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0日晚,“中国式风景”林风眠、吴冠中艺术大展落下帷幕。作为中华艺术宫(上海美术馆)开年大展,在100天的开放日里,迎接观众超55万人次,成为近年来申城少见的本土艺术领域的现象级展览。

向左走遇见林风眠,向右走邂逅吴冠中,“中国式风景”大展以中轴对称的方式布展汇聚了上海、北京、浙江、广东等地国有美术机构所藏的200件/组佳作,全面回顾两位留法艺术家融汇中西、贯通古今的艺术成就。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5月20日,“中国式风景”林风眠、吴冠中艺术大展闭幕之夜,“爱情信物”芍药花被栽种于艺术之土。

林风眠、吴冠中的作品,在东西方文化交融上有着代表性成就。他们都曾在法国研习美术,又都选择带着西方艺术的积淀回到国内,对中国传统绘画进行革新,各自孕育出独特的风格,点亮20世纪中国美术史的璀璨星空。他们的作品在呈现对时代之问的“回答”——以融通中西古今的创新精神,在艺术领域探索开创的“中国式风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展览现场

知名文艺评论家毛时安评价称:“这是一次消弭了阳春白雪和下里巴人界限,超越了精英和大众营垒,真正雅俗共赏的艺术大展。”可以说,“中国式风景”大展成功地把相关的美术话题转化为文化话题、社会话题,达到破圈效应。

全媒体传播触达率逾7.7亿,围绕展览的520场公教活动,涵盖353场导赏、18场讲座、34场工作坊、42场美术馆现场课、两场Art Walk、4场夜场、4场学术研讨等,线上线下覆盖超百万人次,打造了美术馆立体式、多维度美育实践的标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5月20日,展览闭幕日的讲座。

在大众心间激起美的涟漪

向左走遇见林风眠,向右走邂逅吴冠中,“中国式风景”大展以中轴对称的方式布展,以上海、北京、浙江、广东等地国有美术机构所藏的200件/组佳作,全面回顾两位留法大师融汇中西、贯通古今的艺术成就。无论展品本身的高质,还是策展、布展的用心,都给观众留下深刻印象。

展览自1月27日开展以来,持续人气火爆,口碑高涨。早在年初公布的中国博物馆热搜榜“十大热搜展览(美术馆及当代艺术)榜单上,该展就位列榜首。新媒体平台上,该展也掀起一波又一波打卡热潮与自发“安利”,位居小红书看展指南上海地区排名第一。“含金量十足”“规模大,脉络清,作品珍,导览细”“布展线路清晰,作品摆放用心,呈延续性,让我们慢慢走进艺术家的世界。”……观众毫不吝惜对于“中国式风景”大展的好评,“二刷”“三刷”大有人在,更有人称其为“有生之年系列”。其中,有不少观众特地从外地慕名而来,“为了一个展,奔赴一座城”,搭高铁、打“飞的”,跨越数百上千公里,来追寻美的足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中国式风景——林风眠吴冠中艺术大展”展厅

徜徉在展厅,人们如沐春风,全然不会产生懂与不懂的困惑。这是因为,林风眠和吴冠中都主张,艺术应表现生命、表达情感,服务于人类,都强调艺术中的形式美及其独立价值。两位艺术大家用真情实感创造的“中国式风景”,是天人合一的自然风光,是充满人味的社会风情,也是不忘初心的精神风骨。这种“中国式风景”传递着易于感知、毫不费力的“中国式审美”,总能予人慰藉,也因而能深受大众喜爱。有网友在社交平台上留下这样的感慨:“无论林风眠那一个个重复的花卉景色,还是吴冠中对于建筑事物的原型美感,都是我们理想中的风景,细腻,幽静,情思。”有观众在接受采访时表示:“这次观展越看越有‘幸福感’!特别喜欢林风眠和吴冠中笔下的东方神韵和现代气息,在大师的作品中体会到了对生活的热爱与向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中国式风景导赏

令人动容的,也包括两位艺术大师作品背后的人格魅力与精神力量。林风眠一生历经坎坷,但无论身处何种境地,始终保持着对艺术的热爱和追求,用画笔诠释着人生。吴冠中在人生低谷中走入自然,走遍中国大江南北,在写生中探索“象意”。有人坦言,在“中国式风景”大展中,看到的不止风景:“看完整个展,就像看了人物自传般,对他们(林风眠、吴冠中)有了更深刻的了解。他们的灵魂如此饱满立体,以至于看着甚至有种跨越时空对话的感觉。有几个瞬间真真切切地有流泪的冲动。”一位观众说起,自己从看到林风眠的寒鸦芦苇时开始酝酿情绪,到看到他的芦苇孤鸟时备感震撼,到最后看到“阳光的芦苇”,直接汗毛竖起,眼泪再也止不住了,“我真不知道到底是艺术的力量,还是心灵的力量,经历的碰撞,人生的注解……与这些画相比,语言是何等苍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林风眠作品

一个优秀的艺术展览,给观众带来的心灵冲击,总是如此多维与丰满。上海市美术家协会副主席、“中国式风景”大展总策展人陈翔欣喜地看到,展览通过用美术史加社会学的方式对林风眠、吴冠中艺术进行重新梳理,让大众从更高的站位、更广的视野以及更切身的体验,零距离感受到了艺术大师的魅力。“这种共情和共鸣的效果是十分明显的,大家看到的不仅是美术,也是历史、也是社会、也是人性,更是深埋在内心的民族文化、传统文化的基因被激活,从而催生民族自豪和文化自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5月20日,展览闭幕日观众在中华艺术宫台阶前打卡。

在业界讨论中留下铿锵回响

受到观众热捧的同时,“中国式风景”大展也在业内引发广泛讨论,获得高度评价,其意义值得深味。

一方面,展览聚焦的林风眠、吴冠中两位艺术大师,被认为极具艺术乃至文化的代表性。林吴二人的艺术道路始于东方,融合西方,进而又影响世界,创造了东西方文明互鉴在美术领域的代表性成就,堪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的成功样本,同时成为海派文化精神的真正体现。中国文联副主席、中国美术家协会副主席许江指出:“林风眠先生和吴冠中先生作为东西两个传统的交汇融化的先驱者,他们都以自己的路,开拓了东西融合的最为宽广的时代新境。”有评论家认为,林风眠、吴冠中最系统、最基本的艺术训练都是在西方完成的,但是回过头来看,他们最成熟的、最好的作品却都是具有中国艺术核心价值、核心立场的。这种在东西交融中对于文化主体性的坚守,尤为难能可贵。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5月20日,展览闭幕日的公教活动。

另一方面,展览选取的策划角度,被认为视野宏阔,颇有高度。中央美术学院教授殷双喜评价道:“这次展览具有特别的比较研究价值。既比较林吴之间的共同点和差异,又比较中外艺术的变化,这有助于我们从更为宏观的历史的角度回望前辈所走过的道路,更加感悟当今中国艺术如何既立足中国又面向世界。”上海市评论家协会副主席张立行指出,这一展览不仅仅是对林、吴两代艺术家绘画艺术千载难逢的全面回顾,更是透过林风眠吴冠中在不同时代的代表性作品,梳理、呈现了以上海为中心的江南地区的现代主义艺术文脉。

在当下中西文化更为频繁的碰撞与交融过程中,在全球化的巨大浪潮中,业内认为,如何看待中华文化跟外来文化相互之间的关系,如何将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价值发扬坚守好,这些问题的解答,也许都能在“中国式风景”大展中,从两位大师对“中国绘画向何处去”的回答中寻觅到一些线索。这也让展览不仅具历史意义,也富于现实价值,给未来中国艺术的发展留下启迪,鼓励今天的艺术创作者们积极开拓中国优秀文化的审美话语表达,不断开创新时代的“中国式风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中华艺术宫(上海美术馆)“中国式风景”展览现场

中华艺术宫(上海美术馆)党委书记、执行馆长王一川说,这个展览的深层价值,在于它昭示了两位艺术大师成功背后的共同原因,就是他们坚守了中国立场,坚持了中华文化的主体性,坚持了中华民族的艺术精神和核心价值。而作为中西融合最成功的两位艺术家,他们的守正创新之路让我们再一次认识到中华文化历经数千年而绵延不绝的强大生命力。这,足以让每一个中国人为之骄傲。

在王一川看来,文化自信不是一句口号,而是坚定不移的信念和踏踏实实的实践。这既是在美术展览行业内卷严重时期的自我坚持,也是中华艺术宫(上海美术馆)作为国家重点美术馆应当肩负起的历史使命和时代责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中华艺术宫(上海美术馆)“中国式风景——林风眠吴冠中艺术大展”现场

火力全开的公教,让美抵达更广阔的人群

围绕“中国式风景”大展,中华艺术宫于展期内总共推出520场公教活动,平均一天超过5场。并且,公教活动的形态前所未有的多样化,包括专家导赏、志愿者讲解、讲座、工作坊、美术馆现场课、Art Walk、美育童书等等,涵盖四个相关公教品牌——“中国式风景”儿童工作坊、“Art Walk画游上海”、“风景Lab”水墨实验室、“中国式风景”美术馆现场教学课。还有脑洞大开的文创、时刻在线的美味。如此高频次、立体式的公教实践,让展览破圈传播,获得了远远超过展览内容本身的美育抵达度。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5月20日,展览闭幕日的公教活动。

展览延伸的美育传播,从白天到夜晚。馆方特为展览开辟夜场,在每个夜场都为观众“定制”了不重样的多场活动。例如,在4月22日展览首个夜场中,艺术脱口秀创始人罗伊尔带来的主题为“解锁艺术之门——东方写意与西方抽象”的脱口秀,让观众在轻松的氛围中解锁了很多“硬核”的艺术知识。5月10日夜场恰逢母亲节前夕,馆方特别策划了母亲节专题夜场,策展人项笠萍在《真爱无敌——所以“中国式风景”》的讲座中特别深情讲述了展览中关于爱的多重故事,有对母亲的爱,对生命的爱,对自然的爱,赢得了观众的阵阵掌声。5月20日展览收官当日一整天的“中国式浪漫”更在入夜时分达到顶点:“520情侣专场导赏”;用撕贴的方式创作一座浪漫的理想城,表达爱之恋;用满满爱意画出一份独一无二的“水墨情书”;六款限定文创限量滚动发售……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展览文创

展览延伸的美育传播,也从馆内漫溢至馆外。两场Art Walk让人们追寻着林风眠的脚步,开启一次次对上海文化遗产的深度探索。清明小长假期间推出的首期活动,从林风眠南昌路上的旧居,穿行至复兴公园、皋兰路、科学会堂;五一小长假期间推出的第二期活动,则从上海市工艺美术博物馆开始,漫步至上海沪剧院(白公馆),再到普希金纪念碑、沈瑞洲故居、宋子文官邸、上海京剧传习馆、建业里(中国文艺学院旧址),最后抵达林风眠曾经供职的上海中国画院。携手徐汇区委宣传部(文明办)、区文旅局,馆方也将“林风眠的花房——‘中国式风景’在徐汇”特展开到了徐家汇书院,以作品复制、丝绸写真、实景还原、花艺展示、数字互动、书籍阅览及教育工作坊等多样体验,让观众徜徉在“林风眠的花房”中,感受一场沉浸式的“画”与“花”的观展体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导览人、中华艺术宫教育部沈骅带队“ART WALK 画游上海”

大展期间,主办方不仅把最好的林风眠、吴冠中作品奉献给观众,展览免费向公众开放,并且配合展览推出多场艺术讲座、学术研讨、专家对谈、专业导览以及儿童艺术作坊等活动,在临近结束前又增开多次夜场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