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转自:人民日报客户端

李蕊

五一过后,山东省济宁市金乡县正值鲜蒜、蒜薹上市时节。

一大早天刚亮,在金乡县胡集村的张辛庄就业驿站内却人头攒动,刘春华正张罗着村里的乡亲去打零工,“他二大娘,先喝点热水,村东头的蒜加工厂又有活了,一会你送小欢子上了学就过去,这回又能干好几天。”

驿站不大,一台柜式空调、一间不大的卫生间、十多张桌椅,一台不大的电视机滚动播放着用工招聘信息,还有免费茶水供应。驿站虽然不像大型人力资源市场那样“气派”,但却深受村民们的欢迎。

“我是张辛庄就业驿站公益岗,周边村的厂子招人都到我这里来登记,你看有好多都是挖蒜的、剥蒜薹的、装车的……,有的活一天能挣五六百元,离家又近,还不耽误接送孩子,不孬不!”刘春华打趣说,“现在,很多劳力都不用出去打工了,农闲的时候在家门口干点零工,一年下来不少挣呢。”

“连贵,城北汇丰冷库需要装卸工,按件计算,正常劳力一天得划四五百元,得干三天,你去呗?”

“好勒,刘嫲嫲,这就去。”刚从内蒙古打工回来的孙连贵是就业驿站的常客,“回来一个月,也没闲着,活不愁找,比打工还强哩。”

“以前,就在马路边蹲活,得往城里跑,赶完东街市场,又得跑老汽车站,跑东又跑西,有时活还接不上茬。”孙连贵感叹道,以前出去打工也是迫于无奈,在家干零工挺自由,但也有不少苦恼。

零工活不固定,市场不固定,信息不通畅,导致许多农村富余劳动力四处奔波,如何化“零”为“整”、精准服务?

“原来老百姓基本都是蹲‘马路市场’,找活全靠‘运气’,招工的也很难找到合适的工人。”金乡县人社局相关负责人向记者介绍,目前金乡县已经建设这样的村群就业驿站14处。

金乡县作为驰名中外的大蒜之乡,常年种植大蒜50余万亩,冷藏能力300万吨,“买全国、卖世界”的金乡拥有大蒜储存加工企业1800余家。

每年大蒜上市后,当地农户、“蒜贩子”、经纪人、储存商、电商、出口商等庞大的大蒜产业从业需求剧增、交投活跃。据统计,每年从事分拣大蒜、打包装箱、装车运输等大蒜产业相关工作的农村劳动力近10万人,还带动周边近3万人来金务工。

金乡县聚鑫冷储食品加工厂是一家中型大蒜仓储和蒜片加工企业。厂长刘新龙介绍说,“我们冷库,每年入库、出库的时候,大蒜剥皮、装袋、装箱都需要很多人手,我们用的零工都是在就业驿站招录,以前,经常因为找不到人,影响了进度。现在好了,头天从就业驿站发布用工信息,第二天就有专人给我们带人过来”。

“这几天我们的优质鲜蒜正陆续开始出口,他们有的干5—6个小时就能赚三四百元,比出去打工合适多了。”刘新龙还说,该企业目前从就业驿站招录了220余名零工工人。

济宁市利用村社区闲置场地建设了446处就业驿站,通过开发乡村公益性岗位为驿站配备了就业专员513名。”济宁市人社局局长刘东利介绍,今年,全市以促进群众家门口就业为导向,优化全市人力资源市场就业服务,以人力资源市场化“整”为“零”促进就业服务化“零”为“整”,已促进16.8万人次农村富余劳动力再就业。

(房大垒、易鹏参与采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