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作声明:本文为虚构创作,请勿与现实关联

1660年,对顺治帝而言,是极其痛苦的一年,他的爱妃董鄂氏离世,年仅21岁。

顺治帝悲痛欲绝,整日以泪洗面。大臣担心他自尽,不敢有丝毫懈怠,日夜守护着他。

在董鄂妃去世的第三天,顺治帝下令全国服丧,官员一月,百姓三日,举国同悲,还特意在景山为她建造了大规模的水陆道场,一百零八名僧人诵经不断,整天烧纸,为她祈福。令人震惊的是,他竟然让宫中太监和宫女30人陪葬,让他们在阴间侍奉自己的爱妃。

在“三七”日,董鄂妃的尸体连同梓宫一同火化,由茆溪森和尚秉炬举火。火化后,将骨灰装入“宝宫”。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清制中,皇帝平时批奏章用朱笔,遇有国丧改用蓝笔,过二十七天后,再用朱笔。然而,董鄂妃之丧,顺治却用蓝笔批奏章,从八月到十二月,竟长达四个月之久。

为了彰显董鄂氏的贤德、美言、嘉行,顺治帝不仅命大学士金之俊撰写董鄂氏传,还令内阁学士胡兆龙、王熙编写董鄂氏语录。他更是亲自动笔,饱含深情地撰写了《孝献皇后行状》,洋洋洒洒四千字,字字句句都透露出对董鄂妃的深切怀念和无尽哀思。

董鄂妃病逝后,顺治帝心灰意冷,看破红尘,于是舍弃江山,执意要到五台山出家为僧,并让和尚为他剃了发。在佛法师父玉林琇的劝说下,他才打消了出家的念头。

本就体弱多病的他,在身心遭受极大伤害后,仅半年时间就患上了当时的不治之症——天花。在寒冬时节,他钦定皇三子玄烨即位,口述了遗诏后,于正月初七半夜崩于养心殿,追随爱妃而去,年仅二十四岁。

顺治皇帝死后,尸体被火化,于康熙二年与孝康章皇后佟佳氏(康熙帝生母)、孝献皇后董鄂氏合葬于清东陵中的孝陵。

顺治帝对董鄂妃的深情,犹如春水对桃花的眷恋,缠绵而持久。

那么,让顺治帝如痴如醉的董鄂妃,究竟是何方神圣,又有着怎样的魅力,能让一代帝王为之倾倒呢?

身世坎坷,千古之谜

顺治帝与董鄂妃之间的爱情故事在民间广为流传,而关于她的身世,在历史中留下了三种截然不同的说法。

官方史书《清史稿・后妃传》中记载,董鄂氏为内大臣鄂硕之女,十八岁时入宫,迅速获得顺治帝的宠爱。她先是被册封为妃,后又被晋升为皇贵妃,成为后宫中地位崇高的女子。然而,令人奇怪的是,尽管她在宫中享有很高的地位,但关于她入宫前的身世,官方记载却是一片空白,仿佛刻意避而不谈。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另一种说法则是将董鄂氏与江南名妓董小宛相提并论。然而,这种说法显然站不住脚。根据历史记载,董小宛在二十八岁时去世,而当时顺治帝年仅十四岁。而董鄂妃在十八岁入宫时,顺治帝已经十九岁。年龄上的巨大差异以及其他史料的矛盾使得这种说法显得十分牵强。

还有一种说法认为,董鄂氏实际上是顺治帝弟弟博穆博果尔的妻子。德国传教士汤若望在他的回忆录中曾提及,顺治帝曾对一位满籍军人的妻子产生了热烈的爱恋。这位军人因不满妻子与皇帝的恋情而申斥她,却遭到了顺治帝的耳光。愤怒之下,这位军人选择了自杀。随后,皇帝将这位军人的遗孀收入宫中,封为贵妃。然而,她在产下一子后不久便失去了孩子,她本人也在丧子之痛中病逝。这位“满籍军人”很可能就是顺治帝的异母弟博穆博果尔。他在顺治十三年七月去世,一个月后,董鄂氏便以贤妃的身份进入了后宫。

尽管历史上关于董鄂妃的身世存在多种说法,但每一种说法都有其合理之处,也有其难以解释的矛盾。这使得董鄂妃的身世之谜更加扑朔迷离,也成为了后世研究者们不断探讨的课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国色天香,温柔贤淑

后宫佳丽三千,董鄂妃为何受顺治帝独宠?答案是她身上有很多优点,是其他女人不可替代的。即使现在的男人看到她的这些优点,都会喜欢上她。

董鄂妃温柔漂亮。董鄂妃在江南水乡长大,江南的烟雨朦胧,不仅滋养了她的美貌,更熏陶了她的性情。她的举止间,流露出与北国满蒙女子截然不同的风韵,她那温柔的性格和善解人意的智慧,令满族和汉族的女子都为之倾倒。

董鄂妃饱读诗书。她不仅精通《四书》《五经》,而且书法也有很深的造诣。此外,她对禅学的领悟更是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境界,令人折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董鄂妃与顺治帝情投意合。两人在一起总有说不完的话题。在顺治帝眼中,后宫佳丽虽多,但能与他有共同语言的却寥寥无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