争议缘起,并非阿Q式的守旧僵化,而是“为之计深远”的考虑

“午夜时分,调暗宿舍灯光,氛围感朦胧隐约,穿着低胸衣服和短裙。”直播内容、话术都围绕一个主题:哄大哥开心刷礼物。近日,大学生在寝室直播现象引发媒体关注。

《法治日报》调查发现,虽然大家都知道做好直播很难,但还是有很多人想要“跳进去”。在多个社交平台上,经常可以刷到标题带有“大学生”“女大学生”等字眼的直播,这些直播地点有的在景点、餐厅,有的在校园,更有甚者在寝室或教室。直播内容包括分享学习经验、展示才艺、公益助农等,但其中也不乏性暗示、打擦边球、曝隐私等乱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据法治日报。

应当看到,在万物皆可播、人人皆主播的时代,大学生投身直播红海,不失为走出象牙塔、迈出与社会接轨的第一步。然而,为何别人播得,大学生却播不得?这朵浪花竟激起千层浪?争议缘起,并非阿Q式的守旧僵化,而是“为之计深远”的考虑。

近年来,每逢高校毕业季,“最难就业季”的话题总会搅动人心。从困在考研考编到全职儿女,从名校光环褪色到脱不下孔乙己的长衫,摆在大学生面前的现实,已不是风声雨声读书声的安静,而是象牙塔外波涛汹涌的就业市场。

网红经济火爆,草根一夜成名。就在近日,13岁就辍学打工的“菏泽树哥”郭有才,刚刚一歌成名。当泼天富贵屡屡砸中“大衣哥”“拉面哥”“草帽姐”,主播赚钱很轻松的神话被一再放大。正如当年,“造导弹不如卖茶叶蛋”的读书无用论不免有些卷土重来。

“读书不如当网红,高考不如去整容。”涉世未深的大学生,长期沉浸于赛朋博克的虚拟世界,更容易被网上言论所左右,掉进流量陷阱,困在直播间的围城。21岁大学生连续五天夜班直播后猝死,某985大学在校生被直播平台索赔8000万违约金等等,一两起极端事件的背后,是大学生直播领域的乱象。

为大学生直播立规矩,建立清朗有序的大环境,高校责无旁贷。校方不仅不应视其为洪水猛兽,反而应当把直播素养开成一门“必修课”。充分发挥教育引导的作用,借助讲座培训课程设计等,帮学子们看清直播行业“水多深”,教学子们运用法律武器保障自身权益。

针对部分大学生直播,不分时间、地点和场合,在宿舍等私密空间随意拍摄、侵犯同学肖像权和隐私权,乃至影响他人正常休息学习的行为,高校也应及时制定相关管理规定,明晰校园直播的边界。

与此同时,大学生直播热,离不开平台方的推波“引流”。网络平台应加强算法审核机制,拒绝充当低俗不良内容的帮凶,引导大学生发挥专业、兴趣爱好优势,打造优质账号,通过直播探索未来职业赛道。

已经是成年人的大学生,理应认识到,自己最应该为自己的人生负责。丧失底线的擦边、性暗示直播,赚到流量固然一时爽,却不能一世爽。经常在违法的边缘试探,就可能面临以身试法的惩处。青春只有一次,人生却是一场马拉松,切忌为了眼前的苟且,误了未来的无数可能。

更重要的是,帮大学生走出“读书的尽头是直播”的窘境,关键在于破解大学生就业难。通过弥合高校教育与职业技能之间的鸿沟,帮学生提升职业技能,提升就业市场竞争力;通过科技进步,创造更多就业岗位,新职业催生新就业,让大学生有去处。

红星新闻特约评论员林静

编辑 赵瑜

红星评论投稿邮箱:hxpl2020@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