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仅供医学专业人士阅读参考

用爱陪伴

近些年,青少年群体在学习成长、适应环境、人际交往和家庭关系等方面的压力逐渐增大。

青少年焦虑、厌学、抑郁等症状频发,心理健康已成为影响青少年健康成长的重要问题。

如何及时发现孩子的求助信号,呵护他们健康快乐成长?生病之后怎么办?需要家庭、学校、社会各界共同努力。

“当我划破手时,感受到那种疼痛,我才感觉到自己活着”。小月这样对咨询师说。

今年读高二的小月,因为有过自伤行为,和妈妈一起来到咨询室进行心理咨询。

小月妈妈和咨询师讲述,小月有点执拗,认定的事情没法改变,以前由爷爷奶奶照顾的多,和他们比较亲,父母双方一直忙于工作,平时和孩子沟通交流较少。

在高一下学期时,小月总说自己身体不舒服频繁请假,可是反复做检查没有任何问题,医生说可能是心理原因,结果确诊中度抑郁、中度焦虑

谈到自伤的原因,小月讲到她曾被之前的朋友抛弃,非常难过绝望,无法控制情绪的时候就想划伤自己,她说自己一直都是一个人,没有人能理解她。

由于极度的沮丧、精力不足,高二开学后小月无法适应学习与班级环境,最终决定休学。小月妈妈迫切的希望,孩子能减少自伤恢复到之前的状态。

抑郁、焦虑、失眠,是她求助的信号

小月目前存在较为显著的抑郁情绪,较难产生愉悦感而易感受到痛苦,且小月通过以前的兴趣爱好和放松方式无法缓解这种痛苦,只能采取自伤的方式来让自己好受一些,她的睡眠和饮食均受到影响。

小月在小学时遭受过一段时间同学的嘲笑和欺负,她对于他人是不敢完全信任的;升入高中之后,她和两个同学曾组成了三个人的小团体,一次争吵之后,她开始独来独往。

不久,她和隔壁班的男孩走到一起,她本身属于感受性和敏感度都较强的特质,过度共情他的情绪,选择忽略自己的感受去照顾对方,渐渐地在关系中有很多委屈。

加之小月小时候由爷爷奶奶带大,父母工作忙不在身边,她渴望建立亲密关系却总是感觉不安全,

为了获得男友更多的关注和照顾,她会有一些看起来很“作”的行为,3个月后两人就分手了,那时候她情绪变化较为反复无常,整夜失眠,成绩也一落千丈。

小月自幼离开父母成长的经历让其在家庭层面缺乏长期且牢固的支持,加上人际关系、亲密关系面临挫折,她的内心十分孤独、无助,因此通过自伤来缓解汹涌而来的负面情绪。

用爱陪伴,走进她的内心世界

由医院精神科医生诊断后,通过抗抑郁剂、情绪稳定剂改善情绪及冲动心境,同时使用安眠类药物促进睡眠,并结合每周一次心理咨询。

小月是被父母带来心理咨询,本身求助动力较弱,且自伤行为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帮助小月应付了许多情绪危机,她觉得自己的问题不严重。

咨询师先通过心理教育让小月客观认识和理解自伤行为产生的原因和带来的影响,同时提高小月的改变动力,增加小月对自己目前状态的觉察和认知。

从小月的原生家庭、成长史、社会功能、人际关系等部分了解小月过往经历和目前现状,和她共同去探索“过去的我经历了什么”和“现在的我是如何形成的”,以及“未来的我想要变成什么样”,确立咨询目标。

自伤行为常常是因为在情绪痛苦的当下找不到其他有效方法缓解,以及为了获得身边人的关注和照顾。

咨询师帮助小月提升情绪管理能力,因此可以通过习得正确的情绪调节方法来让小月在激烈的情绪冲击下也能拥有控制感和安全感。

在人际交往方面,引导她用语言和其他适当的行为来表达自己的需求,告诉家人和同学自己的真实感受。

在小月的自伤行为得到控制、更加了解和接纳自己、提高自我认同感之后,她的心情更加平稳,睡眠得到改善。

小月的家人也意识到自己教育方式的不足之处,主动学习抑郁相关知识,并增加对小月成长的支持和陪伴,他们只希望小月能够好起来,慢慢放下对升学的焦虑,亲子关系更加融洽。

小月能够开始尝试建立和以往不一样的人际关系,在遇到一些应激事件时,不会再觉得都是自己的错,也更愿意寻求其他人的帮助。

经过6个月的咨询,小月的自伤行为基本消失,偶有情绪崩溃也能够靠自己和家人的支持得到处理。

小月也能够更加客观地看待自己和他人,提高了生活满意度,也回到了学校继续学业,还拥有了一个相互信任的好朋友。

看更多精神疾病知识?

无需下载即可在线查看~

本文来源: 安肯心理咨询

责 任编辑: 老豆芽

*"医学界"力求所发表内容专业、可靠,但不对内容的准确性做出承诺;请相关各方在采用或以此作为决策依据时另行核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