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作声明:本文为虚构创作,请勿与现实关联

英布当年因为担心自己已经到手了的荣华富贵会被项羽侵犯,所以半推半就地就背叛了自己的贵人和恩人项羽,十分行为艺术地演绎了什么叫做“没有永恒的感情,只有永恒的利益”

但是,大家千万不要把英布这种投机取巧的选择当作是一种处世的智慧,从某种角度来说,他这种行为是一种病,一种很严重的病,得治!

这种病我们可以统称为阶级局限性。得了这种病的人,通常会受自身格局和立场的局限,永远活在自己的那一亩三分地中,左右摇摆、捉摸不定,既没有主见,也没有立场,他们唯一善于做的事情就是根据他们看到的、听到的去自以为是做出选择,至于选择是否合适,是否可行,那都是其次,关键是他们自己觉得这些选择是聪明之举。

得了这种病的人,看似善于见风使舵,长于利己,其实通常最后吃大亏的人就是这种人,而且越是选择来选择去最后无路可选的,也是这种人。

下面就来详细分析一下英布这个“灭楚三英”(韩信、彭越、英布)之一的汉初名将的最后结局,看看他这样的人是否值得我们去深刻反思。

英布为什么会造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抛开那个时代的忠义道德不说,也就是说,先不谈英布应不应该对刘邦忠诚到底,但至少可以说英布这个人在造反时机的选择上是大有问题的。

英布作为一方诸侯,最起码的政治觉悟还是要有的,不然你就不要参与这么残酷的权力游戏。

你当初背叛项羽,是因为项羽让你当九江王纯粹是在利用你,你所得到的一切全是靠自己一刀一枪拼出来的,所以你不需要对他感恩,同时你又害怕他到时候夺回你已经拥有的荣华富贵,所以你防患于未然,干脆转身投奔刘帮的温暖怀抱,调转枪口来对付项羽。

咱不能说英布这种忐忑心理没有一点道理,毕竟鸟尽弓藏的案例实在太多了,他不相信项羽也算说得过去!

那么,为什么你不相信项羽,却要相信刘邦呢?难道刘邦就表现出了一个愿意和人平分天下的人的气度了吗?他不也是赤裸裸地摆明,拉拢你就是为了共同对抗大魔王项羽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种人在现实之中是非常常见的。比如有些人背叛了老领导,问其原因,他会说老领导不尊重他、信任他,转过头来,他会投身到别人门下,更没有尊严、没有自信地做牛做马着。还比如很多离异的女子,到处诉苦说自己的前夫根本不爱他、不心疼她,结果二婚找了一个更不把她当人看得人渣,她反而变得更加能够接受了。

如果说,在项羽未亡之前,你英布和刘邦之间还存在着相互需要的关系,这个时候,刘邦怎看你怎么顺眼,每天就是甜言蜜语地哄着你,这个时候,要你打开上帝视角,提前反了刘邦来给自己制造更大的生存空间,或许是有点强人所难了。

但是刘邦登基之后呢?灭臧荼、贬张敖、诛韩信、杀彭越、伏韩王信……这一连串动作下来,你还看不出刘邦想干什么吗?连韩信这么一个在政治上十分幼稚的人都在被贬成淮阴侯之后,幡然醒悟,刘邦这个人只能共苦,不能同甘,所以高空踩钢丝也要联合陈豨来一次绝地反击。难道你英布还能心安理得地坐在大后方看戏?

当然,你英布也可以选择,咱就是对刘大哥死心塌地了,打死俺,俺也不相信刘大哥对我这样一个革命兄弟痛下杀手。那吃瓜群众就要有吃瓜群众的觉悟,你就一直老老实实地看热闹看下去呀!

关键是臧荼、韩信、韩王信、彭越全部被杀,张敖被贬,陈豨被狂揍之后,英布却开始坐不住了,被刘邦稍微一激,便主动跳出来造反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彭越死后,刘邦为了发挥彭越尸首的剩余价值,便把彭越的尸首剁成了肉酱,并装在罐儿里做成了恐怖礼品被分发给了各诸侯。这个用意比较明显,就是恐吓加示威,谁要是敢跟我刘老三做对,这就是下场。

其实刘邦突然来这么惨无人道的一出,主要就是给两个人看的。一个是淮南王英布,一个是长沙王吴臣(吴芮之子,此时吴芮已死)。因为当时的异姓王,也只有这两个人让刘邦心里比较膈应了,其他的异姓王都自己搞定了,新封的燕王卢绾是自己同年同月同日生的铁兄弟,那还是能放心的。

或者说,刘邦这么做,其实应该就是给英布一个人看的!因为人家长沙王老吴家一直比较会做人,特别明白应该怎么保护自己,况且军事实力也不是很强,威胁性不大。但英布不一样,又能打又爱耍横,性格属刺猬的,稍有不满就竖起一身刺。

刘邦这一招对付英布,简直是零偏差地踩中了英布的痛点了。这种人永远都走在兔死狐悲的后面,他要等到他的盟友和伙伴全部倒下之后,才会突然感觉到威胁的讯息已经笼罩自己了,然后慌不择路地走向极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英布在收到刘邦用彭越身体为其精心准备的礼物时,他正在外面打猎,小日子过得相当滋润和悠闲。可是面对这样一份暗示性极强的礼物时,他不淡定了,这每天喝酒打猎的好日子恐怕到头了,还不如下定决心再熊熊燃烧一次。

于是,英布赶紧回到自己的王庭,紧锣密鼓地开始布置谋反的事情,一边集结军队,一边侦察周边的各种信息。

这个楚汉时期有名的骁将即将迎来自己的人生大结局了,其实这也怨不得谁,在他选择背叛项羽时,他的秉性和人格就已经被洞若观火的刘邦号脉号得清清楚楚了,他迟早会刘邦死死地拿捏住的。

英布造反的BUG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其实明眼人一眼就可以看出,英布最后的造反简直就在以卵击石,失败的结局早已注定。因为在个人能力上,晚年神功大成的刘邦已经稳压英布一筹;在综合实力上,刘邦以全国对战一隅也是胜券在握;再加上,刘邦以有谋战无谋,也是占尽先机。

更何况,英布在处处处于弱势的情况下,还在具体的战术布置与选择上十分不讲究,直接将他自己置于毫无胜算的死地。

首先还是走漏风声的问题,这个问题在谋反这件事情上至关重要,主要就是谁能先发制人的问题。像刘邦虽然在有意地刺激英布,但是英布没有做出明目张胆的过激行为,刘邦也是不好意思不管不顾地下狠手的,他还需要一个借口。所以,英布不管是否打算造反,谨小慎微都是其首当其冲要做的事情。

英布看起来很多事情考虑得挺细致的,但是,对于一些关键和核心问题却只得其形,未得其要!他紧锣密鼓地密谋造反,却不明白这种事情永远要把人的因素放在首位的道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他得罪了一个小人,也败给了这个小人。这个小人名叫贲赫,本是他下面的一个小官,因一心想钻营升职的机会,强行和英布的家眷搭上了联系。

事情的缘由是这样的,英布有一个爱妾生病了,所以经常出王府到医师家接受治疗。恰好这个医师家和贲赫家面对面,得知消息的贲赫觉得这是难得地攀上高枝的机会,所以总是趁着英布爱妾看病时送去丰厚的礼物,还陪领导的女人在医师家喝酒。总之,就是创造各种机会对领导的女人大献殷勤。

贲赫以为他走这种夫人路线能给他带来一片光明的前景,却不知道这种搞法本身就是一把双刃剑,若是这个领导本身就是一个醋坛子或者性格多疑呢?那岂不是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

很不幸,赫本正是这样的倒霉蛋。他大献殷勤的那位爱妾开始帮他在英布跟前吹枕边风,对着英布就是把贲赫一顿猛夸。这让英布心里很不得劲,几个意思,在我面前夸别的男人?所以,英布暴怒,怀疑自己的女人和这个贲赫有一腿!

吓得这个爱妾赶紧交代,说自己帮贲赫说好话,绝不是因为自己和他有什么私情,而是因为自己收了他的好处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个爱妾虽然解释得合情合理,但奈何英布根本过不了男人自我怀疑的那一关,依然感觉她和贲赫私下有一腿。

这件事情后来被贲赫得知了,这家伙开始恐惧了,知道自己拍马屁拍到马腿上了,于是便经常请病假不去上班。

英布一听说,你们这不是欲盖弥彰吗?要是无心无愧,你们为啥不敢面对?于是,便下令逮捕贲赫。

多疑的英布和敏感的贲赫展开了猫捉耗子的游戏。满心恐惧的贲赫便一路向北,直奔长安而去,英布的人居然没有追上他。

贲赫到了长安,二话不说,直接上书说英布要造反,剩下的事就交给刘大皇帝了。但他的核心想法还是,你英布不让我好过,我怎么能让你好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一向对于造反事件都容易产生过激反应的刘邦这次居然玩心起来了,并没有直接下令去办英布。而是找来了萧何商量,看看他的意见如何。

萧何觉得就凭一人之词就断定英布造反,还是过于武断了,不如先把贲赫关押起来,再派人暗中去试探一下英布。

胸有成竹的刘邦也不着急,再说萧何也说得有道理,于是便派纪委人员去英布那里调查情况。结果,英布同志心理素质极其不过关,一看组织上都派人来调查了,事情肯定已经败露了,于是就杀死了贲赫的全家,然后起兵造反了。

看到没有,为什么说英布这种人是成不了大事的呢?因为这种人心很大,但是手不够细,想做大事又不注重细节。你要造反,就必须要防身边的小人,要注意保证不能有人去破坏自己的核心计划。做大事,必须要防小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造反的消息传到长安后,刘邦便释放了贲赫,然后召集将领们问道:“英布造反,咱们该怎么办?”

这样的问题简直就和现在走常规流程一样,下面的文武大臣还能怎么回答?还不是一致把嘴炮拉满,高呼要活埋英布这小子。

刘邦一看,这事算是水到渠成了,于是就宣布各自回去准备吧!

其中,刘邦的司机班班长夏侯婴回家后,又和自己的门客深度讨论了此事。有一个叫薛公的门客就开门见山地说:“见怪不怪,英布他本来就会造反的!”

吓得夏侯婴一嘚瑟,赶紧说:“别瞎说!皇上给他裂土封王,赐爵显贵,他有什么理由要造反呢?”

薛公说:“兔死狐悲,和他有同样功劳和作用的彭越、韩信都死了,他能不造反吗?”

夏侯婴觉得薛公说得很有道理,于是就把薛公的话向刘邦汇报了,并极力举荐了薛公。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刘邦秉承“兼听则明”的原则召见了薛公,并详细地向薛公询问了他的具体见解。

薛公一看大老板亲自问策,便毫无保留地抖干货了,说道:“英布造反不值得奇怪。假使英布计出上策,山东地区就不归汉王所有了;计出中策,谁胜谁败很难说了;计出下策,陛下就可以安枕无忧了。”

刘邦到沙锅问到底,追问什么是上策?什么是中策?什么是下策?

薛公回答说:“向东夺取吴国,向西夺取楚国,吞并齐国,占领鲁国,传一纸檄文,叫燕国、赵国固守他的本土,这是上策;“向东攻占吴国,向西攻占楚国,吞并韩国占领魏国,占有敖仓的粮食,封锁成皋的要道,这是中策;向东夺取吴国,向西夺取下蔡,把辎重财宝迁到越国,自己跑到长沙,这是下策!”

先简单解释一下上述上、中、下三策背后的支撑逻辑。上述三策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先夺吴楚之地,这个很好理解,先拓展自己的后花园呗,稳固自己的根据地。不同的就是,上策是取齐地,中策是取韩魏之地,下策是向南龟缩。这三策的区别主要体现在地理位置的战略优势上,齐地易守难攻且经济发达,自然是首选;韩魏之地虽然地势险要,但是容易被切断首尾,所以只能算中策;至于龟缩于楚地,相当于坐以待毙,是当之无愧的下策。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刘邦又进一步追问英布会选择哪种计策?薛公答曰:“下策。”

刘邦又问:“为啥?”薛公解释道:“英布本是骊山一刑徒,现在裂土封王,也就是一个暴发户,这种人没啥格局,也没啥眼光,只会想着保住自己那一亩三分地,所以他必定选用下策。

刘邦听完之后,大喜,赐封薛公为千户侯。然后,着手安排平定英布叛乱的相关事宜去了。

英布早已被别人拿捏得死死的了,他造反的结果是可想而知的。但是,上述这些战前分析却深深暴露了英布身上严重的不足——出身决定了他的见识。他本是一个亡命之徒,能看到的只有脚跟前那点东西,顺心则百事可乐,逆意则天崩地裂,不会客观、长远地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英布的谋反说是密谋,但实际上自始至终就被刘邦等人牵着鼻子走。他就跟《皇帝的新装》中那个皇帝一样,明明在别人眼中一丝不挂,却还自欺欺人地以为自己装扮得多么华丽。

当然,英布谋反的BUG还不只是上述这点东西,还包括他对对手的预判,这一方面因为在讲他失败的过程时会讲到,所以就不在此赘述了。

综上所述,英布这个人看起来挺硬气,不服就干。实际上这个人在行事逻辑上处处是漏洞,总是在不经意间就暴露了自己的不足,这种人往往做得越厉害,死得也就越快!

英布毫无悬念的结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