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虽然“以少胜多”听上去非常霸气,但在真实的战场和历史上,以少胜多却是一件很困难的事情,自古以来的战争都是人数游戏,战略和战术只是起到一个辅助的作用。

然而,在抗日战争当中,日本人就打出过一次非常致命的以弱胜强,他们以仅仅10个师团的兵力,打败了国民党整整50个军的队伍,给国民抗战带去了较为沉重的打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日本人一个师团究竟有多少兵力?作为进攻方的他们,又是怎么用如此少的部队建制打败了国民党大批守军的呢?

一、悬殊的部队比例

这场战役就是在抗日战争历史上赫赫有名的武汉会战,1937年,日本成功占领了南京,在全面抗战爆发之后的短短几个月时间里,日本就已经占据了我国几乎所有东南沿海城市,气焰极其嚣张。

南京失守之后,国民党退到了武汉,武汉自古以来就是兵家必争之地,这座城市是粤汉和平汉铁路的交汇地点,也是阻止日军西进的一道门面,对于整个战争的最终走势来讲都非常重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退到武汉之后,蒋介石就立刻召开了国民参政会议,宣布要动员一切物力人力,做好长期抗战达到最后胜利的准备。

显然,蒋介石已经把武汉当做了后续战略的中心,要在这里与日军展开一场大战了。从战略的意义上来说,这次交锋算得上是中日两国在抗战早期的一场决战,双方都必须拿出最认真的态度来应对。

徐州会战结束之后,日本开始在徐州集结兵力,矛头直指武汉,蒋介石赶忙在1938年6月将第九战区重新整编,同时又调集了第五战区,让两个战区内的所有部队共同保卫武汉,调动了军队当中几乎所有的空军和海军,总计有14个集团军,50个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毫无疑问,蒋介石这次是豁出去了,这50个军的兵力加在一起,足足有100万人,同时他还将当时中国稀缺的作战飞机和舰艇大规模调用,总共约200架飞机和30艘舰艇也参与到了武汉会战当中。

战前准备在1938年6月时就开始了,国民党军队占据鄱阳湖,大别山等天然天险作为屏障,占据了绝对的战略防守优势,而苏联方面也派出了援华志愿航空队,帮助我国队伍一同保卫武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与我国军队的严阵以待不同,日本方面在此次会战当中拿出的兵力并不多,似乎丝毫没有把蒋介石的百万大军放在眼中。

指挥武汉会战的日军首领名叫畑俊六,在武汉会战真正开始之前,他们只是占据了安庆作为前置基地,计划沿着长江两岸对武汉发动进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参与到此次作战的日本军队数量也很多,但远不及国民党“50个军”的恐怖编制,日本人总共派出了第2集团军,第11集团军,直辖兵团下的共计10个师。

这样的部队比例简直可以用悬殊来形容,要知道,一个军的建制之下就有大约3~5个师,日本人为什么用这样的建制来打如此重要的一场战役?这不是以卵击石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