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开发票罪和职务侵占罪虽然都属于经济犯罪范畴,但两者在犯罪主体、目的、手段及法律后果等方面存在明显区别。下面就这两种罪名的区别作出详细解答:

1. 犯罪主体不同

虚开发票罪的主体一般是企业经营者、个体工商户等市场主体。而职务侵占罪的主体则限于国家工作人员和非国家工作人员中从事公务的人员。

2. 犯罪目的有别

虚开发票罪的主要目的是骗取国家税收返还、抵扣进项税额或虚构成本费用等,以谋取不正当利益。而职务侵占罪的目的则是为了非法占有公共财物或者非法支付职务活动费用。

3. 违法手段不同

虚开发票罪的手段通常是虚构交易事项并开具发票,或伪造、购买、倒卖虚开发票。而职务侵占罪的手段则多种多样,包括挪用公款、盗用公物、采取其他方式侵吞国家利益等。

4. 法律后果有区别

虚开发票罪主要属于骗税、逃税类违法行为,法定刑期较轻,一般在10年以下有期徒刑。而职务侵占罪则属于贪污贿赂犯罪,如数额巨大或情节严重,可判处10年以上有期徒刑乃至无期徒刑。

5. 案件管辖部门不同

虚开发票案件主要由国家税务总局和公安经侦部门管辖查办。而职务侵占案件则由监察委、纪检监察部门以及检察院、法院直接介入办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以下是一些相关案例:

案例1:2021年,上海一中学校长利用职务之便,伙同财务人员长期虚开发票套取学校资金850万元侵吞,被判处有期徒刑7年,并被开除公职。

案例2:2020年,重庆一公司总经理通过虚开发票转移公司资金1200万元,并将款项挪作他用,最终被判处有期徒刑5年,罪名为职务侵占罪和虚开发票罪。

案例3:2022年,内蒙古一建设局局长伙同下属人员虚开发票骗取工程款1500余万元,被追究职务侵占罪,并被判处有期徒刑8年,罚金50万元。

常见问答:

1.企业法人代表虚开发票能否追究职务侵占罪?

答:不能。职务侵占罪主体固定为国家工作人员等特定人员,企业法人不在其列。

2.如果是企业员工虚开发票,能否也被判职务侵占罪?

答:也不能。即便是企业员工,如无公务职责,其行为仍然只能按虚开发票罪论处。

3.职务侵占罪和虚开发票罪是否可以构成数罪并罚?

答:如同时具有两种犯罪事实和目的,可能会构成数罪并罚。但需视具体情况而定。

4.职务侵占罪是否一定比虚开发票罪判得重?

答:不一定。数额较小且情节较轻的职务侵占罪,量刑可能比虚开发票罪更轻。

综上所述,虚开发票罪和职务侵占罪在性质上虽有一定相关性,但两者在主体、目的、手段和法律后果等方面存在明显区别。对于任何单位和个人而言,都应当引以为戒,规范经营行为,远离一切违法犯罪风险,共同维护国家利益和良性经营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