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1年,美国参战,二战局势扭转。而它参战的直接原因,是日本制造的珍珠港事件

珍珠港事件成功激怒了美国二战之初,原本美国一直置身事外,想趁此机会大发战争财。

但面对日本的挑衅,美国次日便向日本宣战。面对工业实力和军事能力远超自己的强大对手,日本亲手将自己推上了战败的绝路。

日本为何要招惹美国,主动作死挑战它呢?难道真的仅仅是因为自大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珍珠港事件”前因后果

“珍珠港事件”前因后果

日本作为一个本土资源匮乏,时刻面临自然灾害威胁的岛屿国家,国力与资源丰富,军事实力雄厚的美国有很大的差距。

而它之所以选择向美国开战,本质上还是两国的资源矛盾

自明治维新后,日本在政治、工业、军事等方面迎来突飞猛进的发展,本就匮乏的资源已经无法满足其发展需求。

于是日本便将侵略目光投向地大物博,物资丰富的中国及东南亚各国。

百年前,明治维新时代的日本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百年前,明治维新时代的日本

趁着西方各国忙于参加第一次世界大战,日本在中国的势力迅速扩张,力图独霸中国及东南亚。

日本在中国的扩张,影响到了其他列强的利益,欧洲列强忙于自相残杀无暇东顾,但美国自然不可能坐视不管。

于是一战过后,美国在1922年的华盛顿会议中,将东亚重新划归到列强共治的版图。

自此,日本军部便已经开始将美国作为第一假想敌对待,美日关系逐渐走向恶化。

日本本想通过侵占中国、朝鲜半岛、东南亚及南太平洋,打造出一个“大东亚共荣圈”。

然而打了几年下来,日本不仅没能达成吞并整个中国的计划,还被拖入了相持阶段。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正面战场虽然占领了许多地方,但由于兵力损耗严重,加上战线拉的太长,兵力不足的严重弊端让日本难以组织会战。

而敌后战场有着日军更为头疼的人,八路军实行的“坚壁清野”战术,使得日军“以战养战”的妄想落空。

日本运输兵力和物资所依仗的铁路公路,也常常遭到八路军的破坏、伏击,这都在不断损耗着日军的持续作战能力。

在此期间,日本大大小小打了无数场战役,但兵力、物资、经济的损耗,远超于战争掠夺而得的财富。

战争进行到这一阶段,日本想要占领中国已经成为妄谈,失败只是时间问题。

毛主席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毛主席

眼见日本显露颓势,国民反战情绪迅速高涨,日本不得不考虑新的作战方向,那就是“北上”和“南进”。

所谓“北上”,就是关东军少壮派提出的进军苏联,掠夺西伯利亚工业基地。

“南进”则是日本海军所提出的,利用日本海军在东亚压倒性的优势,通过占领东南亚、南太平洋来实现“大东亚共荣圈”。

日本首先选择的是“北上”,1939年5月,在没有探查清楚苏军情报,兵力不占优势的情况下,日本贸然发动了诺门坎战役。

然而苏联成千吨炮弹的猛烈轰炸和一望无际的钢铁洪流,摧枯拉朽般击败了狂妄的关东军,日本彻底放弃了“北上”的想法。

此时置身事外的美国,丝毫没有意识到,这场发生在亚洲腹地的战役,如同蝴蝶效应般,在两年后的南太平洋掀起了一场剧烈风暴,直接影响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进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大胆赌一把

大胆赌一把

日本陆军的溃败,使得“南进”派逐渐在日本国内崛起,自此日本的战略方向开始向南转移。

但东南亚是欧美国家的殖民地,因此日本将矛头对准东南亚的举动,很明显会动他们的“蛋糕”。

英国此时正忙于与德国苦战,无力顾及“后院起火”,但美国在意识到无法置身事外后,自然不可能坐视不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为了还日本以颜色,美国切断了日本的石油和钢铁供应冻结了日本在美国的财产并对日本实行了经济制裁,西方国家紧随其后纷纷效仿。

外部石油供应被掐断,这对重度依赖石油进口的日本来说无异于被掐住了命脉。此时摆在日本面前的只有两个选择:

一是忍气吞声,但是后面就会因无法维持战争机器运转而逐渐将侵占的土地一点点吐出去。

二是向美国开战,虽然与美全面开战的胜率渺茫,但如果能在战争初期取得优势,那么会在谈判中占据更有利的地位。

与其坐以待毙,还不如大胆一赌,日本最终选择了与美开战。

日本将首战目标,定为摧毁美国最为先进、最重视的太平洋海军军事基地——珍珠港。

山本五十六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山本五十六

这场战争的策划者,山本五十六,在开战之前就做出判断:“日本缺乏同美国海军较量的国力。”

但他和背后的日本军方仍决定孤注一掷,赌注便是日本海军苦心经营数十年的全部家当。

此后的10个月时间里,日军部队组织敢死队开展秘密训练,在他们看来,这是一次自杀式攻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其实,美国对于日本的异动有所察觉,但是他们认为:日本应该知道,在多方位开战的情况下,去挑战一个世界强国是有害无益的。

当然,也有另一种说法表示,当时罗斯福对日本的计划有所耳闻,之所以放任,是他的一场苦肉计,目的则是为了参战。

因为当时美国国内奉行着“孤立主义”,美国民众并不想让美国陷入战争泥潭。

但罗斯福知道,一旦让德意日控制了欧亚大陆,那将来美国将面对一个更强大的对手,不如参战,将这种危险从源头掐死。

而要想参战,罗斯福需要民众的支持,所以珍珠港就是那个唤醒民众的“工具”。

当然,这些只是部分政治学家的另一种猜测,一切我们还是要以正史记载的为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偷袭珍珠港

偷袭珍珠港

1941年12月7日凌晨,在瓦胡岛以北偏东的海面上,数百架涂着膏药旗的飞机满载各式炸药,向毫无防备的珍珠港飞去。

拂晓时分,美军雷达站发现日军飞机的踪迹。

早晨7点55分,大多数美军士兵正悠闲的享受着星期天,对于即将到来的危机丝毫未察觉。

随着一阵刺耳的轰鸣声,不计其数的日军飞机呼啸而来,向着珍珠港投下了一枚又一枚炸弹。

这些经过日军改装过的炸弹,落在美军的一艘艘战舰上,伴随着冲天的火光和滚滚浓烟,这些军舰化作一堆滚烫的废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第一波参与攻击的183架日军轰炸机,如入无人之境般从珍珠港上方呼啸而过,随后向军部发送了“虎!虎!虎!”的信号,以示奇袭珍珠港的作战计划成功。

一小时后,168架日军轰炸机出发,作为第二批攻击编队再次飞往珍珠港,对着满目疮痍的珍珠港进行了第二轮轰炸。

此次空袭持续了两个小时,日军共投放约600枚炸弹(包括鱼雷、穿甲弹、炸弹)。

珍珠港内,美军的太平洋舰队四艘战列舰被炸毁,四艘战列舰炸伤;三艘轻巡洋舰被炸伤;一艘驱逐舰受重创,两艘驱逐舰因爆炸而毁。

另外,188架飞机被击毁,44架飞机被击伤,美军伤亡4000余人。

相较之下,日本方面的损失比较小,共损失了29架军机,伤亡64人,被美军俘虏1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乍一看,日本偷袭珍珠港让美军付出了极大的代价,是一场“大胜”。

然而始作俑者山本五十六却没有多高兴,因为实际上美军的损失,并没有像他们战前预估的那样严重。

珍珠港的8艘战列舰中,日军实际只击沉了“亚利桑那”号和“俄克拉荷马”号,“西弗吉尼亚”号和“加利福尼亚”号只是受创并未被摧毁。

其余几艘战列舰损失并没有太大,至少没达到日军所期望的效果。

而且,因为当时美军的三艘航母和重巡洋舰均未在港,所以美军的快速突击力量并未受到损失,可以立即投入到战斗中。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除此之外,珍珠港内的海军修理厂、雷达站、船坞、潜艇修理厂等并未遭到破坏,这也就意味着美军受损的战舰能立即投入到抢修之中,如“马里兰”号战舰仅用了两个月便修复完毕并投入作战。

而且,日军的轰炸机还错过了珍珠港内的油库群,这里储存着美军太平洋舰队的全部燃油,一旦被摧毁,美国军舰将几个月无法出港。

如此算下来,日本战前预想的“一次奇袭打垮美国士气”的目标并未达成,反而多了美国这样一个强大的敌人。

当时的美国总统罗斯福将这一天称为“国耻日”,美国人民一改往日反战情绪,决定团结起来彻底打败日本。

美国向日宣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美国向日宣战

面对被彻底激怒的美国,山本五十六颇为绝望地形容道:“日本的资源将被耗尽,武器将会受损,补充将成为不可能......我们唤醒了一个巨人......”

按美国1941年12月的战机产量来看,日军所摧毁的188架战机,仅占到13.43%。

而美国向日本宣战后,加快了海军建设的速度,轻型航空母舰如同雨后春笋般冒出,到1945年,美国的轻型航母就建了113艘(共有147艘航母)。

而反观日本,尽管他们一再让国民勒紧裤腰带,铆足了劲地造航母,但到战败之时才只造出了29艘

在这样悬殊的国力、工业产量的差距下,不久后日本便在太平洋战争中败下阵来,迅速走向了全面战败的结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自大航海时代以来,海权逐渐成为衡量一个国家经济和军事实力的一个重要标志。

百年国耻,自海军羸弱而始,建设世界一流强大海军,是实现伟大复兴梦的根本保障。

得知珍珠港事件的始末,你觉得美国当时知道日本要“偷袭珍珠港”的事情吗?一起来聊聊吧。

(图片及故事素材均来源于互联网。未经授权,禁止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