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我国主要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已超过70%,然而蔬菜产业的综合机械化率却不到40%。”

“设施蔬菜机械化发展要坚持‘农艺-农机-设施’融合原则。”

“采用全程机械化种植,单亩地生产成本可降低60%,实现年收益翻一番。”

5月16日2024中国蔬菜产业大会蔬菜机械化技术交流会在安徽和县举行。来自全国各地的蔬菜行业专家学者、企业代表齐聚一堂,讲问题、讲方向,共话蔬菜机械化发展新思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蔬菜机械化技术交流会现场

01

蔬菜机械化到了引领思路的时候

近年来,农业机械化发展如火如荼,我国主要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已超过70%,然而蔬菜产业的综合机械化率却不到40%,蔬菜生产机械化仍需进一步补齐短板,合力攻坚。

“目前我国蔬菜机械化水平已经不能适应蔬菜产业发展的需要,提升机械化水平十分迫切。”中国蔬菜协会会长杨雄年指出,当前蔬菜产业整体机械化水平较低,蔬菜品类多样、生产管理精细化要求较高、作业环节复杂等情况,给蔬菜机械化增加了很大难度。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中国蔬菜协会会长杨雄年

要快速提升机械化水平,不是易事,需要大家立足产业现状,集思广益,引领产业发展新思路,逐步实现蔬菜生产机械化、智能化。

我国设施蔬菜播种面积约6200万亩,位居世界全列,然而我国设施蔬菜机械化水平仅有31.5%,与发达国家之前仍存在较大的差距。国家大宗蔬菜产业体系机械化研究室主任、沈阳农业大学教授孙周平指出,设施与农机、农艺之间长期脱节缺乏有效融合是导致我国设施蔬菜生产机械化水平低的主要因素。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国家大宗蔬菜产业体系机械化研究室主任、沈阳农业大学教授孙周平

据悉,我国现有的设施结构和参数复杂多样,以中小型或老旧的蔬菜设施规模为主,宜机化条件较差,难以适应农机作业。加之目前我国农机装备力量总体比较薄弱,使得无机可用有机难用机不好用无好机用等现象时常发生。

“设施蔬菜机械化发展要坚持‘农艺-农机-设施’融合原则,孙周平表示要建立从施肥、耕整地、秧苗移栽,到种植、采收全程轻简化与机械化生产技术体系,逐步实现设施蔬菜生产的标准化、轻简化、机械化、现代化发展目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北京市农林科学院信息技术研究中心高级工程师崔友林

北京市农林科学院信息技术研究中心高级工程师崔友林也表示,基于我国山地丘陵地形差异大,地块间起伏不平,常规大型农机设备转弯掉头困难等生产现状,轻简化环境监测设备、简易水肥机、适合东西垄种植的配套智能农机等轻简化的农机装备更适合当下蔬菜生产应用。

辣椒

加工型辣椒因经济效益高,加工增值潜力大等特点,成为我国重要的特色经济作物。

然而当前我国加工型辣椒综合机械化水平在30%以下劳动力用工占加工辣椒生产成本的1/3,生产装备在作业效率、可靠性、成熟度以及智能化水平方面远低于国外发达国家。

“未来辣椒全程机械化发展仍需进一步提升机械化水平。”国家特色蔬菜产业体系机械岗位专家、扬州大学教授缪宏认为,提升辣椒机械化水平可从以下两方面进行:

搭建智能农机信息化管理平台,实现加工辣椒种植基地农机作业及生产信息可视化、智能化管理和信息化调度;

配备更多的远程监控、无人/辅助驾驶等智能农机装备,促进农机、农艺融合发展。

在辣椒生产上争取做到装备智能化管理信息化作业精准化机艺融合化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国家特色蔬菜产业体系机械岗位专家、扬州大学教授缪宏

西甜瓜

西甜瓜生产机械化正处于人工转机械的发展阶段。”据国家西甜瓜产业体系机械化研究室主任、农业农村部南京农业机械化研究所研究员龚艳介绍,目前西甜瓜机械化生产中,能实现大面积推广应用的仅为耕整地、植保、水肥一体化等通用型机械而起垄、种植、采收等环节仍缺乏与西甜瓜种植农艺要求相配套的专用机械

以移栽为例,西甜瓜苗在移栽完后需立即覆土,灌溉,但现有的蔬菜移栽机并不具备移栽与灌溉同步进行的功能,农艺需求得不到满足,使得西甜瓜苗移栽仍需依靠人力进行。对此,龚艳表示,蔬菜机械化生产需进行技术创新,将多项功能融合在一起,以更好地满足蔬菜生产的多元化需求。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国家西甜瓜产业体系机械化研究室主任、农业农村部南京农业机械化研究所研究员龚艳

食用菌

自2000年以后,我国食用菌产业得到了快速发展,机械设备已覆盖食用菌制种、栽培、加工等各个环节,但由于食用菌生产装备的研发只有几十年历史,机械化水平远跟不上产业发展需要

国家食用菌产业体系机械化研究室主任、农业农村部南京农业机械化研究所研究员宋卫东指出,目前我国食用菌生产所需的机械设备仍以仿制为主,缺乏创新和自主研产品;机械仅为自动化,尚未实现智能化;生产标准缺失,零部件无法通用等问题阻碍了食用菌产业的发展。

“未来我国食用菌产业发展既要继续追赶发达国家的发展目标,也要加快自主创新步伐,完成工厂化生产从无序的产业体系向成熟的有序产业体系转变,最终实现机械化操作、智能化控制下的工业化生产。”宋卫东如是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国家食用菌产业体系机械化研究室主任、农业农村部南京农业机械化研究所研究员宋卫东

02

农机设备为蔬菜生产赋能

农机增动力,丰收添底气。蔬菜的生产链条很长,需要根据不同生产环节的需求,研发出与之相适应的机械设备,以全面提高我国蔬菜机械化利用水平,实现农民增产增收。

据江苏侬盛泰格农业科技(集团)有限公司销售总监袁歆介绍,此前他们的一位墨西哥客户,仅在育苗生产时采用了全自动化育苗设备,便能达到采收期提前整整两周,产量提升12%的效果。

她表示,若能在种植、采收、肥水灌溉等整个生产环节形成一套完备的机械化、自动化、集约化生产设备,蔬菜产量便能得到显著提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江苏侬盛泰格农业科技(集团)有限公司销售总监袁歆

近年来,上海达汇农业机械设备有限公司正在不断探索以机器换人,实现叶菜种植的深耕,灭茬,起垄,播种,移栽,撒药,施肥,收割,田间运转等流程农艺全覆盖,耕种管收机械全配套。

“目前我们公司已在多个合作社开展全程机械化种植试验,并取得了不错的效果,已有个别合作社实现了绿叶菜全程机械化生产。”上海达汇农业机械设备有限公司经理宣颖俊表示,全程机械化种植确实能为农户带来更高的效益。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上海达汇农业机械设备有限公司经理宣颖俊

据介绍,该公司在上海绿煜蔬菜种植合作社250亩标准蔬菜种植地进行绿叶菜生产机器换人项目试验,除“除草”外,全程采用机械化。

试验结果表明,采用全程机械化种植,人工成本可从70%以上下降至20%,单亩地生产成本可降低60%,效益可提升90%实现年收益翻一番,带动农民增收致富。

03

蔬菜机械化生产再上新台阶

植物工厂是现代设施农业发展的高级阶段,使农业生产从自然生态束缚中脱离出来,按计划进行周年性植物产品生产的工厂化农业系统,是蔬菜机械化、智能化乃至无人化生产最具活力和潜力的领域之一,代表着未来农业的发展方向。

“水肥一体化和人工光技术的突破,使得我们在植物工厂中可以脱离开自然环境的条件下,进行高效生产。”华南农业大学教授辜松指出,植物工厂的高成本主要源自于人工光源大空间环境控制,若能解决了这两个问题,植物工厂便有望在大范围推广应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华南农业大学教授辜松

人工光技术是植物工厂的核心,其决定了植物工厂投资成本的大小。而大空间环境智能控制技术则是植物工厂的难点,植物工厂建设规模越长越高,环境调控的难度就越大,因此目前最好的解决办法是将植物工厂做成小隔间,通过控制小范围内的环境条件,实现蔬菜的标准化生产。

目前我国植物工厂的研究与发展已走在前列。在植物工厂中进行叶菜无人化生产,除了个别关键环节,如枯叶摘除等仍需要人工辅助配合外,其余的播种育苗、种苗移栽、输入菜苗、输出成菜、成菜采收、成菜包装、称重贴标、装箱堆垛等流程都已尽量做到无人。

“植物工厂是一种超前的生产应用技术,目前世界上关于这方面的研究仍较少,”辜松表示,植物工厂如今仍有许多问题需要我们去探索、去解决,许多模拟得到的试验参数放在实际生产应用中仍存在很大差别。发展植物工厂,促进蔬菜产业机械化水平提升,仍需铆足干劲,不懈奋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中国蔬菜协会机械化分会副会长兼秘书长、农业农村部南京农业机械化研究所研究员陈永生主持会议。

↓扫码回顾大会直播↓

作者丨潘凤仪

摄影丨谭家富 谢进扬

编辑丨农财君

联系农财君丨18565265490

新时代 新种业

南方农村报丨农财宝典

可能你还想了解

KNOW M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