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作声明:本文为虚构创作,请勿与现实关联

在1630年8月的一天,整个京城都沸腾了起来。街道上空无一人,群众们纷纷涌向袁崇焕行刑的场所,他们的脸上写满了愤怒,口中不断吐露出恶毒的辱骂。这些词语像是一把把锐利的刀,直刺袁崇焕的心脏。“汉奸”、“卖国贼”、“死有余辜”,这些辱骂声如潮水般汹涌,一波接着一波,让人不禁为之心颤。

行刑场中央,一名身材魁梧的刽子手,手持一把明晃晃的刀,冷冷地站在袁崇焕身旁。他的眼神中没有一丝怜悯,只有冷酷和坚定。随着监斩官的一声令下,刽子手握紧了手中的刀,准备开始执行那残忍的行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然而,面对即将到来的死亡,袁崇焕却没有表现出丝毫的畏惧。他的脸色依然平静如水,眼神中透露出一种不屈不挠的坚定。他挺直了脊背,像是矗立在风雨中的松树,任凭风吹雨打,始终屹立不倒。

在行刑前,袁崇焕被游街示众,沿途一些误信他通敌的人,一人一口咬他身上的肉,当到达行刑场所的时候,这个曾经在战场上勇猛无比、令敌人闻风丧胆的抗清名将,已经含冤离开了人世。

然而,事情并未就此结束。袁崇焕的悲剧命运仍在继续。为了平息众怒,他的头颅被残忍地割下,高挂在朝廷的旗杆上。这个旗杆位于闹市中心,人头攒动,人们纷纷前来围观。袁崇焕的头颅高高在上,仿佛在控诉着世间的无情与不公。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就在这时,发生了一件令人震惊的事情。第二天早上,当人们再次来到旗杆下时,发现袁崇焕的头颅竟然不翼而飞了!整个朝廷和民间都为之震惊,究竟是谁敢冒天下之大不韪,偷走了袁崇焕的头颅?

原来,这一切都是因为一个名叫佘明德的人。他是袁崇焕的部将,对袁崇焕忠心耿耿。在那个风高月黑的夜晚,佘明德冒着被满门抄斩的危险,偷偷潜入朝廷,将袁崇焕的头颅从旗杆上取下,埋在了自家的院子里。他日夜守护着这个地方,不允许任何人靠近。

佘明德的举动被后人称为“冒死葬忠魂”。从此以后,佘家开始了长达数百年的守墓义举。佘明德和他的后代们一直守护着袁崇焕的墓地,不允许任何人侵犯。他们隐姓埋名,默默无闻地守护着这片土地,传承着袁崇焕的精神。

袁崇焕祠和墓位于崇文区东北部,东花寺斜街,原广东义园旧址,其庙位于区东南部龙潭公园东湖畔。佘义士临终前给后世子孙留下了遗训:一不许再回广东老家,二不许做官,三要世世代代为袁大将军守墓。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2020年8月12日,历史的车轮无情地转动,带走了许多人的生命。这一天,袁崇焕墓第17代守墓人佘幼芝在北京与世长辞,享年81岁。这是一个家族长达390年的承诺和坚守,从1630年至今,佘氏家族的每一代都肩负着守护袁崇焕英灵的神圣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