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交锋,没有永恒的朋友,只有永远的利益至上。

近日,似乎是为了5月12日的总统选举做准备,立陶宛现任总统吉塔纳斯·瑙塞达突然提出,“台湾代表处”应该做出修改。

而他这么做的原因也不难猜——企图稳定和中国大陆的关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毕竟,彼时为了拿到美国提供的所谓“5亿美金奖励”立陶宛不管不顾的设置“台湾办事处”,罔顾中国国家主权的行为,使得中国一怒之下,对其外交降级3年!

现在灰溜溜的改名,莫非是已经尝到苦头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为什么在中国越发强大的今天,却还是存在某些国家不知深浅的挑衅?

其中,尤其是在“台湾”红线问题上,立陶宛曾经的“骚操作”,应该被原谅吗?

在阅读此文之前,麻烦您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又能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一字之差,中国震怒

中国向来奉行“一个中国”的原则,这不仅是态度,更是底线,但偏偏有人就喜欢在雷区蹦跶,立陶宛就是这样的一个奇葩的存在。

一切的争议起源于一个名称——驻立陶宛台湾代表处。

台湾方面在“驻立陶宛台湾代表处”公然以“台湾”命名,中国为此向立方提出严正声明,提醒其应该把“台湾”改为“台北”,但立方不为所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台北”和“台湾”仅仅一字之差,为什么会带来那么大的纠纷呢?原因非常简单,以“台湾”命名代表“台湾”是以国家形式存在,而“台北”则是中国的台北。

这一字之差,分别代表了“一个中国”“一中一台”这两个截然不同的政治立场,中国当然不会允许后者的存在,台湾永远是归属于中国的台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台湾在其他“非邦交国家”那的代表处都以“台北”命名,偏偏在立陶宛以“台湾”命名,很难不去怀疑某些人居心不良。这些小举动不至于影响既定的经贸合作,但实在是令人心梗。

台湾方面妄图在名称这种小细节混淆视听,立方也在打马虎眼,坚决不改称呼。

对此,中国有理由认为,立方此举是在公然叫板——反制紧随而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作茧自缚,立方求和

起初,中方发现问题后就提醒立方,耐着性子与其多次交涉,阐明其中利害关系和国家主权问题,建议立方立即整改代表处名称问题,但立方就是不作为……

中国看立方冥顽不灵,也不再继续讲客气,直接将两国外交关系降为“代办级”。这看似小小的一个举动,其实深藏大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外交大使是外交关系中的最高级,享有最高礼遇,也代表两国关系和谐,有利于两国交涉及后续政治,经济,文化上的交往。

代办级则是外交关系中的最低等级,礼遇最低,国家关系当然最糟糕。而且一般来讲,代办级是国家建交的前身,后期则是逐步升级成大使,而到了立陶宛这里,中国直接给他降级处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对于立陶宛来讲,中国将他的外交等级降为代办级,几乎代表中国放弃了与他相交涉,更别提什么政治,经济,文化上面的往来。中国直接让立方吃了一把闭门羹。

何谓偷鸡不成蚀把米?立陶宛亲自在国际上耍了一遭,还赔上了整个国家的前途。

对现在的国际市场而言,中国的消费潜力是巨大的,只要稍稍与中国交好,便可分得中国市场这个大蛋糕其中的一小块,而这一小块的背后,代表的可是巨额利润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不仅如此,现在中国的影响力是巨大的,其他国家也会权衡利弊,立陶宛这三年的处境并不好受。

现任立陶宛总统瑙塞达意识到问题所在,认为应该整改所谓“驻立陶宛台湾办事处”名称,以此向中国示好。

当然不排除他可能是为了近期的总统选举拉选票,毕竟在他此番提议后,已经收获35%至45%国民的支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魑魅魍魉,统统失败

中国对于任何想要分裂台湾的行为,向来是严正以待,绝不放过——台湾归属于中国,这一事实不容挑衅。

而对于立陶宛这3年的待遇,我们也只有送他一句中国的俗语“早知如此,何必当初”

而这在某种程度上而言,其实也代表了中国强悍的顶级实力。想要在中国的地盘上动土,必须先掂量其自身实力,别到时候赔了夫人又折兵。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立陶宛这次吃了个大亏,以惨痛的经历得到了深刻的教训——别惹中国

而这也是中国在杀鸡儆猴,让其他国家看看,中国不是好惹的。任何妄图分裂中国领土和主权的“魑魅魍魉”,最终都只会失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除了威慑一些别有用心的国家外,中国外交始终格外关注台湾省事宜,其省内党派力量复杂,除了外来力量的干扰,内部的分裂,也总是让人头疼。

希望台湾省内所有民众能早日认清,两岸血脉相同,历史相承,回归是注定的,不要再做一些“携洋独立”的痴心美梦。

参考资料:

《立陶宛总统拟改“台湾代表处”名称,“以稳定对华关系”》——台海网,2024年5月10日发布;

《中方对立陶宛外交关系降级,央媒科普:它是最低一级的外交代表》——环球时报新媒体,2021年11月22日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