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题图|视觉中国

一个惊人的发现:你的健康,并不掌握在你手里,而是由肠道菌群来决定的。

顶级期刊《Science》发布的一项研究显示,肠道细菌能与大脑之间发生直接对话,神经元可以感知某些细菌产物(神经递质),并相应地调整食欲和体温控制。研究者通过动物实验证明,你吃太多,并不仅仅是你喜欢甜食或油脂,而是肠道菌群发出了信号。

肠道菌群通过神经递质与大脑有着复杂的“双向交流”系统,被称之为人体的第二大脑,近年来“脑-肠轴”已成为医学研究的重点方向。诸如糖尿病、阿尔茨海默症、抑郁症等疾病,均被不同研究证明与肠道菌群有关,尤其是超重和肥胖症人群的体重管理问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事实上,中国已经是世界上肥胖人口最多的国家,而且这一数字还在不断增长中。

来自国家卫健委的数据显示,我国18岁及以上居民超重率、肥胖率分别为34.3%、16.4%。据预测,到2030年我国成年人超重、肥胖率可达65.3%。

夏天将至,“三月四月不减肥、五月六月徒伤悲”的老话又开始被不少人挂在嘴边。比起外在的身材焦虑和内在的自我厌恶,肥胖带来的后果中,更令人担忧的是健康问题——医学研究表明,肥胖症与200多种疾病的患病风险增加有关。

今天是520,我们想通过体重管理这件事情,来聊聊如何更好地爱自己。

你可能一直用错了减肥方式

虽然不想承认,但是对于成年人而言,没有为减肥拼过命的人生是不完整的。

社交媒体上不断走红的白人饭、酸奶碗、轻断食,和那被奉为“减肥神药”,让无数人趋之若鹜的司美格鲁肽,无一不在彰显着人们对于肥胖和身材管理的焦虑。

大多数人减肥,都遵循着“调好嘴、迈开腿”这个朴实无华的道理。对减肥者而言,热量是被严格控制的,每一次的摄入都被精确到克,仿佛吃进去的不再是食物而是敌人。运动也不能少,从入门的八段锦、跑步到高强度的健身操、CrossFit,花样繁多。

除此之外,还有液断、生酮饮食、酵素减肥,更有甚者催吐、切胃等等,每过一阵子就有新的减肥方法在网络上走红。

但如果你减过肥,很快就会发现这些方法似乎都是昙花一现。超低热量的饮食模式容易引发副作用,出现疲劳、便秘、恶心等症状,过度戒断碳水也会引起情绪和严重的健康问题。

至于运动,大概走路去地铁站更实际一些。大多数上班族休息时间都觉得不够,更别提坚持运动了。况且,对于有真实减肥需求的大基数肥胖者而言,不正规且追求速度的“减肥训练营”不断爆出悲剧发生,私下自己运动还可能导致方法不当损伤膝盖和关节。

药物这种直接又“轻松”的方法,似乎成了减重者的救星。2022年,马斯克以一己之力让药剂司美格鲁肽卖断了货,口服版上市后,有大批人通过黄牛、代购等方式自行购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然而,该药物仅被批准作为降糖处方药用于长期体重管理。恰恰相反,超适应症滥用药物给健康带来的风险可能会远超于肥胖本身——4月初,浙江一位女性为减肥私自注射1mg司美格鲁肽,直接被送医抢救。

在一条减肥困扰的帖子底下,一位用户戏称,“减肥、增高、祛痘,人类世界三大未解之谜”。是的,在漫长的一生中,谁又能没吃过减肥的苦呢?

有没有一种可能,减肥方法也会“水土不服”?随着社会发展,人们的饮食在改变,工作压力、作息、抽烟喝酒等因素都会影响身体状况和肥胖。人们的情况不同,却采取了相似的简单粗暴的减肥方式。

“3天瘦六斤”“5天瘦八斤”,人们的注意力被社交网络上晒出来的数字所吸引,减掉的是什么?后果会怎样?能维持多久?没人能说清楚。

人们减肥是为了追求健康,但在减肥的过程中却又往往容易忽略健康。打着爱自己旗号,却做着伤害自己的事情。

肥胖的未解之谜,答案日渐浮现

肥胖的未解之谜,答案日渐浮现

数字只是表象,从根源入手才能找到问题解决的方法。

2013年,《自然》上一篇重要文章首次大样本分析肥胖人群的肠道菌群特征,发现肠道细菌丰富度低的人,其特点是整体肥胖、胰岛素抵抗和血脂异常以及炎症表型更明显。这表明根据肠道菌群的多样性特征,可以较为明显区分胖瘦。

2014年,美国学者Athena Aktipis及多位研究者们,翻阅了1981年至2013年发表的120份关于肠道菌群的文章,得出了一项令人震惊的结论:我们体内的肠道菌群在很大一部分决定了我们的食物偏好,菌群会选择性地操纵宿主的进食行为,以增加其生存能力。

简单来说,当你的饮食习惯固定时,肠道菌群也形成稳定的生态,某些喜欢碳水化合物或油脂的菌群会越来越多,从而使得你对这类食物越渴望。在肠道菌群的相关研究中,已经发现许多与人体“易胖”或“易瘦”相关的菌。

也就是说,减肥并不只是减掉数字那么简单,那些经历过肥胖的人即便减肥成功,也可能因为肠道内菌群生态紊乱而再次回到超重状态。

这些可喜的研究发现给现代肥胖防治提供了方向。肠道微生态失衡会引起肥胖,反之,通过调节肠道菌群,人们有可能预防和改善超重及肥胖问题。

临床实验证实了这一点。对于产后女性而言,补充鼠李糖乳酪杆菌、嗜酸乳杆菌和干酪乳杆菌能降低中心性肥胖发生率。干预后,产后女性体质量降低12.01%、体脂率降低18.72%、BMI降低了10.00%。

医学研究的发现,推动着益生菌减肥市场的发展。这一领域的佼佼者华大营养专注人体共生菌研究已有16年时间,其中一款减重益生菌产品在全球销量已经累计超过1亿袋。

5月11日是世界防治肥胖日,第四届全国体重管理学术会顺利召开。为了满足健康减重的消费趋势,会上,华大营养正式宣布将其减重产品线升级为独立品牌“镜脂TM”。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不同于传统减肥产品,镜脂TM并不依赖单一的节食或产品干预,而是依托于华大集团和华大营养的多年积淀,深入剖析体重管理痛点,深究肥胖的个体原因。在基因组学和人体共生微生物学的基础上,为用户提供了一套涵盖“多组学检测、多维产品干预、个性化营养服务”的全方位体重管理方案。

中国菌,可能更适合中国人

中国菌,可能更适合中国人

在减肥这件事上,人们存在的误区不少。此前,欧美是肥胖高发大国,人们减肥也更信任国外的方法和产品,比如,前阵子时兴的白人饭、司美格鲁肽等。

然而,不同的饮食方式会形成不同的肠道菌群生态,美国肥胖人群和中国肥胖人群的肠道菌群并不相同。这意味着,在益生菌防治肥胖这条路上,中国菌,可能才更适合中国人。

华大营养基于10万例用户研究,拥有储藏量超5万株的人体共生菌库,在基因和代谢研究这件事情上,属于领军企业。医学研究为我们指明了一种更加科学健康的减重方式,镜脂TM的体重管理方案则让人们看到了“精准、安全、可持续”地实现体重管理和肥胖防治的可能。

何为精准?即能抓住根源,高效解决问题。

减肥者最在意效果,镜脂TM以肠道菌群稳态为切入点,从致病机理入手调节肥胖人群的肠道菌群,相当于在传统减肥手段的层层迷雾中直达问题关键。

这只是第一步,人体肠道的细菌种类有一千多种,不同生活和饮食习惯的人菌群不同,对其肠道微生态来说,有效菌株也会不同

为了找出适合国人的有效菌株,华大营养通过对菌株进行全基因组测序,从基因层面了解菌株,并根据微生物学功能初筛,进行致病机理、毒力因子、互作关系等对比,从而筛选出针对体重管理的靶向菌。

以“镜脂益生菌压片糖果(活菌型)”为例,其包含了华大专研的格氏乳杆菌TF08-1、鼠李糖乳酪杆菌OF44、动物双歧杆菌乳亚种BGI-N3、植物乳植杆菌BGI-N6等六株“减负菌”,以及复配添加了海藻粉、柑橘纤维粉等四种活力植萃。

相关研究数据表明,该益生菌产品的核心专利成分格氏乳杆菌TF08-1(专利号:ZL201811514219.8),具有预防和/或治疗代谢性疾病的作用,其胆固醇去除效率高达84.4%(见参考文献8),适合有体重管理需求的国人长期食用。

目前,镜脂TM已经获取了多项专利,形成了不同的产品体系,来针对用户不同原因导致的体重问题。其包括益生菌压片糖果“镜脂·轻”、适合餐前食用的美藤果肽压片糖果“镜脂·阻”、多维营养简餐“镜脂·纤”以及绿咖啡黑生姜固体饮料“镜脂·燃等。

此外,镜脂TM还推出了21天Slimfit轻体计划,运用“检测+干预+服务”的新型健康管理模式,即通过健康风险评估问卷和专项基因检测来精准分析个体肥胖的内在原因,进而有针对性地制定饮食和运动方案并匹配干预产品,帮助用户实现精准、有效地减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安全的含义自不用说,减肥产品五花八门,但其副作用往往也很明显,长期使用反而易损害健康。镜脂TM的系列产品先后经过体外验证、动物实验及人群测试,且要经过菌株配方和产品稳定性验证后,才能到达消费者的手里。

可持续性也是必要的。34岁的李昊经历过很多次的减肥,节食、锻炼、吃药他都曾尝试过,没有一项能坚持下来,反复折腾后体重的数字还是停留在了200斤。去年他开始尝试镜脂TM的体重管理方案,搭配饮食、锻炼和相关产品,用几个月的时间减掉了60斤,并在接下来的一年中都没有反弹。

可持续性依赖的是菌群调节能力,更与镜脂TM将产品日常化分不开关系,压片状的产品设计,让减重者可以随餐食用,更加方便,才能更易坚持。

在第四届全国体重管理学术会议上,不少临床医学专家认为,镜脂TM提倡的“精准、安全、可持续”的体重管理理念,不仅是当前健康管理的重要趋势,也是未来健康管理的关键方向。

写在最后

写在最后

在很长一段时间里,人们遭受着以瘦为美的错误理念,这让“胖”的概念变得狭窄,也掩盖了肥胖给人们健康带来的真实伤害和困扰。当人们越来越重视健康,越来越强调接纳自我,超重和肥胖所带来的问题才被真正看见。

每一位超重者,或者说,每一个追求健康的个体,都在减肥这条路上反复走了太多的弯路。他们付出了常人所不能想象的艰辛,毕竟美食、享乐是人的天性,而他们却不得不逆本性而行。

科技和医学的目的,是为了帮助我们更好地生活。正确认识肥胖并采用正确的减重方法,吃好每一餐,或许能让减肥这件事情不再那么痛苦,这才是切实的爱自己,也是体重管理品牌的价值所在。

主要参考资料:

1、中国居民营养与慢性病状况报告(2020 年)

2、中国超重/肥胖医学营养治疗指南(2021)

3、Bacterial sensing via neuronal Nod2 regulates appetite and body temperature.Science

4、Is eating behavior manipulated by the gastrointestinal microbiota? Evolutionary pressures and potential mechanisms.BioEssays

5、Prevalence of obesity and associated complications in China: A cross-sectional, real-world study in 15.8 million adults. DIABETES OBESITY AND METABOLISM

6、 Effects of 8 weeks pregnancy pilates exercise and probiotics combined treatment on postnatal women’s gut-microbiota, body composition, blood lipids, obesity hormones, inflammatory indicators. The Korean Applied Science and Technology

7、 Aging and sex hormones in males. Virulence

8、Probiotic characteristics of Lactobacillus gasseri TF08-1: A cholesterol-lowering bacterium, isolated from human gut.Enzyme and Microbial Technology

本内容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虎嗅立场。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授权事宜请联系 hezuo@huxi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