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5月18日,标注为“核科学与技术专业博士”的知名博主——JIM博士发文称:

“……张维为不知道瑞士永居是什么样子,咱们也不在乎。不过张维为此前在演讲的时候,说自己‘在欧洲,用过律师,用过会计师,交过税,打过官司,买过地,建过房子等等’。既然有这么多公开的资料,我们为什么不去查一查:到底是什么身份做的这些事情呢?”

确实,张维为的这段演讲视频,目前网上仍随处可见,但是,这与他前几天所发回击“瑞士永居证”质疑的长文,显然存在着难以调和的矛盾。

原来,近日,张教授走出国门,在马来西亚演讲,将“中国好故事”传播到海外,这本是一件大好事,可是,马来西亚的一些大学生有些“不讲武德”,在现场提问时,显然有意提了一个让张老师有点尴尬的问题:“张教授,我想办瑞士的永居手续,能教教我如何办吗?……”

事后,张教授专门写了千余字的文章,如此回应称:

“……迄今也不知道,谣言中的那种永居证究竟长得啥样子……中国公知和境外反华势力恼羞成怒,他们竟会利用国内个别小编的偶然失误来做文章……国内外的公知怨国群体自然又破防了……当地朋友告诉我:1450在马来西亚深度布局……他的小视频兴奋了国内的第五纵队,但也让恨国党1450远程养殖一个个自觉曝光……至于那些恨国党第五纵队1450远程殖人,就让他们继续留在黑暗中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这篇千余字的文章中,张维为教授使用了“公知、境外反华势力、怨国群体、1450、第五纵队、恨国党、远程养殖”至少7个标签化的“敌人”称谓——不过,这多少也折射出张教授有点急了、“破防了”!

清者当自清。有没有瑞士永居证?一句话说清“有或没有”就行了——但将质疑者一概归结为八大“敌人”,这就是在打“政治棍子”,显然是想借助他力,强行压制质疑者的意味吧?但此类“贴标签”的论辩方式,显然是最为乏力的一种论证手段了。

对此,有些人称:让我们的“爱国者”如此自证清白,也太强人所难了吧?——确实如此。但是,一个人只要说实话、说人话,做个诚信者,则就更能赢得公众的信任。

比如,像张教授在文中称“不知永居证为何物”,则对于这样一个如此知名的学者,又曾是国家领导人的翻译,还被网友尊称为“张国师、张天师”的名流,公众还是应该能相信张维为的这种自我澄清。

只不过,如果一个公众人物公开说谎,那其人设形象就会瞬间崩塌、一落千丈——比如,在“流量爱国艺术表演天团界”的另一“天王”司马南,他过去曾多次被质疑在美国买房,但司马南也为此辟谣了近十余年,他还曾扬言要起诉“造谣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但最终,却是被逼无奈之下,于十载之后承认了“我与朋友一起,在美国买了一套25万多美元的小房子”,让 “此生无悔入华夏,家住加利福尼亚”的美丽传说成了真。

只是,司马南的问题,并不在于是否去美国买房——这确实是个人自由,只要资金来路正就行。

但关键在于,作为一个所谓的“口力劳动者”,且是吃“流量爱国表演”这碗饭的名人,如果一方面意图塑造“反美急先锋”的形象,把美、西方给骂得尿钱不值,但另一边,却偷偷“润”到美国,享受着西方腐朽没落的生活,且还想方设法掩盖事实——这就彰显出言行不一、精神分裂的本质了,如此做派,还有多少公信力呢?“人而无信,不知其可”,此之谓也。

不过,张维为教授在这方面,显然要好于司马南了——人家张老师在此前的公开演讲中,起码敢于直言事实:“在欧洲……买过地,建过房子等等”。可这些跟“瑞士永居证”有无必然联系?公众当然可以“大胆假设,小心求证”了。

而司马南却对“美国买房”一事“辟谣”十余年,这样的脸不红、心不跳之说谎功夫,显然令张维为教授相形见绌了很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很明显,“反美是工作,去美是生活”——这种剥开画皮的现实,对于“流量爱国表演艺术家”们的人设形象,有着较大的负向冲击性,这才是司马南“虚假辟谣美国买房十余年”的重要原因。

而现在,张维为教授这边刚刚说罢“没见过瑞士永居啥样”,那边却被JIM博士搜出,过去自称“在欧洲买地、置房”一事——这两点之间,到底有没有矛盾性呢?即有无移民或永居证的存在?这似乎又需要张教授来回答了。

况且,网上对此的质疑,并非源于空穴来风的谣言,主要是因为:其一,“国务院新闻办公室网站”上,曾发表过一篇报道,题目是《瑞士学者张维为参加圆桌会议》;还有一篇张维为发表于纸媒的文章,题目叫《全力争取台湾的民心》,并还赫然标注着“文:(瑞士)张维为”。

张教授对此解释是“小编失误”,但显然,即使如此,则责任也在“一而再”的两个小编的两次失误上,而不能责任全推到公众身上吧。

可见,假如,最开始有人编造了一个谎言,则此后,就有可能需要一个又一个后续更多的谎言,去圆此前的谎话了——这显然很苦很累,也更容易露馅,最终造成公众人物的形象塌房。

像张维为教授这样,因为“说好中国故事”,被很多人称之为“爱国者”,因此推导出“爱国者做爱国生意又怎么了?难道,让害国者做害国生意不成?”的奇怪逻辑——这其实是在玩偷换概念的小把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首先,真正的爱国,绝不是说,谁口头上标榜“爱国”,就是真正的爱国者,就是干爱国的事业了。

爱国,更要言行合一、言行一致;如果言行分裂,只是“口头爱国、嘴炮爱国”,其目的却坚定地指向流量、“韭菜”背后的利益,这并非是真实的“爱国”生意,而显然只是在拿爱国当工具、做道具,实质上却伤害了爱国情感的纯洁性,本质上,不过是要达到个人渔利的自私目的而已。

毕竟,上下嘴皮子动一动,喊一喊口号,甚至是越说大话越吃香、越得利,则这样的“爱国者”,就太容易做到了。

但在事实上,只要踏踏实实工作,努力为自己、家人而付出,还能遵德守法的人,就应该都是合格的爱国者了。相反,过于唱高调,甚至到了没谱没边的地步,这样的“口力爱国者”,理应令人警惕其虚伪性与危害性才是!

人们对于司马南的质疑,关键点并不完全在于,其 “在美国买房子”上是否说谎,而在于,他的那些以“爱国”之名,却将“方向盘极致左打”的危害性言论,那是对改革开放国策的逆向反对,实则是一种害国、“碍国”行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而对于张维为教授的质疑,也不在于其是否拥有瑞士永居证,是否在欧洲买地、置房,而是其大夸“中国清场式领先”时,让处于信息发达时代的民众,在民智已开之下,很容易看透那些脱离实际的虚空言论。

例如,张教授宣称的“瑞典加入北约,令北约变得更弱了”;“中国的农民贫困户有地有房,三菜一汤,相比其他国家好多了”;“越崇尚新闻自由的地方,人越无知,美国就是典型”;“基尼系数作为西方标准,不能准确地适用于中国”……等等过于高蹈虚空的言论,才是其引发质疑的主因。

作为公众人物,更应力求说话的真实,应以事实为依据,要有符合逻辑的论述,而不能认为只要说国家好,就没有问题了,就是爱国了,就是正能量了——这显然将“实事求是”的最基本原则,给抛之脑后,玩得没影了。

所以,对于公众人物来说,真要想赢得久远和真正的身前身后名——包括名声之后的利益,能源源不断的“一生二、二生三……”其实,就要在说话上,做到以下两点:一是说真话,二是说人话,就完全可以了。否则,活成两张皮的人,最终被人揭穿,发生自我打脸的事,就难免会发生了。【原创评论:瑜说还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