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兵连集训

新兵连集训

杨永文

杨永文

点击地入:第一节

点击进入:第二节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时光飞逝,转眼在新训地就快有4个月了,2月底开始考核,考核前我跟斗王排长、董排长,去拉火龙附近的碉楼那里校枪,是为了确保考核用枪的准确性,我也近距离感知了一下真实的枪声,考核是对我们训练的检验,大家都磨拳擦掌跃跃欲试。

开始是手榴弹投掷考核,由扎西连长在掩体里组织实施,我们班人人都比我投的远,我只投了28米,拖了大家的后腿,为此我感到很内疚。手榴弹考核成绩不佳,让我辗转难眠,班长看见后对我说,没事,争取把后面科目考好,当晚我是数起数才睡着的。

第二天射击考核,用的是半自动步枪和56式木柄冲锋枪,在队列里等待的时候,我还有点小紧张,后来叫我名字该我考核了,我深吸了两口气,走向射击位置时,反而变轻松了,先是用半自动步枪考核,按照射击动作要领,聚精会神的瞄准,缺口和准心对好,屏住呼吸,扣动扳机子弹击发出去,10环,5发子弹全击中10环,接着是用冲锋枪考核,5连发子弹全打在胸环靶8环、9环的位置,后来我看到自己射击的靶纸时,都有点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确实没看错,当晚睡了个好觉。接下来考核的其余科目都还行,当然我们班的其他战友考核成绩也不错,大家都顺利通过了考核,班长也露出了笑容,皆大欢喜!

最后一个科目是15公里拉练,早上吃过早餐,我们把领来的大米装在米袋里,缠上绑腿,全服武装,斜肩背着米袋,炊事班的老兵们背着炊具,在营房坝子里整好队,由苏指导员、扎西连长、王排长、董排长带队,就往边巴方向出发,当天天气阴沉沉的,气温也不高,负这么重走着倒不觉得冷,路上饿了挎包里有军用压缩饼干可吃,口渴了军用水壶里有水可喝,就这样在土石公路上行军,大家精神都比较饱满,大约下午3点到达了目的地。

我们的临时驻地离一条小河不远,方便取水用,是一小块平坝,周围有树,我们到了后先把米交给炊事班,接斗就搭简易的帐篷,一个班搭一顶,然后我们在周围扯了些杂草,折了一些树枝叶放在帐篷里的地上,再把背包解开,棉垫铺上面,这样睡的地方就弄好了。炊事班的老兵们到了后,也忙碌起来,寻找石头搭锅、找柴,随斗就开始生火做饭,雪域高原上气压低,水的沸点也低,老兵们用平底锅煮饭,这就有点考验他们的手艺,还好在他们的用心下,饭没过多久就焖熟了,然后在饭里放了点罐头,大家就这么舀起吃,吃过饭后休息了一会,晚上就在帐篷里睡觉了。

第二天,大家打好背包整装好后,吃过饭,苏指导员要求炊事班用水把明火扑灭,然后扎西连长整好队,我们就开始返回,当天天公不作美飘着小雪花,山谷里还拉着寒风,不少人精神状态也没有来的时候好,有的人脚打起了泡,走起路来难受,有个比我年龄小一点的战友,好像走路都要走不动的样子,他的枪我还帮他拿了一段路,但是大家都表现出了坚忍不拔的精神,最后都安全回到了集训地。

3月初,我们还组成方队,在吉登营部接受了领导的检阅,那天,大家着装整齐昂首挺胸,走着稳健的步伐,踢出有力的正步,通过刻苦的训练后大家充满自信,我们手握钢枪,枪上的刺刀已上,在阳光下闪闪发光,这意味着我们敢于亮剑,勇于拼搏,为边境线筑起了一条无形的钢铁长城,没有更多的豪言壮语,一切落实在行动上,我们精神抖擞、斗志昂扬,持枪、操枪,高声喊着为人民服务的口号,哄亮的声音穿透云霄,我们的目光炯炯有神看向前方,同时迈着坚定有力的步伐,一步一步的向前走,走向边境线的最前沿,去迎接挑战。

为了守疆戍边这个共同的目标,大家从五湖四海聚集在一起,刚开始也发生过小摩擦,记得刚到新训地不久,有一天,我们老乡战友说话无意带了✕✕妈的口腔,贵州战友认为是骂他,就叫他不要燥人,我们老乡战友没听懂燥人是啥意思,双方就发生了争执,脸红脖子粗的正要干仗,我们看见后赶忙把双方拉开,大家通过解释才知道是误会,因此文明说话才好。

大家在集训地互相认识后,在几个月的同学习同训练同生活中,加深了情谊,慢慢的都成了好朋友、好兄弟,通过约4个月的锤炼后,已从一个普通老百姓,蜕变成为了一名合格的边防军人,懂得了团结就是力量,也明白了国家的利益高于一切的道理,保家卫国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使命。

3月4日,我们圆满完成了训练任务,各自就要启程去到下一站,开始新的军旅生活,军号已吹响,服从命令、听从指挥,这是军人的天职,分别时刻,大家早已把曾经的不愉快抛在了九霄云外,互相还有点依依不舍,车上车下战友们相互挥手告别,有的人还用沙哑的声音喊着对方的名字,并且热泪盈眶,就这样新训结束了,大家也同样依依不舍的离开了拉火龍。

(注:本文插图均由作者提供)

作者简介:

杨永文:汉族,四川泸州人,生于1968年6月,高中文化,1986年10月—1990年4月在原西藏军区山南军分区边防第五营服役,1990年1月入党。曾任新兵连文书、营部通信员、驾驶员等。

作者:杨永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作者:杨永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