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5月16日,内蒙古广播电视台新闻客户端刊发文章《“小法庭”做实多元解纷“大文章”|以包头市九原区人民法院麻池人民法庭专业化调解机制的发展为实践》,专题报道九原区人民法院麻池人民法庭专业化调解工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原文如下:

“小法庭”做实多元解纷“大文章”

包头市九原区人民法院麻池人民法庭地处沿黄经济带和呼包鄂经济圈的交通要地,位于秦直道的终点——麻池古城旁,成立于2008年,前身为万水泉法庭。麻池人民法庭作为九原区人民法院的派出法庭、审判体系的“神经末梢”,承担着大量民商事纠纷案件的审理及化解工作,肩负着化解矛盾纠纷、服务人民群众、保障和促进社会公平正义的重要使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多年来,麻池人民法庭始终坚持立足辖区实际,主动融入当地党委和政府领导的诉源治理机制建设,坚持源头治理,以“1+6”工作法主动拓展矛盾纠纷化解渠道,借助社会力量化解矛盾,赋予新时代“枫桥经验”全新内涵,2021年—2023年,共诉前委派调解4000余件。

2019年,麻池人民法庭被最高人民法院授予“全国法院人民法庭工作先进集体”荣誉称号。庭长费鸣华,先后获评“全区法院‘五个一百’优秀调研人才”“全区法院人民法庭工作先进个人”“九原区人民法院优秀法官”等荣誉称号。

2020年,麻池人民法庭创建了最能完整体现司法改革效果和多元解纷机制的法官工作室即“费老师工作室”,多次为自治区、包头市、九原区各级各类别调解行政机构、调解组织、调解员授课。‍

便民利企提质效 用爱撑起温情伞

麻池人民法庭地处沿黄经济带和呼包鄂经济圈的交通要地,辖区内有企业、商户800余户。近年来,麻池人民法庭始终坚持“法治是最好的营商环境”这一理念,以“一站式、零距离、多途径、全方位”的司法服务,把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融入执法办案全过程。开通涉企纠纷绿色通道,实行快立、快审、快结,帮助企业解决诉讼烦恼。探索建立商事纠纷非诉化解机制,低成本、高效率化解矛盾纠纷。同时,聚焦企业法治需求,在服务保障产业发展过程中,及时跟上、深度回应、积极作为,最大限度减少诉讼活动对企业正常经营的影响,让企业家安心投资、放心发展,以“小法庭”服务“大营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成立费老师调解工作

为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九原区人民法院立足审判职能,结合家事审判方式改革,不断创新工作举措,成立由费鸣华牵头的法官工作室,重点办理婚姻家庭、抚养、赡养等家事纠纷案件。费老师工作室自成立以来,始终坚持司法为民理念,以“家事合和”为主题,最大限度完善便民利民举措,为家事审判工作探索出新的思路和工作方法。2023年,共接受咨询40余件、受理15件,发布家庭保护令1份,提供社区法律服务350余人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挂牌成立包头市首家环境资源法庭

2023年11月14日,为满足人民群众对环境司法的新期待和新要求,按照包头市中级人民法院全面推进环境资源刑事、民事、行政案件“三审合一”审判工作模式的要求,九原区人民法院在麻池人民法庭成立了包头市首家环境资源法庭。同时,包头市法院首个生态环境司法修复基地示范点在九原区阿嘎如泰苏木大罕台地区建立。环境资源法庭和生态环境司法修复基地示范点的相继建立开启了该市法院环境资源审判工作的新篇章。截至目前,法庭开庭共审理环境资源类案件8件,调解成功5件。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共建共治 搭建交流新

‍在区委、区政府的大力支持下,麻池人民法庭组织建立了由司法所、派出所、信访办、人民调解委员会牵头,各村党支部书记为主体,各驻镇单位负责人和92名村(社区)网格员为补充的多层次特邀调解员队伍,构建起矛盾排查、纠纷预警、矛盾调解大格局和“行业调解优先、法院诉讼断后”的“递进式”矛盾纠纷化解机制。2023年10月,九原区人大驻区法院“人大代表工作室”正式成立,麻池人民法庭相继设立“人大代表工作室”,并通过完善“一制度、三机制、三平台”、强化“嵌入式”监督,初步形成了“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的多元解纷格局,推动矛盾纠纷化解从“法院主抓、单打独斗”向“党委领导、多元共治”转变。

来源 | 内蒙古广播电视台官方新闻客户端

审核丨刘ㅤ杰

复审丨逯瑞杰

终审丨王锐军

▴ 点击上方卡片关注“包头九原法院”公众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