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5月19日,好利科技(002729.SZ)发布公告,公司决定终止发行股份及支付现金购买资产并募集配套资金的相关事项。

回溯来看,此前公司拟购买南京领行汽车服务有限公司(下称“南京领行”,即T3出行)、上海符英企业管理有限公司(下称“上海符英”)及上海嘉合知行企业管理中心(有限合伙)(下称“嘉合知行”)合计持有的上海嘉行汽车服务有限公司(下称“上海嘉行”)54.48%股权,并拟向不超过35名符合条件的特定对象发行股份募集配套资金,本次交易预计构成重大资产重组。

钛媒体APP注意到,上述交易为公司上市以来筹划的首次重大资产重组,也是实控人汤奇青入主以来推动的首次重组。公司之所以终止此次交易,一方面,可能是因为监管政策持续收紧;另一方面,或是重大资产重组期间,公司实控人被立案调查,重组事项受到影响。

易主一年半后首推重组

汤奇青是资本市场的老玩家,2014年,其参与世纪华通重组天游软件,借此成为世纪华通重要股东。2016年开始,汤奇青持续减持,到2019年四季度退出前十大股东,最终完成清仓。

2021年4月,汤奇青耗资1.81亿元受让好利科技原控股股东好利来控股所持的5.47%股权。一个月后,汤奇青通过其实施控制的东山投资受让的旭昇投资100%股权,进而间接控制好利科技24.52%股权,交易作价为3.7亿元。两次受让股权,合计耗资5.51亿元,汤奇青拿下了公司控制权。

资料显示,好利科技于2014年登陆资本市场,其主要从事熔断器、自复保险丝等过电流、过温电路保护元器件的研发、生产、销售,拥有众多专利产品,是全球领先的电路保护器制造商。

或是公司产品结构单一,业绩难获大的突破。据了解,公司主要产品为熔断器,占公司营收85%以上。2019—2022年,公司营收分别为1.79亿元、1.69亿元、2.23亿元、2.53亿元;净利润分别为0.22亿元、0.11亿元、0.24亿元、0.3亿元。

2023年,公司出现增收不增利的现象,净利润甚至“开倒车”。财务数据显示,2023年公司营收2.69亿元,同比增长6.45%;净利润0.18亿元,同比下降40.34%。

为提升公司综合竞争力,公司筹划本次跨界收购。2022年11月,公司拟以发行股份及支付现金方式购买上海嘉行54.4842%股权,暂定交易作价7.57亿元,其中现金方式支付2.5亿元。同时,公司拟向不超过35名特定对象发行股票募集配套资金。

资料显示,上海嘉行在全国设有100多家分公司,拥有车辆 21000 余台,业务延展服务覆盖全国,其中网约车业务是其重要业务。

重大资产重组告吹

实际上,在重大资产重组预案公布后的1年多时间里,公司陆续发布18次有关此次收购的进展公告。

虽然公司非常重视,但是依旧难逃被终止命运。对于终止本次交易的原因,好利科技则解释称,因本次交易筹划历时较长,现阶段继续推进本次交易存在较大不确定性风险。

钛媒体APP发现,公司之所以终止此次收购,一方面,可能受到以定增为代表的再融资政策持续收紧的影响。2023年8月,证监会发布《统筹一二级市场平衡优化IPO、再融资监管安排》,收紧IPO与再融资的进程。2023年11月,沪深交易所同步发布优化再融资监管安排的具体措施,对上市公司再融资从严监管。

数据显示,此前2023年,A股再融资总额7632.12亿元,相比2022年下降约四分之一。其中作为再融资主力军的定向增发创近十年新低,共有306家上市公司进行326次定增,合计募集资金近5753亿元,较2022年同比下降20.42%。

另一方面,抑或受公司实控人被证监会立案所影响。2月27日,公司发布公告称,公司实际控制人、董事汤奇青因涉嫌信息披露违法违规,根据相关规定,中国证监会决定对汤奇青立案。据了解,上市公司或者实控人一旦被监管部门立案调查,立案调查期间,一般是不得进行重大资产重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有律师告诉钛媒体APP,上市公司、控股股东、实控人被证监会立案调查期间,以及调查结束后的三年内,重大资产重组活动均可能受限。尽管目前,尚不清楚好利科技实控人“涉嫌信息披露违法违规”的具体事项究竟是什么,但是这张《立案告知书》带来的后果之一,可能会影响好利科技的资产重组进程。(本文首发钛媒体App,作者|翟智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