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抗美援朝战争中,英勇的中国人民志愿军展现了惊天地、泣鬼神的英雄气概,用鲜血和生命捍卫了和平与尊严。虽然战争的硝烟已经远去,但英勇的志愿军战士们的事迹却永远镌刻在历史的长河中。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入朝行军照片

1950年6月25日,朝鲜战争爆发,在我国领土受到严重威胁的形势下,同年10月19日,毛泽东下令中国人民志愿军出兵朝鲜。在抗美援朝战争中,毛泽东钦点宋时轮的九兵团出战,宋时轮任中国人民志愿军第9兵团司令员兼政治委员。

当时,毛泽东给志愿军第9兵团的任务是:长津湖地区位于西线志愿军侧后,要在这里画上一条线,绝不能让“联合国军”跨过这条线。你兵团要占领有利地区,割裂敌东西联系,以消灭美军两个团为主要目标,特别是以打美陆战第1师为主。美国海军陆战队第1师是美国海军陆战队中资历最老的王牌军队,可想而知这次任务是非常艰巨的。

10月初,第9兵团按照中央军委的命令正准备开赴山东进行集训之时,朝鲜战局急剧恶化,美军大举越过了“三八线”,他们疯狂地进攻。10月底,第9兵团的开进任务几经变化后,最后定为由山东直开朝鲜战场。

谈到长津湖作战,有一个话题是不可避免的,那就是人们熟知的“冰雕连”。

冰雕连,正式名称为中国人民志愿军第20军59师177团6连,是在长津湖战役中的一支英雄连队。他们在极其严苛的环境下,身着单薄的夏装,面对着零下40多摄氏度的低温,坚守在雪地中,执行着阻击任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冰雕连资料图

11月27日,长津湖战役发起总攻后,59师的任务就是切断被围美军陆战1师柳潭里与下碣隅里的联系,既要阻敌向东逃跑,又要阻敌向西救援。

177团的6连奉命夺取死鹰岭的一处重要高地——1519高地,并在此设伏。可是12月3日,美军陆战团长里兹伯格仓皇地率部逃窜到达死鹰岭下方的公路时,却惊奇地发现这里居然没有中国军队的围追堵截,他好奇地率部冲上死鹰岭,呈现在他面前的是,一片中国士兵一动不动地趴在雪地上,早已和周围的冰雪化为了一体。

第二天凌晨,追击美军至死鹰岭的兄弟连队发现,6连125名指战员,全部冻死在阵地上,个个保持着生前的战斗姿态,手中的枪口全部指向死鹰岭下方的公路。

在整个1519高地上,战友们没有发现一处因取暖而燃烧火堆留下的痕迹。在整理遗体时,战友们在六连上海籍战士宋阿毛的口袋里发现了一张纸片,上面写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我爱亲人和祖国,更爱我的荣誉,我是一名光荣的志愿军战士。冰雪啊,我决不屈服于你,哪怕是冻死,我也要高傲的耸立在我的阵地上。

很多人都以为“冰雕连”只有一个,实际上在整个长津湖作战中,志愿军第9兵团有3个成建制的连队因踏冰卧雪而壮烈牺牲,这3个连分别属于志愿军第9兵团第20军59师177团6连,20军60师180团2连,和第27军80师242团5连。

1950年12月5日,第20军第60师第180团第2连受命在黄草岭上守卫1081高地,阻击古土里美军南逃北援之敌。

入夜后,美陆战1师过桥的车辆和人员川流不息,对于这样停停走走退逃的部队,2连的指战员们却没有发起猛烈的进攻,这让后方的部队指挥员很奇怪,因此派人赶到阵地查看缘由,却看到让他此生难忘的一幕。

全连129人,全部以射击姿势冻死在阵地上。他们头上戴的还是大盖帽,用一条毛巾和帽子包扎在一起,怕把耳朵冻掉,身上穿的是按照华东地区标准配发的薄棉军装,脚上是一双翻毛皮的高帮单皮鞋。129人个个都俯卧在冰雪堆起的工事旁,他们的手和手中紧握的步枪、手榴弹再也无法分开。

实际上,“冰雕连”是指成建制的连队,而当时各个部队都有冻伤、冻死的战士,还有很多不为人知的冰雕排、冰雕班。

1952年9月,宋时轮奉调回国,车行鸭绿江边,他要司机停车,下车后向长津湖方向默立良久,然后脱帽弯腰,深深鞠躬。当他抬起头来时,警卫员发现,这位将军泪流满面,不能自持。

宋时轮晚年和下属聊起 “冰雕连”一事,他说道:“我把他们带出国抗美援朝,都是20岁的娃娃,可他们却永久的留在了那里(朝鲜),回不去了……他们才是真正的英雄啊!”

冰雕连的精神,成为了中国人民军队历史上的一个重要标志,他们的英勇行为,不仅令敌人震惊,也感动了无数后人。他们用自己的生命和鲜血,捍卫了国家的尊严和人民的和平。

编辑:李影

统筹:李秀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