝。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粟裕

但在7月10日,许是平日里的工作太过于殚精竭虑,粟裕大将的血压蹭蹭上涨,肠胃也开始不舒服,头晕眼花,只得卧床休息。这样一来,粟裕便不能领兵入朝,最后是彭老总代替粟裕出征朝鲜。

尽管粟裕已经卧床休息,但他的病情还是不见好,同年12月,粟裕辗转到了苏联治病。虽说粟裕远离抗美援朝前线,他却十分关注战场上的一切战况,他总是想方设法的了解朝鲜战场上的最新情况,然后再对美军的作战方式和战术加以研究分析,并且整理出一份又一份的报告。

在抗美援朝中,我军使用的坦克、飞机等先进的武器,大多数都是苏联生产的,很多将士一开始都不会使用,更要命的是这些武器一旦出现损坏,我军竟无一人会修理,这让我军在战场上出现了很大的短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片来源于网络,与所讲述人物无关

粟裕对此十分忧心,他觉得我们中国应该建立一所我们自己的军事学院,培养一批有文化有知识的军事型人才,粟裕的这个想法与毛主席不谋而合。

1951年9月,康复后的粟裕回国担任华东军区副司令员,他一见到毛主席就将自己的想法提了出来。

“主席,虽然我军骁勇善战,但是如果将士们只凭着一腔热血去作战,不懂得如何利用先进的武器和装备,最终吃亏的还是我们自己。我们应该发展军事科学,建立一所现代化的军事学院,让我们的战士们既有力量,又有头脑与技术,这样才能走的长远。”毛主席听了粟裕的话不断的点头表示同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粟裕

毛主席与粟裕研究决定立刻将这件事情安排下去,但是安排谁去做呢?两个人在用人问题上犯了难,我军内部虽然将领居多,在革命时期,他们也都是有谋略有战功的佼佼者,但是开办军校需要调查,选址,选择师资队伍等一系列繁琐的事务,还要与苏联安排的专家沟通交流,如果没有统筹全局的能力和经验,是不能胜任这项工作的。

这时,粟裕脑海里突然想起了一个人,就是当时还在抗美援朝的战场上担任副司令员的陈赓。当毛主席听到陈赓的名字时也点头同意,表示还真没有比陈赓更合适的人选了。1952年6月,朝鲜战争接近尾声,局势已然稳定了下来,陈赓便回到了国内。

回国一个月后,党中央便任命陈赓为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工程学院院长,此后陈赓就开始为军事学校的建设四处奔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陈赓

那么为什么毛主席与粟裕会认定陈赓是建立军事学院的不二人选呢,陈赓又有何过人之处?

陈赓呕心沥血,筹备军事学院

陈赓出生于湖南湘乡的一个将门世家,祖父曾是湘军将领,可以说陈赓天生就是做将军的料,他在17岁时便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开始为我党的革命事业而奋斗。为了系统的学习军事方面的知识,他在1923年进入陆军讲武学校学习,次年又考入了黄埔军校,成为了黄埔军校第一期学员。

在黄埔军校期间,陈赓表现突出,能文能武,与蒋先云、贺衷寒并称为“黄埔三杰”,一时间风头无两,但是陈赓却始终谦卑有礼。从黄埔军校毕业之后,陈赓又去了苏联学习,也正是因为这么多年的系统学习,陈赓的军事理论知识储备十分的丰富,是我军不可多得的精英型人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陈赓

更重要的是陈赓在革命时期曾经有过当校长的经验,那还是在1933年的时候,彭阳步兵学校初建,而校长的人选便是陈赓。当时这所学校有学生1500余人,学员主要是连排的干部。陈赓在任职这所学校校长的时候,凭借着自己的军事才能,为我军培养了很多优秀的人才,因此毛主席与粟裕才会认为将陈赓放在教育战线上是再合适不过了。

筹建新中国成立后的第一所高等军事工程学院,是责任重大的一件事情,陈赓虽然有当校长的经验,但这次筹建的军事学校肯定要比之前的更加复杂,规模也更加宏大。

陈赓千头万绪,尽管在筹建之初,周总理就致函给苏联政府部长会议副主席布尔加宁,请求对方派遣相应的专家以及顾问来中国支援,但专家们也只能提出一些专业化的意见,主要的实施等还得陈赓亲历亲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片来源于网络,与所讲述人物无关

为了将这所军事学校办好,陈赓可谓是极尽心血,他先是到国外考察了诸多军事学校,然后又在全国各地收拢军事人才,据说陈赓在各地走访时看中了几位重量级教授,想要将他们征用,但这必须要经过周总理的签字同意。

都知道周总理日理万机,而陈赓几次上门都未能见到周总理本人,索性陈赓就在门外“守株待兔”,等着周总理的出现。这天,周总理一出门便被周围的人围住,陈赓根本挤不进去。直到周总理上厕所的时候,陈赓才在厕所门口“堵到”周总理,周总理还被他吓了一跳,惊到:“你怎么跟来了。”

周总理其实心中也明白陈赓肯定是跟自己“要人”来了,随后周总理指示教育部党组帮忙,很快便抽调了一批专家教授。师资的问题解决了,陈赓又在学校的选址上犯了难,最后经过在全国各地多方考察,在苏联专家的建议下,将学校的地址定在了离苏联较近的哈尔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上个世纪的哈尔滨

地址选好了,学校的建设工作就紧锣密鼓的展开了。但在建设过程中,陈赓却遇到了一个意想不到的事情,这件事情虽然与学校的筹建无关,但却关乎着整个哈尔滨乃至全中国的社会风气。

一名交警开启蹭车模式,引来哈尔滨的整风之路

1953年6月的一天,风和日丽。陈赓从筹建委出来之后,就想着去哈尔滨市政府找市里面的领导,协调一下学校教师与家属的住房问题,因为当时所有的教员几乎都是从外地举家搬迁至哈尔滨的,所以解决他们的住房问题迫在眉睫,陈赓想亲自与市领导沟通这件事。

因为连日来的高强度工作让这位身经百战的大将军也感觉到有些疲乏,这天他一上车就靠在后座上闭目休息。突然他感觉到正在行驶的汽车突然减速了,抬眼一看前方有一位交警在拦车,陈赓下意识就以为莫不是出了什么事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片来源于网络,与所讲述人物无关

驾驶员也是一头雾水,心想自己并没有触犯什么交规,交警为什么会拦车,难道是前方出了什么事故,不允许通行吗?虽然心中疑惑,但驾驶员还是按照交警的指挥将车子停在了路边。坐在副驾驶上的警卫员探出头问道:“交警同志,是有什么事情吗?”

不料这名交警竟自顾自的直接打开后门坐在了陈赓的旁边,这一套动作行云流水,司机和警卫员都看得目瞪口呆,而陈赓只是抬眼望了望交警并没有说话,但是警卫员被交警突如其来的行为给吓到了,他转过头警觉的盯着这名交警,害怕他对陈赓有什么不轨行为。但交警接下来说的话却让警卫员既松了一口气,又添了一丝火气。

“我要去趟交警队,你快把我送过去,别耽误我的事情!”这名交警直接对着司机发号施令。警卫员刚想开口让他知道他旁边的人是谁?陈赓看出了警卫员的意图,便对警卫员使了个颜色,随后对司机交代道:“先到市政府,然后再将这位先生送到交警大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片来源于网络,与所讲述人物无关

交警听了陈赓的话就更加耀武扬威了,坐在后座上翘着二郎腿得意洋洋,好像占了多大的便宜一样,丝毫没有感觉到车内的气氛已经变得十分凝重。途中这名交警还想与陈赓搭讪交流,谁知陈赓面色铁青,不发一言。

警卫员跟在陈赓身边多年,他看着陈赓严肃的脸庞,心中非常清楚,这名交警要为自己错误的行为付出代价了。此刻这名交警还在沾沾自喜,殊不知已经触碰到了我党的底线。

新中国成立以后,我党针对我国实际情况,在1950年到1955年之间先后开展了五次整风运动,旨在反对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的行事作风和特权的思想,贯彻实事求是、走群众路线的方针。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片来源于网络,与所讲述人物无关

而这名交警拦车蹭车之娴熟,说明他平日里经常干这样的事情,在马路上随意拦截人民群众的车辆免费蹭车,强制要求将他送往目的地,已经严重违反了我国的整风行动。

陈赓越想越觉得生气,哈尔滨的一名交警尚且如此欺压人民群众,搞官僚特权,可想而知整个哈尔滨的风气是多么的糟糕。

汽车在马路上飞速行驶着,很快便到了市政府的大门口,陈赓下车之后,这名交警依然恬不知耻的坐在车内,等着司机将他送到交警队。陈赓也不与交警交谈,直接让一旁的警卫员去楼上将哈尔滨市长吕其恩给叫下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吕其恩

车上的交警见到司机磨磨蹭蹭的还不开动汽车,便大声说道:“怎么还不走啊!”司机并不搭理他。这边市长吕其恩从警卫员的口中知道了交警拦车的经过后,心中是猛地一惊,他意识到哈尔滨将有一场“风暴”即将来临。

吕其恩在1935年就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在抗美援朝战争爆发之后,他还担任过志愿军后勤司令部第五分部部长兼党委书记,直到1952年12月才回到国内。此时据他来到哈尔滨担任市长只不过才3个月的时间。

吕其恩火急火燎的赶到市政府的大门口,对着陈赓就是一个标准的军礼,郑重的说道:“首长您来了,怎么没有提前说一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陈赓

方才还在催促司机快点开车的交警,乍一听到“首长”二字,才终于慌了神,不由得又惊又怕,连忙下了车,忐忑的站在一边,大气都不敢出。

陈赓指着交警对吕其恩说:“这位交警同志,在路上拦了我的车,要求我们送他去交警队,你安排个专车将他送去吧!”

吕其恩听到陈赓的这番话,吓得冷汗直流又感到十分的羞愧,他怎么也没有想到一个交警竟然敢使唤首长!而一旁的交警此时也终于意识到自己即将大祸临头,一脸灰败且瑟瑟发抖的模样,再也不敢说话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陈赓

等到吕其恩叫人将交警带走后,陈赓语重心长的对吕其恩说道:“以小见大,仅仅是一个交警,就敢在马路上拦截车辆耍威风,可想而知整个哈尔滨的公务人员都是什么样子!”

要知道彼时的新中国才成立不久,社会还很不稳定,若一个政府的官员都不能做到自律自省,那跟封建王朝有何不同?最终在陈赓大将的敦促下,哈尔滨开始了一场整风肃纪的行动,对所有公务人员的一言一行进行“严打”,这一举动,重新树立了人民政府的美好形象,也让哈尔滨的社会风气有了很大的改善。

我们敬爱的毛主席曾经说过:“整风运动就像是房子,每天都要打扫,就像是人的脸,每天都要洗,所以只有时常进行整风,才能够净化我们的干部队伍!”毛主席说的这段话无论放在什么时候都永不过时,永远能站稳脚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陈赓

陈赓将军不仅在战场上立下战功无数,在政治上,文化上更是一把好手,1953年9月1日,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工程学院第一届开学典礼如期举行,哈尔滨市内的人民满意度也在陈赓与吕其恩的管理下蒸蒸日上,让我们向大将陈赓致以崇高的敬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