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一八事变时,日本关东军的兵力仅有1.5万人,而中国东北军有30万人,还有300多架飞机。

然而,当时老蒋正忙着搞第三次围剿,而且过于自信地认为东北军兵力优势明显,日本关东军不会采取大规模侵略行动,因此下令东北军不准抵抗。

1931年9月18日,关东军少壮派的石原莞尔、板垣征四郎和土肥原贤二经过密谋策划,不顾日本内阁和大本营的反对,以下克上,擅自命令关东军,以南满铁路柳条湖段被炸为借口,炮轰沈阳北大营,发动了九一八事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时任中华民国陆海空军副司令、东北军的实际领导人张学良,遵循老蒋的“不抵抗政策”,在面对仅有千余名日本关东军的进攻,命令部队放弃抵抗,将枪支存入库房,并发电报:勿仰严饬所属,对此事切持镇定,以免另生事故,于事无益,至嘱至要。

次日,沈阳沦陷。整场战斗,日军仅有两人负伤死亡,分别是独立守备步兵第二大队伍长新国六三和上等兵增子正男。

日本关东军打开沈阳兵工厂大门时,他们被堆积如山的武器弹药震惊地直呼卧槽:各种口径大炮3019门,坦克和装甲车26辆,各式机关枪5864挺,各种步枪和手枪118206支,以及数不清的弹药(还有260多架飞机未转入关内,之后也悉数成为日军战利品)。

此时,老蒋和小六子依旧在寄希望于国联的调停,试图通过外交手段解决冲突,避免跟日军正面交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本来日本外相币原喜重郎,坚称柳条湖事件为“纯属军部的有计划行为”,日本内阁会议为保存实力对苏作战,也坚决反对扩大对中国战争,并命令关东军参谋总长金谷范三严令朝鲜军停在新义州境内。

然而,老蒋的绥靖态度和关东军的持续不抵抗,让日本从上到下,都感到异常意外和惊喜。

日本内阁也很快地公开抛弃了所谓不扩大方针,下令海军出动舰只至山海关一带,配合陆军阻止驻河北、平津地区的东北军出兵增援,希望“一并解决满蒙问题,促成帝国百年大计”。

至此,中国大难临头。

四个月后,面积128万平方公里、相当于日本本土3.5倍的东北三省全部沦陷。

老蒋万万没想到,30万对2万,优势宰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日本侵占东北的14年间,掠走粮食2.28亿吨,煤炭2.4亿吨,生铁1200万吨,木材1亿立方。

这些原本属于中国的宝贵资源,被源源不断地运往日本,让资源匮乏、以战养战的日本又有了继续发动侵略战争的资本。

对于日本人来说,吞并东北的过程太过轻松,很难不让他们有得寸进尺的想法。

果不其然,六年后的1937年,日军再次发动七七事变,炮轰宛平城(今北京丰台区),开始了全面侵华。

一天内,卢沟桥、宛平沦陷,

三天内,北平、天津沦陷!

两个月后,淞沪会战,大溃败,伤亡三十万!

三个月后,太原会战,大溃败,伤亡十万!

四个月后,南京保卫战,大溃败,伤亡三十万!

开战仅四个月,大半个中国已沦陷,首都惨遭屠城。

国歌中唱到: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

这绝不是在危言耸听!

在各种手撕鬼子、裤裆藏雷的抗日神剧的熏陶下,许多现代人可能无法理解当时中国人民有多么绝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按理说,抗日战争应该从1931年的“九一八事变”时就全面开启,然而架不住老蒋对东北沦陷心安理得,对东北抗联(累计消灭18.62万日伪军)的艰苦奋战袖手旁观,硬生生和小六子一起葬送了所有的优势,并把抗日战争搞成了地狱级难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