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边是每年突破千万的高校毕业生人数,一边是势如破竹的人工智能(AI)发展带来的压迫感,大学生就业难题有何应对之道?新科技的冲击让商科类、财经类的大学都在思考,金融、财会、审计等专业的毕业生将何去何从?人才需要具备什么样的能力,才可以在快速发展的新科技环境下不被取代?

5月16日,会计未来论坛:2024 ACCA-SNAI年度研讨会在上海举办,南京审计大学校长董必荣和安徽财经大学校长朱红军获颁卓越成就奖。针对在人工智能背景下如何应对大学生就业难的话题,两位校长接受了澎湃新闻(www.thepaper.cn)记者的专访。

董必荣认为,多学科交叉集成是人才应对AI挑战的制胜法宝。南京审计大学提出了“审计+”的专业发展理念,全校有38个专业,分为27个特色方向,特色方向与审计、会计、金融等进行交叉复合。“我认为,多学科交叉集成是现在人才培养的主导,经过学科交叉集成培养的学生到了社会上后也更受欢迎。”董必荣说。

董必荣总结了南京审计大学毕业生的就业情况却逆势上扬的几条制胜之道:一是该校从建校至今41年,一直精耕审计特色。二是该校27年前就把ACCA引进校内,较早地开启了国际化课程。三是紧跟新科技发展步伐,把新科技融入人才培养的日常,将计算机学科、数理学科指定为全校学生的必修课程。四是要求老师每一个聘期都要到业界实战化锻炼半年,或者全程跟随一个审计大项目。如此一来,老师在服务社会经济发展的同时,也能拥有丰富的实战经验,讲课会更加生动,从而反哺教育教学。

朱红军在上海财经大学和安徽财经大学都有过任职任教经历,迎来送往了二十多届毕业生,他总结出受欢迎人才的特质:“人才,应该分为‘人’和‘才’,人是指人格、人品、精神、情商、综合素养、文化底蕴等,这决定了一个人毕业后能走得多远;才是指专才,比如会计专业是专业才能。学生们学习的知识难度、深度和广度都有很大的拓展,学生们受到的专业训练也比以前更加严格了。”

对于人工智能或将取代多个职业的说法,朱红军表示不完全赞同:“现在你走进一个企业去看,并不会发现人工智能将很快替代财务人员,机器要替代人,还有一个漫长的过程。会计知识加持下的综合能力,是替代不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