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户外生存类节目无疑是2024各大平台都在瞄准的节目内容。《嗨放派·生存实验季》《地表女斗士》《勇敢岛》《十五个少年在荒岛》《火星1号》……从海岛到荒野,都被纳入节目组的考量中。

一方面,传统慢综艺陷入“七年之痒”,而国际市场对生存类节目一再的成功尝试,也让内娱创作者跃跃欲试。

但我们都知道,国民文化不同、对娱乐内容的偏好不同,都会影响到在海外成功的户外模式在内娱最终落地的形态。

在这一波户外生存节目的热潮中,《这是我的岛》率先上线。节目邀请了时代少年团的7位少年和蔡国庆、杨迪、吴奇隆、侯雯元,利用有限物资,在无人荒岛挑战生存,在这个过程中实现自我成长与突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作为“第一个吃螃蟹”的节目,冷眼相信这档节目的成功和踩到的坑,一定能给后续策划和制作户外生存节目的团队,起到很好的借鉴意义。

用“少年气”破题户外生存

用“少年气”破题户外生存

上一次户外生存节目的热潮,大约已经要追溯到10年前。其中最有代表性的就是2015年东方卫视推出的《跟着贝尔去冒险》。节目由《荒野求生》的主MC、英国著名探险家贝尔·格里尔斯,带着明星前往荒野中完成极限生存任务和挑战。

这档节目的虐星和猎奇浓度有多高?冷眼在这里给大家贴一下节目单期的标题,给大家感受一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尺度虽大,节目播后口碑却不及预期,为虐而虐的任务设定和明星“不争气”的表现,被网友吐槽为成人版的《爸爸去哪儿》。

其实生存类节目对嘉宾的动机往往有更高的要求,如果嘉宾本人对冒险和挑战没有本能的向往,对走向荒野没有原始的动力,就会像当年大张伟面对贝尔时一样,发自内心地困惑:为什么,为什么人类文明发展至今,我们还要回到原始森林里钻木取火?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从这个意义上说,《这是我的岛》其实完成了用“少年气”完成了对户外生存类模式的破题。

我们能明显感受到,少年面对未知环境的兴奋、好奇和探索欲,在荒岛上的到释放。

为了解决粮食的问题,丁程鑫脑洞大开地带了一只下蛋母鸡上岛,每日一蛋的效率持续投喂岛上的11名嘉宾。马嘉祺在丛林中偶遇一只小牛也会兴奋不已,张真源晚上帐篷塌了早上起来依然乐呵呵地说“怎么会被帐篷的灯砸醒”。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另一方面,海岛的极限生存条件也激发了少年们勇于尝试、不畏困难的挑战精神。

其实上岛后,少年们才发现实际面对的情况和他们对海岛浪漫的幻想是完全不同的。海风彻夜呼啸不停,以为能够助力的自行车稍不留神就会陷入沙滩,提前学习的滤水器制作,效率堪忧只能滴滴渗水,为了寻找海边的物资,需要扛着淡水和木材反复攀爬泥泞的山路……

但即使知识储备不足、即使装备不充分、即使录制期正好碰到了海岛的恶劣气候,我们还是看到了少年们那种挑战的欲望。

整个探险过程中最激动人心的一幕,莫过于严浩翔在海岛上燃起的第一缕火焰。由于录制当天海岛大风肆虐,前几天的降雨让木材和干草都变得潮湿,难以引燃。当其他组用尽各种方式点火失败,只能等待吴奇隆带着打火石来点火。只有严浩翔没有放弃,从刚开始用口香糖包装当引线,到替换容量更大的电池,尝试不同引燃的材料,当小小的火苗在他手中燃起,这成为第一期节目绝对的高光时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而与此同时,吴奇隆、蔡国庆、杨迪和侯文元四位前辈艺人的加入,则为节目叠加了代际的关系看点。海岛艰苦的生存环境,让两代艺人在困境面前更紧密地捆绑在一起,惺惺相惜超越了代际差异。

丁程鑫为了让腰不好的蔡国庆能够回五星级酒店好好休息一夜,在竞技任务中拼尽全力,与力量王者侯雯元正面对刚。而吴奇隆在短短一天相处中,就看穿了马嘉祺在很多场合的局促,和他“说了也错、不说也错”的尴尬,这都让吴奇隆隐约感受到过去自己的影子,也因此更能理解他,为什么比起语言,更喜欢用实际的行动表达自己。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一次深夜海边的漫步时,吴奇隆将自己亲手制作的鱼叉送给马嘉祺,并从过来人的视角,亲切地提醒这个后生仔:在娱乐圈这个特殊的环境下,很多时候还是要学会表达,不然是不会得到身边的人真正的理解的。

这一番掏心掏肺的叮嘱,相信会成为马嘉祺此行最大的收获之一。

从这个意义上说,借由海岛这个特殊的环境,《这是我的岛》成功激发了少年们的精神面貌,也让我们看见了娱乐圈难得一见的前后辈关系。

薛定谔的真实

薛定谔的真实

然而,和所有户外生存节目一样,“真实性”成为非粉丝的外围观众对节目最核心的讨论,户外所有细节无一不遭到观众用放大镜审视。

其实,《这是我的岛》已经在荒野求生上做到了“大尺度”。节目中,明星嘉宾们只有非常有限的物资,需要从0开始自己搭建庇护所、燃起火堆、制造工具、寻找食物和水源。甚至杨迪还搭建了简易的营地厕所,并在镜头前亲自试用,堪称综艺史上非常炸裂的一幕。丁程鑫为了搭建帐篷不小心捅了蚂蚁窝,被爬了满身的蚂蚁,蔡国庆整夜睡在凹凸不平的树叶上,第二天直不起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尽管做到了这样的程度,观众却依然围绕户外生存的“真实性”争论不休:支持的一方拿出站姐全程陪伴的记录,力证嘉宾上岛后再没有直升机从岛上出入。反对方则列举了种种细节:嘉宾哪里那么多的防水布?为什么嘉宾们沙滩上找到的木桩都有整齐划一的切口?鱼躺在池塘里不动是等着人来抓吗?水是哪里来的,十几个人就靠一个滤水装置吗?

这不由让冷眼觉得有点可惜,为了展现真实的荒岛求生,节目组付出了巨大的努力,嘉宾也经历了足够的苦难,为什么依然无法满足观众的期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一个很核心的原因是,荒岛生存的实际难度远远超过了艺人们的真实能力。

合理的真人秀任务,难度应该略高于嘉宾能力,让嘉宾拼劲全力,最终完成一个“尝试-失败-坚持-成功”的,具有起承转合的真人秀故事。

但在整个嘉宾阵容中,只有吴奇隆,会生火、会搭营地、会赶海,在团队中几乎快成为“内娱金炳万”一般的存在。除了他以外,其余嘉宾几乎都不是户外爱好者,前期对海岛生活的准备也严重不足。

节目中记录了部分艺人上岛前的准备,如宋亚轩和贺峻霖向《博物》杂志主编请教野外求生知识,欧豪跟生活在海边的爷爷请教海岛生存经验。但从结果来看,这些表面的准备距离实际应用还有很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没有基本能力,仅凭一腔热血,是没办法支撑少年们在物资匮乏的情况下在海岛活下去的,最终只能沦为依靠“节目组的馈赠”,完成所谓的“生存”。

这也直接导致导演组现场所有围绕生存的设计,都悲催地失效了。

其实,节目组基于海岛的不同生存条件,划定了四块营地,并设计了相应的真人秀规则。有的营地背靠淡水资源,有的营地有红薯种植提供热量,有的营地则深处麻黄林中有防风优势,落枝和落叶可以做燃料来源。只有率先抵达并插旗的队伍才能获得领地的使用权。后续还设计了阵地争夺战,彼此抢夺营地和资源,模拟原始部落之间的争斗。

但事实上,由于每块营地的生存难度都突破了嘉宾能力的天花板,中悲、大悲和超大悲之间似乎构不成特别大的生存条件对比和冲突。

节目进入第三期后,主线彻底从生存转向了游戏,嘉宾们在荒岛上,像桃花坞一样选“岛主”,共同玩起了卧底游戏和泼水游戏。最后一天,更是一顿丰盛的海鲜大餐作为生存实验的收尾。

我们看了艺人受苦,却看不到他们凭借自己的能力解决这些困境。前期的挑战从未被克服,少年们的生存故事也没有收尾,人物的弧光一并遭到了破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如果我们去翻10年前《跟着贝尔去冒险》的节目评论,就不难发现,尽管10年过去了,只要内娱做这类题材,围绕生存真实性、艺人生存能力的质疑都出奇地相似。

制作户外生存综艺往往面对一种两难,做轻了就变成旅游露营,回归到慢综艺的老路。做重了,对嘉宾本身的要求就非常高,甚至不仅仅是善于运动、体格强壮就够了,更需要户外生存的能力,和对荒野冒险的憧憬。韩国15年也只有一个金炳万,《海妖的呼唤》的规则套到普通艺人身上也是灾难。

《这是我的岛》成功找到了一群对户外有向往的人,但节目更需要的是有能力征服户外的人。

如果嘉宾能力和任务难度不匹配还要“硬上”,势必会陷入一个怪圈:节目组必须为艺人的生存托底,艺人知道节目组必须给自己托底,观众知道艺人知道节目组会给他们托底。最终构成了一个“真”人秀的黑洞。

《这是我的岛》如今面对的争议,或许能给后续生存类节目在任务设计、嘉宾选择一些上提一个醒:户外有风险,入坑需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