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岁的老杨是一家公司的小领导,近两年公司业务量增多,经常需要加班,睡眠严重不足。不久的一天,他因为太过劳累,他突然晕倒在工位上,还好抢救及时,捡回了一条命。这之后,老杨便很注重身体,向公司申请了调岗,也更注重睡眠了。

为了能达到一天睡八小时的标准,老杨每天吃完晚饭休息一会,大概八点左右便上床睡觉,直到第二天6点半才起来。然而最近老杨却看了一篇关于“睡得越早,死得越早”的说法,这是真的吗?

睡得越早,死得越早?

不久前,国际期刊《Sleep Medicine》对11.2万余人进行了9.2年随访,将参与者按作息分为三组,分别是:早睡组(下午6点至晚上10点)、正常组(晚上10点至12点)、晚睡组(晚上12点后)。

研究发现,与正常作息者相比,早睡和晚睡者更易发生死亡和心血管事件,且早睡风险更高。于是便传出了“睡得越早,死得越早”的言论,然而,这只是相关性研究,未证实因果关系。

此外,样本以欧美和非洲人为主,且93%的非洲人在早睡组,医疗资源等差异可能影响结果。因此,不能简单地将“早睡”与“寿命短”相联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对于中老年人来说,晚上睡多久更健康呢?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WHO)的建议,成年人每天应该保证7-9小时的睡眠时间。而对于中老年人来说,由于生理机能逐渐减退,他们可能需要比年轻人更多的睡眠时间。一般来说,50-70岁的老年人每天需要7-8小时的睡眠,70-80岁的老年人需要7-9小时的睡眠,而80岁以上的老年人则需要9-10小时的睡眠。当然,这些数据仅供参考,每个人的具体情况可能会有所不同。

事实上,过早或过晚入睡都可能对健康产生不良影响。过早入睡可能导致夜间醒来次数增多,影响睡眠质量;而过晚入睡则可能导致睡眠不足,影响第二天的精力和工作效率。因此,保持规律的作息时间对于中老年人来说非常重要。

如何提高睡眠质量

1. 保持规律的作息时间:尽量每天在固定的时间上床睡觉和起床,建立良好的生物钟

2. 营造舒适的睡眠环境:确保卧室温度适中、通风良好、光线柔和。

3. 避免晚上摄入过多水分:晚上喝水过多可能导致夜间尿频,影响睡眠质量。因此,建议晚餐后适量饮水,并在临睡前1-2小时内尽量少喝水,如果实在比较渴,可以稍微喝一小口温水。

4. 减少晚间活动:睡前应尽量避免剧烈运动或者参与激烈的社交活动,以免过于兴奋导致难以入睡。

5. 放松身心:在睡前进行一些轻松的活动,如阅读、听音乐、泡澡等,有助于放松身心,更容易入睡。

6. 避免过度依赖药物:长期使用安眠药等药物可能会导致依赖性,影响睡眠质量。因此,在使用这类药物时,应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并尽量减少使用频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