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德,是新中国将帅序列中年龄最大的一个。

毛主席评价朱德:度量大如海,意志坚如钢。

如果用四个字来形容朱德的成功,那么一定是:大器晚成。

朱德的一生中,影响他最大的是三个人,其中一位,英年早逝。

1、影响朱德的第一位人物:蔡锷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朱德出生于1886年,四川仪陇县人,家境很穷。

但是,贫穷的父母却有着一种不俗的见识:家里一定要有一个出人头地的孩子,这样好办事。

因此,朱德从小被家里人倾心培养。

还别说,朱德真是读书的料,但很悲催,遇到了废除科举这档子事,于是,走“考功名”这条路就走不通了。

但朱德还是很有想法,他想获取更多知识,就此考入了新式的南充官立两等小学堂。上了一学期后,又考入顺庆府官立中学堂(在如今南充顺庆区)。

随着老师们的教育,朱德眼界渐渐打开了。

听说成都也建立了一些新式学堂,朱德决心去学习。这时他已经21岁了,他借钱徒步去了成都。

还好,朱德考入了四川通省师范学堂附设的体育学堂。

一年后,毕业了,朱德回到了家乡仪陇,他想为家乡做些事情。学体育的最好的出路就是学校的体育老师了,朱德也是在县立高等小学堂担任体育老师。

上班仅仅一年,朱德就受不了了,他受不了老师间的勾心斗角,也受不了枯燥的体育教学,他认为应该为国出力。如此,朱德的思想渐渐聚焦,慢慢到了从军这件事上。

1909年,朱德辞职后花费七十余天,徒步去了云南,只为了考取云南讲武堂。

几经周折,朱德成了讲武堂的学员。

在这里,他认识了同学朱培德、范石生、金汉鼎等人。

最为关键的是,后来认识了风云人物蔡锷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蔡锷出生于1882年,是著名的湖南“神童”。他曾经东渡日本留学,军事理论非常突出,。

蔡锷出现在朱德的生活中,是因为1911年6月,蔡锷调到了云南第十九镇第三十七协担任协统(相当于旅长)。

这个“协”就在讲武堂边上,就此,蔡锷兼任了讲武堂的教官。

不得不说,蔡锷对朱德的影响很大,这个仅比自己大四岁的年轻人,心中有格局,胸中有韬略,对于革命有着坚定的信仰。当时,蔡锷和讲武堂里的同盟会成员活动频繁,俨然,蔡锷成了当时年轻人崇拜的偶像。

蔡锷就是朱德的第一个偶像。

朱德这个班在1911年8月毕业,他直接分配到了蔡锷麾下,并担任了副班长、司务长。

1911年10月三十日,蔡锷领导大家发动了“重九起义”,宣布了云南的独立。此后,蔡锷担任了云南都督,朱德也成了排长。

革命的火苗已经点燃,朱德根据蔡锷的安排,跟着大部队支援四川的起义。那时候,朱德的人生有了极大的变化。

援川回来后,朱德回到了讲武堂,担任了一名教官。此时,朱德仅26岁。

1913年,孙中山领导的二次革命开始了,朱德重新进入了军营,并担任了营长,开始执行上级安排的各种军事任务。

1916年年初,朱德跟随蔡锷参加了护国运动,并跟着偶像蔡锷来到了四川。在护国运动中,朱德表现非常出色。之后随部队驻扎在了泸州,并升为旅长。

可惜的是,老师兼领导蔡锷,在1916年11月病逝了,年仅34岁,是真正的英年早逝。

可以这样说,蔡锷是对朱德影响很大的一个人。

2、影响朱德的第二位伟人:周恩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朱德从1917年开始担任滇军旅长,在当时看,这就是一军界成功人士。

但是,不可避免地,川军和滇军为了利益发生冲突。

朱德驻军在泸州,也是动不动冲在一线与川军战斗,还曾和刘伯承所在的军队开战。

不仅如此,滇军内部也是矛盾重重。

1921年春,朱德随顾品珍回到了云南,并驱逐了云南都督唐继尧。朱德担任了云南陆军宪兵司令官。

军阀之间的冲突,滇军内部的矛盾,让朱德心神俱疲,虽然物质生活较为富足,但他依然有了离开的想法,毕竟,五四运动的兴起、苏联十月革命的胜利,严重刺激了朱德,他想要做一些有意义的救国救民的事情。

1922年1月,朱德调任云南省警务处处长兼省会警察厅长。此时,朱德也阅读了一些马克思主义的书籍,他被深深震撼。

恰在当年3月,唐继尧卷土重来,曾经驱逐唐继尧的各路将领们遇到前所未有的危机,朱德也趁此离开了云南。

天下之大,到底哪里才是朱德的容身之地?

一心想要追求真理的朱德,暂时到了四川。

四川军阀杨森,素来欣赏朱德,因此和朱德会面后给出了承诺:只要朱德加入杨森部,可以安排一个师长当当。

这是巨大的诱惑,毕竟,比起以前,算是高了一个大台阶。但是,朱德厌倦了国内军阀内斗,干脆利落地拒绝了。

朱德到了北京,和孙炳文会合。孙炳文此人认识李大钊和陈独秀,愿意介绍朱德认识。

两人到了上海后,朱德和陈独秀见面,并提出了加入中国共产党的诉求。但是,陈独秀出于种种原因拒绝了。

这对朱德是个非常沉重的打击。

在1922年九月初,朱德和孙炳文等人一起到了德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德国,朱德遇到了周恩来这个影响他一生的人。当时的周恩来很年轻,但是才华横溢,而且对马克思主义有着非常深的理解,还是共产党员。

朱德在德国仅两个月,经周恩来、张申府介绍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因为周恩来和张申府的介绍,朱德就此走上了一条红色的革命大道。关键是,在后来的革命生涯中,朱德和周恩来长期接触,合作非常紧密。

周恩来是朱德的引路人,是革命道路上的伙伴,无需质疑,周恩来就是朱德人生路上最重要的伟大人物之一。

没有周恩来,就没有后来功成名就、辉煌万丈的朱德。

3、影响朱德的第三位伟人:毛泽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朱德和毛主席的第一次会面,是在井冈山上。

当时,毛主席上山已经半年多了,群众基础很好,军民都很爱戴。朱德算是一个后来者,但是,这位后来者兵强马壮啊!

如果是传统思维,毛主席一定是怕朱德上山的,那样,会使自己在山上的影响力大减。

但是,他是毛主席啊,几千年才出一位的伟人,他格局很大,目光很远,接纳了兵强马壮的朱德,并且同意两边合兵一处进行整编。

不仅如此,合并后成立的红四军军长由朱德来担任,毛主席仅仅担任了党代表兼红11师师长。

对于毛主席这位党内的老革命,朱德是听说过的,毕竟,毛主席是参加过一大的,而且声名在外。

这次一见,让朱德更是见证了一个真实的毛泽东。

可是,不曾想到,一段时间后,朱德和毛泽东就有了冲突,毛泽东主张党指挥枪,支部要建在连上;毛泽东主张民主集中制,但同时希望军事层面应该有少量人做决策;毛泽东主张多搞群众工作,要加强土地革命。
作为行伍出身的朱德,对于军队管理有着自己的理解,他更侧重于军事管理,而不是侧重于思想建设。他采取冗长的民主集中制,充分听取大家意见后再决策。他认为毛主席有时候有些家长制作风,有些一言堂。

总之,两人搞不到一起了。而当时,陈毅基本上和朱德站在了一起。

1929年年中,红四军七大会议上,毛主席落选前委书记,陈毅接任。

针对此种情况,毛主席思前想后,离开了团队,理由是养病和考察闽西地区。

在毛主席离开的那段日子,陈毅和朱德感觉到了明显的不同,团队的思想建设跟不上,军队决策效率低下,胜仗越来越少,几次遇到危机。

此时,朱德深刻意识到毛泽东的重要性,陈毅在去上海和周恩来沟通后,也意识到了毛泽东的重要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大家都急切盼望毛委员回来。

1929年年底的古田会议前,毛泽东被朱德和陈毅请了回来,并且,在古田会议上,毛主席重新成为了前委书记。

其后,在毛主席的英明指挥下,朱德的配合下,前三次反围剿获得极大成功。第四次反围剿时,毛主席被王明一伙人架空,朱德和周恩来指挥了第四次反围剿,用的还是毛主席主张的那一套,最后依然取得胜利。

第五次反围剿,是由博古和李德指挥的,红军表型一塌糊涂,损失极其惨重......

几年的接触,朱德深深感觉到了毛泽东的英明之处。

以后的军事生涯中,朱德积极配合毛主席,两人制定了很多的大战略。可以说,因为有了毛主席,朱德的军事指挥能力和军事战略也被深深影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如果说,蔡锷影响了朱德的年轻时代,周恩来影响了朱德在欧洲的阶段,那么,毛泽东影响了朱德的后半生戎马生涯。

朱德何其有幸,遇到了三位人中之杰,这成就了他一生的辉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