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问有趣的人,寻好玩的答案”。 这里是十点读书创始人林少带来的 聊天文化栏目《我问》。 每期将邀请一个朋友吃饭品茶喝酒,用平等的视角打捞他们的柴米油盐,从不同人的故事中问到不同的答案。 第三期嘉宾是 薄世宁医生。 “我不放手”是他作为医生的态度。

“创业者怎么保持身心健康呢?”

关于医学知识,人们的兴趣点总是聚焦于自身。这一期《我问》,林少的提问对象是薄世宁医生

在本职工作领域,薄医生实力过硬,他医学博士毕业,目前担任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即“北医三院”)重症医学科的主任医师,有长达23年的ICU临床经验。

医学通识知识科普者和创作者,这是薄世宁的另一个身份,并让他为大众所熟知。

他的全网粉丝数量超过400万,在各大平台,他高频地发布普通人关心的医学知识,话题涉猎广泛:

比如经常加班熬夜的人如何保命?怎么尽早发现和预防癌症?养猫养狗对家庭有什么好处?甚至比如马上要高考,让孩子学医到底好不好?

早几年前,薄世宁做过一门《医学通识 50 讲》知识付费课程,本以为是小众内容,结果一上线即被大众所认可,迄今为止学习人数超过14万 ,称得上是业内爆款。

后来在这门课的基础上,他又在了北京大学创立第一门医学通识的公共通选课,次次开课次次爆满,来听课的有医学生,但更多的是其他专业的学生。

他是普通人想要的那类“好医生”——

既能提供专业的诊断建议,又能充分共情患者的心态与情绪,在意大家听不听得懂那些深奥的医学术语。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开头林少提问关于创业者健康的问题,薄医生似乎体察到林少的些许焦虑,于是他回答道:

创业者长时间精神高度紧张,又常常应酬喝酒,饮食不规律,所以消化系统容易出问题,要格外注意这一点,定期检查。

而薄世宁对“好医生”的定义,带着一点医之大者的精神——

要有好医术,也要有好态度,在历尽千帆日趋理性之后,内心深处仍能保留一部分情感,能听得到一个又一个普通人微弱的哭声,尽可能地给予关怀。

医院里不缺专业知识,也不缺人间故事,尤其是在ICU这样的科室,生离死别是常态。

理性的力量让薄医生处理一次次抢救并从中提炼医学经验,在感性的另一面,他也总是忘不掉那些ICU门里门外的悲欢离合。

“特别想把我这二十多年来经历的刻骨铭心的案例记录下来。”

薄医生最新出的一本书叫《命悬一线,我不放手》,记录了他这几年精心挑选、回访、写作而成的19个病患故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里面有一心求死的产后少女,有靠求生欲起死回生的职业女性,当然,也有薄医生自己的从医故事。

他曾经是个晕血的医学生,后来在严苛的临床训练下克服了晕血,历练成了合格的医生。

以及这些故事背后,最好每个人都能学会的医学常识。

书中的一些故事,薄世宁在不同场合复述过很多次,但和林少对谈时再次提及,他的讲述依旧动情。

以下是对谈内容,无论是想听故事,还是想获取医学知识,相信都会有收获。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林少:生活中听到ICU这个词,大家第一反应是恐慌。万一哪天自己或亲友进了ICU,您有什么建议吗?

薄医生:我觉得大家对于医疗的恐慌,还是基于信任问题。

所以第一要充分相信你的医生,第二要相信现代医学的发展,ICU里的多数病人是能够治好转出来的。

林少:ICU的医生会遇到特殊的难题,比如很多病人到了进ICU的程度,是没办法自己作决策的。

所以提前选一个靠谱的代理人帮你在生死大事上作决策,这是不是特别重要?

薄医生:您这个问题提得特别好。每个人都有无法决策的那一天,我的建议是一定要找一个可以信任的人,最好从现在开始找。

还有就是,健康的时候你要对周围人好一点,不要去伤害别人。这样你生病了,她(他)也会不遗余力的救你。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林少:那医生能在其中起到什么作用呢?

薄医生:可以和代理人共同决策。

因为医学专业性太强了,万一真的病入膏肓,病人和代理人是没办法快速客观地了解病情的,理性会在一瞬间崩塌,病危了签不签字?

手术做还是不做?什么时候要坚持,什么时候该理性的放手?这些问题都是很难判断。

这种情况下,医生作为掌握技术、处于中立地位的人,可以主动帮他们共同决策。

医生给出专业的意见,代理人根据实际家庭、经济、信仰、病人意愿等因素,互相配合做出选择。

但无论做出的什么选择,要知道医学存在的巨大不确定性,不论结局如何,这个选择没有绝对的错与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林少:现在很流行一种说法,说自己万一到了疾病末期,就不插管不抢救,“有尊严地走”。

薄医生:什么叫有尊严呢?

我觉得是不要把痛苦当借口去轻易放弃求生的希望,还有希望就争取希望,还有办法缓解疼痛就去缓解疼痛,这个叫有尊严。

我在书中提到一个格林-巴利综合征的患者,这是一种和免疫系统有关的病,病人几天之内就瘫痪了,只有眼珠子会动。

我每天晚上帮她把眼睛闭起来,第二天再帮她打开,这样可以保护眼睛,后来她痊愈后告诉我:“我特别害怕闭上之后再也睁不开了。”

那时她40岁,孩子6岁,发病前在一个跨国公司市场部门,天天拼命工作,说自己都没有陪孩子旅行过,生病了才知道后悔。

住进了ICU,当她听到别的病人呼吸机报警的声音,当看到隔壁床被拉走,她就开始害怕,害怕这些不好的事儿发生在自己身上,她说,太想活了。

我去查房的时候,就给她讲以前的病例的故事,讲我的一个大学女老师,也是这个病,最后一点后遗症都没留下,完全好了。

后来她也痊愈了,我去回访的时候,她说,正是我鼓励她的这些话,让她坚信自己也能活下来。

当你生病了,如果再丧失求生欲的话,那就一点希望没有了,所以求生欲很重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林少:那医生怎样去帮助病人增强求生欲呢?

薄医生:在有可能导致死亡的疾病面前,其实医生在病人眼里如神一般存在,医生的每一句话都会影响病人的信心。

医疗的本质是支持生命自我修复,医生、药物以及病人自己,都需要和生病的身体打配合。

病人信心强,那么身体的战斗力就强,战胜病魔的概率就高。

多去鼓励病人,帮他建立强大的求生欲,有时候你不经意的一句鼓励,或许就能成为病人坚持下去的勇气。

林少:但也有些人是不信任医生的,总怀疑医生和医院是不是在骗我钱?

薄医生:没有哪个医生是想把人治坏的,为什么呢?治病就是他的工作。

有时候,或许有些家属出于某些目的,并不一定想让病人继续活下去,但医生一定是想治好病的。

在不确定面前,选择信任医生是把决策失误的代价降到最低的方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林少:现在大家健康意识上来了,很多人会定期体检,对于体检这件事您有哪些建议?

薄医生:我有一个观点,就是疾病与人终生相伴。

我发过一个2400多万播放量的短视频,讲的是癌症成因,其实生命就是一种癌前状态,只要活着,细胞就要分裂,只要分裂,基因就会突变,好的基因就有可能变成癌基因。

有句话可能不太好听,想要完全不得癌,只有一个办法,就是早死。

那么要预防癌症,良好的定期筛查非常重要。

比如肺癌,因肺癌死亡占了所有癌症死亡的将近四分之一,但只要早期发现在I期发现,及时治疗,五年生存率能在90%以上。

但是到了IV期才发现,这个数就是不到10%。

所以40岁后,定期做肺部低剂量CT筛查,性价比是非常高的,如果你吸烟、做粉尘相关工作、有慢性肺病或癌症家族史,我建议每年都做一次筛查。

同理,肠就做肠镜,见到息肉就早点切掉,大大降低患结肠癌风险;

胃就做胃镜,看看表面黏膜,再做个幽门螺旋杆菌检查,根除这个细菌之后可以有效预防胃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林少:太担忧自己的健康状况,是不是也会过犹不及?

薄医生:我希望大家都知道几个医学概念。

第一,还是刚才说的,疾病与人终生相伴,谁都有病,不要怕。

第二,现代医学发展到今天,对于多数疾病,早点发现都会有很好的治疗效果。

第三,保持通透乐观的心情,会对健康大有帮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林少:怕死是人之常情。您见过那么多死亡,现在怎么看待和理解死亡这件事?

薄医生:见过那么多生死,我觉得活着真是太好了。我挺害怕死亡的,尤其到了中年以后。

我觉得人类对死亡的恐惧源于多方面。

第一是对未知的恐惧,不了解人死后会发生什么,第二是对死亡过程中痛苦的害怕。

第三是对失去现在拥有的一切的担心,财富、学识、名誉、地位等等东西。第四是害怕社会关系的突然终止。

还有一点,比较担心别人死后如何评你,想留一个好名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林少:死亡教育还是挺重要的一件事。

薄医生:我觉得目前的死亡教育,尤其给年轻人的死亡教育,还有很多不足和有误导性的地方。

像那些游戏里,有类似复活卷轴这种东西,什么一个角色快死了突然充了一管血又活了。

虽然是游戏世界,但会给年轻人留下印象,他们可能会不了解生命的珍贵,在一瞬间作出冲动的决定。

学校里老师在课堂上讲,人的生命只有一次,但我觉得这样远远不够,如果能够到医院看一看,可能是对生命教育、对死亡教育的补充。

比如我可能会带学生们去血液科病房看一看,很多孩子治白血病在化疗,头发掉光了,血管变脆了;

然后再带去ICU看看,看里面的病人插着管子,都拼命想活;再给他们讲讲我书里的故事,讲病人命悬一线但所有人都没放手手……

只有看到这些和死亡擦身而过的故事,才会真的觉得——活着太好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一本写医患故事的书,为什么要取名《命悬一线,我不放手》?这是林少在对谈伊始提出的疑惑。

薄医生释名,“命悬一线”代表了他职业生涯中那些刻骨铭心的故事,“我不放手”则是他作为医生的态度——

能治病时全力治病,无力回天时也不放弃关怀,继续帮病人缓解痛苦和恐惧,直至走完最后一程。

他在自己的短视频里科普过,医生是一个很辛苦的行业,但他坚守在这里,是因为这个行业有一种其他行业无法带来的成就感:

用知识和良知,改变一个个鲜活的生命,同时也治愈了自己。

和薄医生聊到最后

从ICU医生的角度他分享了

关于做体检的7点干货知识

每一点都特别有用,也分享给大家

作者 | 孙思,《我问》栏目由十点读书出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