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净土宗问辨

文 / 弘一大师

古德撰述,每设问答,遣除惑疑,翼赞净土,厥功伟矣。宋代而后,迄于清初,禅宗最盛,其所致疑多原于此。今则禅宗渐衰,未劳攻破。而复别有疑义,盛传当时。若不商榷,或致诖乱。故于万寿讲次,别述所见,冀息时疑。匪曰好辩,亦以就正有道耳。

问:当代弘扬净土宗者,恒谓专持一句弥陀,不须复学经、律、论等。如是排斥教理,偏赞持名,岂非主张太过耶?

答:上根之人,虽有终身专持一句圣号者,而决不应排斥教理。若在常人,持名之外,须于经、律、论等随力兼学,岂可废弃?且如灵芝疏主,虽撰《义疏》,盛赞持名,然其自行亦复深研律藏,旁通天台、法相等,其明证矣。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问:有谓净土宗人,率多抛弃世缘,其信然欤?

答:若修禅定,或止观,或密咒等,须谢绝世缘,入山静习。净土法门则异于是,无人不可学,无处不可学。士、农、工、商各安其业,皆可随分修持净土。又于人事善利,群众公益,一切功德,悉应尽力集积,以为生西资粮,何可云抛弃耶!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问:前云修净业者不应排斥教理、抛弃世缘,未审出何经论?

答:经论广明,未能具陈,今略举之。

《观无量寿佛经》云:“欲生彼国者,当修三福:一者孝养父母,奉事师长,慈心不杀,修十善业;二者受持三归,具足众戒,不犯威仪;三者发菩提心,深信因果,读诵大乘,劝进行者。如此三事,名为净业,乃是过去、未来、现在三世诸佛净业正因。”

《无量寿经》云:“发菩提心,修诸功德。植诸德本,至心回向。欢喜信乐,修菩萨行。”

《大宝积经·发胜志乐会》云:佛告弥勒菩萨言:“菩萨发十种心:一者,于诸众生,起于大慈,无损害心;二者,于诸众生,起于大悲,无逼恼心;三者,于佛正法,不惜身命,乐守护心;四者,于一切法,发生胜忍,无执著心;五者,不贪利养、恭敬、尊重,净意乐心;六者,求佛种智,于一切时,无忘失心;七者,于诸众生,尊重恭敬,无下劣心;八者,不著世论,于菩提分,生决定心;九者,种诸善根,无有杂染,清净之心;十者,于诸如来,舍离诸相,起随念心。若人于此十种心中,随成一心,乐欲往生极乐世界,若不得生,无有是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点击以下文字可直接阅读

-FIN-

责编 | 妙 性

编辑 | 种 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