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红楼梦》第八回写到凤髓茶:“古鼎新烹凤髓香,那堪翠斝贮琼浆。”诗中的“凤髓”茶,产于建瓯北苑。苏东坡、欧阳修、王安石、陆游等很多文人都为北苑茶留下过诗篇。无论是苏轼的“看分香饼,黄金缕,密云龙。斗赢一水,功敌千钟。觉凉生、两腋清风”的婉美诗词,还是陆游的“建溪官茶天下绝”的直白论断,都足以让我们感受到北苑茶的美妙绝伦。

苏东坡笔下的“前丁后蔡”更是功不可没。丁谓的《北苑焙新茶》详尽抒写北苑贡茶的采茶制茶,滋味绝佳。蔡襄的《茶录》《北苑十咏》则通篇以北苑茶事为背景,在中国的茶文化史上留下灿烂篇章。宋徽宗赵佶在《大观茶论》中赞:“本朝之兴,岁修建溪之贡,龙团凤饼,名冠天下。”

我们在东峰镇政府食堂用午餐。镇长江伟惠得知我们为北苑御焙遗址而来,表示了极大欢迎。北苑茶事摩崖石刻“凿字岩”是在1987年全国文物田野普查中发现的,是北苑现存极珍贵的历史遗迹。江镇长说:“现在武夷山茶产业做得比建瓯好,但在茶文化这块,我们建瓯有优势,北苑茶当年声名天下,与苏东坡欧阳修蔡襄这些文人有很大关系。”

她略有担忧的是有一段山路,车不能开,也不那么好走,七旬老人徒步行走是否会累?得知这段山路仅1.5公里,我笑道:“没问题。我们经常走山路。”江镇长感佩一番。午后阳光正强,她专门让人到商店给我们每人买了一顶遮阳草帽。

一块“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北苑御焙遗址”的石碑竖立在公路和一条不起眼的山路交叉口,山路仅一米多宽,开车若稍有疏忽,错过石碑,也许就很难找到御焙遗址“凿字岩”了。我们沿山路步行,那是焙前村的一条村道,刚开始还可见零星的民房,再往里就显荒凉了,路也更窄,更弯曲崎岖。好在一个叫阿利的人义务在每个拐角处设置一路标,上写“摩崖石刻”,为探寻者指引方向。

行进不久,见路边草丛中有一古井。我惊喜,心想不知是否就是福建省博物馆考古队发现的那口北苑“龙井”?欧阳修有诗:“我看龙团古苍壁,九龙泉深一百尺。凭君汲井试烹之,不是人间香味色。”是否也是写此地?

井旁竖有一石碑,有“其山形谓若张翼飞者,故名之曰凤凰山。山麓有泉,直凤之口,即以其山名名之。盖建之产茶地以百数,而凤凰山莩坼,常先月余日,其左右涧滥,交并不越丈,而凤凰穴独甘美有殊……”刻字。此碑记为丘荷景祐三年丙子(1036年)所书。

此地为宋代北苑“御泉井”遗址,应无疑。我眼前浮现出几百年前茶农在此打水、浇灌茶树的情景。这是我到了北苑御茶园的一次时空穿越,想当年朝廷痴迷北苑建茶,一定与御泉井水的甘美有关。

福建省博物馆考古队当年在焙前村对北苑制茶作坊遗址发掘时还发现宋、元时期的院落、天井、道路、水井、水池、土灶等近万平方米,揭露面积646平方米,考古发掘结束,遗址回土以保护。往前几步,我们果然见路边土下露出几块旧砖,我捡起一块细看,像是与古人在交流、对话。

山坡上随处可见茶园,蓝天白云下,绿树翠竹掩映,很美。再往前,见到小山坡上的北苑茶事岩刻保护亭。更近处一间破陋的泥墙小屋让我停留了片刻,小屋是谁的栖息地呢?凤凰山茶园、北苑御焙遗址的守护者?我想着,在门口的石板上坐了下来。即便是须臾,也算是象征性地守望了一次。

抵达林垅小山坡上,与“凿字岩”面对面。我细看岩石,高约3米,长约4米,宽约2.5米,不那么规则,却浑圆厚重。岩石上刻有楷书,每字约二三十厘米,记录北苑茶事。因年旷日久,渐风化,有些字已难辨认。“建州东,凤凰山,厥植宜茶,惟北苑。太平兴国初,始为御焙。岁贡龙凤上,东东宫、西幽湖、南新会、北溪,属三十二焙……庆历戊子仲春朔柯适记。”根据落款,可知石刻为宋仁宗庆历八年所作。其时正是北苑御茶园的高光时刻。

站在凿字岩边,手抚岩刻字句,我脑际浮现采茶焙茶季节,茶工正忙着让快马驮上新茶,彻夜飞奔京城的画面,要不欧阳修怎么会涌出“建安三千五百里,京师三月尝新茶”的字句?此刻我与九百多年前的蔡襄、欧阳修距离那么近,近在咫尺。读书人心相通,即使遥隔近千年。(楼耀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