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封面新闻

封面新闻记者 宋潇

在成都地铁上,一个学生坐在角落,将书包放在地上,然后自顾自地玩起几张长方形的小卡。这是发生在5月19日的一幕场景,学生玩的小卡就是俗称的“烟卡”,用废弃烟盒制作而成,只需把烟盒盖撕下来,折成长方形卡片,谁把它扇过来翻个面就算赢。

然而,有家长担忧,这类风靡校园的“烟卡”似乎正在变味。“烟卡”被分为了不同等级,“高档烟卡”加大了攀比风气,有学生不仅吵着闹着要家长网购烟卡,还在垃圾桶里翻找。对此,教育工作者提出了自己的见解。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网购平台上有商家宣传“烟卡”时的页面

“烟卡”流行,有娃娃闹着父母网购

所谓的“烟卡”,就是用废弃烟盒制作而成的长方形卡片,然后放在地上,几个人一起用空掌心击拍地面,只要把它翻过来就算赢。80后、90后的眼中,这类“烟卡”属于很多人记忆中的玩具,也有人提出,“烟卡”恰恰让人看到了当初的情怀,但也有家长发现,如今的“烟卡”,似乎跟从前的有些不同了,有学生在家里捡家长抽完的烟盒,还要求网购,甚至是从垃圾桶里去翻找。

5月19日,记者在成都地铁9号线上就见到一个小孩入迷玩耍。一名小学生独自坐在角落地上“拍”烟卡,自顾自地玩起烟卡游戏。在其书包里,还装着长条形的烟盒,里面鼓鼓囊囊塞满了烟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地铁上,一个学生正在自顾自地玩烟卡游戏

这个小学生告诉记者,现在他们的玩法,是需要先摆好自己“押注”的烟卡数量,如果被对方扇过来翻了面,那么输的同学就要把相应数量“烟卡”给赢的一方。

记者询问这样的烟卡是不是还可以卖钱?他说,“烟卡”一般是不换钱的,但是“高级”的烟卡,可以兑换更多价格更低的烟卡。烟卡的等级判定,根据烟盒的价格来定。

“烟卡”有商机

几毛钱一张 商家宣称还有收藏册

记者在网络平台上搜索“烟卡”关键词发现,有众多商家在批发“烟卡”时,会标注“稀有”“精品”“绝版”等字样,并宣称“钻石荷花烟”“和天下”“冬虫夏草”等烟卡,满足一定条件后,可以作为附送发放给购买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网购平台上有商家宣传“烟卡”时的页面

在这些店铺的销售记录中,少则上千多则上万人付款。其中,多数商家都打着“烟卡按箱卖 1箱几百张”的口号销售,有商家在店铺广告页面,采用了未成年人“拍”烟卡的视频,介绍小学生是如何用一张“绝版”烟卡,去赢其他人的赢卡,并配上了“玩法”和攻略。

而在社交平台上,还有人手把手教折烟卡,有1万多人点赞或收藏了这个视频教程。有家长称,孩子私下里会晒烟卡,互相攀比炫耀谁攒得多,谁的烟卡贵。

网购平台上有商家宣传“烟卡”时的页面

专家谈“烟卡”:

不必大惊小怪,但也需关注隐忧

家长们担心,此类“烟卡”游戏,可能会影响学生的身心健康、分散学习精力,学生在游戏中可能会加大攀比风险和赌博的隐忧,对吸烟产生兴趣和好奇心。

21世纪教育研究院院长熊丙奇告诉记者,对小学生玩“烟卡”,不必大惊小怪,小学生们的游戏活动并不多,对小学生玩“烟卡”,“堵不如疏”,学校要理解并满足学生游戏、社交的诉求,因势利导,开展其他学生喜闻乐见的校园活动,分散学生对“烟卡”的关注,以更健康的游戏替代玩“烟卡”游戏。

与“萝卜刀”不同,“烟卡”的危害性要小很多,但比如小学生会出现一些行为,为了集“烟卡”翻垃圾桶,这就很不卫生;还有把“烟卡”分等级,以集、赢的高等级“烟卡”多作为炫耀攀比的资本,难免刺激学生的赌博和攀比心理。还有,有香烟店还针对小学生对“烟卡”的需求销售“烟卡”;小学生玩“烟卡”,虽然只是把“烟卡”作为游戏道具,但是,却在玩的过程中,“加深”对烟草品牌的认识,类似于变相做香烟广告,培养“烟民”。这些问题,要引起重视。

熊丙奇认为,无论是玩“萝卜刀”,还是现在玩“烟卡”,都是孩子们自发找到解压的游戏方式。这些游戏大多只会风靡一段时间,过一段时间,有可能会出现新的游戏。对于眼下的玩“烟卡”游戏,学校和家长要重视对孩子的教育、引导,一方面,要对孩子进行卫生习惯的教育、培养,告诉孩子绝对不能去翻垃圾箱,捡拾丢在垃圾堆里的烟盒;另一方面,要告诉孩子吸烟的危害,教育孩子绝对不能为了“烟卡”而去买烟。而监管部门则要加强对销售烟草商家的监管,严禁向未成年人变相或鼓励销售香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