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0年6月,解放军总医院住进了一位头发苍白却气度不凡的老人,老人虽在病中,但他仍旧牵挂着自己的工作。

年轻时上战场落下的病痛时时刻刻都在折磨着他,可只要情况略微好转,他就迫不及待的拉着秘书,让秘书给他说些国家大事,尤其是跟军队有关的事情,一旁的医护人员有些意外,难道他是什么了不起的大人物不成?

没错,这位躺在病床上的老人就是战功卓著的共和国元帅徐向前。他戎马一生,军队早已成为他生命的一部分,即使病情随着时间一天天加重,他也从来没有放下过这个执念。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徐向前

但在几十年前,谁又能想到这个出生在河边小村、弃文从武的年轻人竟然能一步步走出农村,成为共和国元帅呢?

家境贫困,艰难求学

巍峨的佛教名山五台山已经在晋北大地上屹立了千年,悠长曲折的滹沱河穿流其间,在河的两岸坐落着两座普通的小村庄,村庄的名字也很普通,一个叫河边村,另一个叫永安村。但就是这样两座平平无奇的小村庄,却出了两个鼎鼎有名的大人物:一位是战功赫赫的共和国元帅徐向前;另一位是统治山西近四十年的“山西王”阎锡山。

可两个同样出生于五台山的农村小子最后却走向了截然不同的人生,这实在令人感慨万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阎锡山

徐向前虽然有着“布衣元帅”的美誉,但他的家世委实有些拿不出手。徐家祖祖辈辈都以务农为生,到了徐向前的父亲这里总算是出息了一回,在父老乡亲的殷切盼望下,徐父终于考上了秀才,只是家里依旧贫苦,经济情况并没有因此得到改善。

1901年,徐向前出生了,为了迎接这个小生命,徐父高兴的为他取名“徐象谦”,意思是像模像样的谦虚做人,但这个名字并没有伴随他走完一生。

到了上学的年纪,徐向前被送去了本村的书塾读书,可没过多久就转去了新式学堂沱阳小学。在这里,徐向前接触到了自己从前从未见过的新世界,辛亥革命带来的新思想给他带来了巨大的冲击,受此影响,他把名字“象谦”改成“向前”,意思是永远向上,永不后退,而这个名字也仿佛成了他人生的写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徐向前

名字的变更也意味着新生的开始,徐向前本以为自己的新人生会就此起航,却没想到天不遂人愿。徐家本就贫困,徐父又逐渐年迈,实在无力供两个儿子上学,经过艰难抉择之后,他决定让徐向前的哥哥继续上学,于是徐向前只能就此辍学。

但离开学校的他并没有向命运屈服,他一边务农养家,一边刻苦自学。徐父看徐向前小小年纪却如此努力,也不忍心埋没这个儿子,于是辗转托人给他找了个在书店当学徒的差事。此举正合徐向前的心意,差事虽然辛苦,但他又可以获取新的知识了。

在当学徒的这几年里,徐向前阅读了不少书籍,他尤其喜欢《水浒传》、《三国演义》这样富有英雄气概的故事,就这样他的心中逐渐萌生起了报效祖国的想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水浒传

1919年春,徐向前得知省立国民师范学校正在招生,还是公费上学,于是他毅然决然的报了名并且顺利通过考试。学业完成后的他被分配到安阳的一所小学任教,正当他准备大展身手的时候,现实却给他泼了一盆冷水。

原来这所小学的校长是阎锡山直接委派的,他为人传统,治校思想也非常封闭,尤其不允许新思想在校内传播,而经常发表进步言论的徐向前自然成了他的眼中钉肉中刺,于是便随意找了个理由,将人辞退了。

收到辞退书的那一刻,徐向前意识到自己教书育人的理想恐怕是要落空了,他虽然愤怒却又无可奈何,一气之下便跑到太原另谋出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黄埔军校

恰好这个时候孙中山创办黄埔军校的消息传来,他大喜过望,觉得自己又有了新目标,东拼西凑集齐路费后便坐上了南下的火车。他踌躇满志,一路势如破竹的通过了初试和复试,顺利成为了黄埔军校建校初期第一队的学员,从此开启了自己的戎马生涯。

接触新思想,加入共产党

1925年,徐向前告别了黄埔军校,正式进入军队学习,但他在国民革命军的驻队期间目睹了不少军纪败坏、贪污腐败的情况,这让他非常失望,在接二连三的现实打击下,徐向前头一次陷入了对未来的迷茫之中。

参军的第二年,他跟随军队来到了武汉,在这里的所见所闻又让他燃起了新的希望。城市里标语满目、呼声震天,好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接着他又被任命为武汉军校政治大队第一大队的队长,在军校里,他接触到的都是和自己一样有着革命热血的学员。闲暇之余他经常同他们聚在一起,聊人生,聊志向,聊自己的理想抱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徐向前

从交谈中,他知道了什么是三民主义,什么是共产党,什么是共产主义。他先后阅读了马列文章,又吸收了鲁迅的批判思想,逐渐意识到国民党并不是中国的未来,最后在1927年国共合作面临破裂的局面下,经过两名同志的介绍,加入了中国共产党,确认了自己为之奋斗一生的新目标。

看到这里,相信大家应该也意识到了徐向前其实是弃文从武,但他确实是个天生将才。

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在解放战争期间,他创造了一个有意思的现象:那就是毛主席给他发的指挥电报是最少的。其他元帅收到的电报几乎有上百封,但徐向前却只有个位数的电报,而这都是因为他有着相当出色的军事才能,尤其是在山西解放战争中,徐向前的指挥艺术和军事理论基础体现得可谓是淋漓尽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徐向前

1947年,徐向前拖着病体从延安到达了晋冀鲁豫军区,担负起内线作战中解放山西的重任,而他的对手则是和自己仅有一河之隔的老乡阎锡山。

但正式作战都还没开始,徐向前就遇到了一个大麻烦,兵力严重不足。当时刘伯承、邓小平率领12万晋冀鲁豫军区的主力军一举突破黄河天险,挺进大别山,紧接着陈赓、谢富治又率领一部进入豫西。刘邓、陈谢相继带走了军区的大部分兵力,到了徐向前接手时,面临的就是这样一个令人尴尬的局面。

为了解决兵力不足的燃眉之急,徐向前充分发挥了自己灵活带兵的特点,将太岳、太行、冀南和冀鲁豫四个军区的地方武装组成新的野战部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徐向前

在解放山西的两年战役中,徐向前先后歼灭了国民党部队30余万人,回顾他攻打运城、攻坚临汾、决战晋中和解放太原的四场战役,我们可以看出他将各种作战策略运用得炉火纯青,无论是运动战、攻坚战、歼灭战还是速决战,他都把“活”字运用自如。

临汾一战,至关重要

临汾战役是徐向前指挥华北野战军第一兵团进行的攻坚战示范样板。在此次攻城作战中,徐向前发明了“土行孙战法”,这一战法指的是通过挖地道的方式到达敌人城墙底下,再用爆破技术摧毁敌人坚固的城墙,以此和地面部队配合一起突入城内。

徐向前指出“攻坚是块硬骨头”,只有像他这样作战经验丰富的将领才能一语道破攻坚战的本质,攻坚战是场硬战,他要求部队要做好啃下这块“硬骨头”的准备,毕竟临汾的城防实在是坚不可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片来源于网络,与所讲述人物无关

抗日战争时期,日军深知这里的地理位置易守难攻,便一直驻扎在此;不但有重兵把守,还修固了城防工事。

日军投降以后,胡宗南部队接手了临汾,在此基础上又进行了加固,接着阎锡山率领部队入驻,继续完善城防,如此一来便形成六层防御工事,因此就算是把临汾的城防比作铜墙铁壁也不为过。而曾任临汾守城总指挥的梁培璜还把其当成山西的“马奇诺防线”。

在长达72天的时间里,我军消耗的弹药不计其数,最终以总兵力四分之一的伤亡人数将阎锡山这坚不可摧的重重堡垒彻底摧毁,守城敌军也被尽数歼灭。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片来源于网络,与所讲述人物无关

在临汾攻坚战中,徐向前充分发挥“坚持最后五分钟”的战斗作风,最后作战的至关重要时刻,他要求部队发挥顽强性,并以此来消灭敌人,这一点源于他对攻打运城的总结。

在对运城发起第三次进攻时,徐向前总结此前两次的失利原因,提出:“敌方装备好,突击力强,我军装备不足,缺乏打硬仗的准备,并且顽强性不够。”

这一次的总结在最后临汾攻坚战中起到重要作用,靠着这种顽强精神,又经过多次奋战后,在徐向前的率领下,华北野战军终于啃下了这块最难啃的“硬骨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毛主席

对于此次战役的重大胜利,党中央给与了高度评价。1948年6月1日,毛主席发出的电报中特别指出临汾战役中徐向前同志的指挥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以9个旅的兵力攻下敌方2万人,其中还只有2个旅有过攻城经验,这是一个很有代表性的重大胜利。并且在敌我双方都采用地道战的情况下,我军仍旧是更胜一筹。

徐向前不但治军有方、带兵有道,他还非常重视人民群众的力量。在解放山西的战役中,他充分动员、组织和武装当地的人民群众,积极发挥和调动了人民的力量, 在毛主席军事理论的指导下,进一步提出“人山”理论,在充分发挥人民群众的力量下,徐向前争取以最小的代价赢得最大的胜利,而这一理论也极大的丰富和发展了毛主席的人民战争思想。

解放山西期间,晋中人民喊出了“后方多流一滴汗,前方少流一滴血”的口号,在这种军民一心的氛围下,人民解放军的战斗力大大提升,有了人民群众的基础,我军最终才能彻底推翻“山西王”阎锡山的反动统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阎锡山

1949年春,带领着几名随员的阎锡山离开了这个统治了近四十年的老巢,这个被他用“生存哲学”和轨道圈占起来的独立王国终于迎来了新的明天。

这几场战役中,徐向前的战斗作风都是以“狠”字当先,并且擅长打活仗和打硬战,这也充分体现了他卓越的军事才能,但下了战场之后,他本人兴趣广泛,懂摄影、爱读书、喜唱戏,还很擅长各类手工,他不仅是十大元帅里唯一的北方人,还是唯一一个会织毛衣的元帅!

1990年,徐向前因为肺病再次进了医院,其实上了年纪之后他也没少进医院,但这次有感自己大限将至的老元帅把儿女都叫到病床前,他环顾一圈,望着一张张熟悉的面容,郑重的说出了自己的遗言:“我去世后不必为我搞什么遗体告别,也别开追悼会,只需要在大别山、太行山、大巴山和河西走廊这四个地方撒下我的骨灰就够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徐向前

听完这番遗言后,他的子女强忍悲痛,含泪答应了老元帅的嘱咐。

8月,刚从西藏视察归来的江泽民特意来到老元帅的病榻前,知道他牵挂着外面,以致于不能安心养病,因此专门来跟他聊了聊外面的近况,果不其然,获取了新资讯之后,徐向前很是高兴。

见此情况,走出病房后的江泽民不由感慨:“徐帅是老布尔什维克,他不愧是共产党人的楷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徐向前

9月21日,这位了不起的军旅领袖最终还是没能挺过这次病痛,于凌晨溘然长逝,享年88岁。按照老元帅的遗言,他的身后事一切从简,唯独在安置骨灰这件事上费了些功夫,但他的子女都很理解父亲的心愿,这位五台山的骄子从小在大山里长大,如今终于可以魂归故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