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平台的流量转瞬即逝,城市的实力才是最终的裁判员。

作者:李捷(抱朴财经评论员)

我们其实已经有预感,天水以及开封王婆不火之后,还会有下一个城市火。

于是等待,这一次等来了菏泽

郭有才带火了菏泽南站。这座始建于1978年,2001年退出客运舞台的车站,已经多年没有列车停靠。

但自从郭有才在这里直播并走红,数天内,菏泽南站成了巨大的流量场。据统计,5月14日,菏泽南站接待旅客98万人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郭有才在菏泽南站直播。图源:菏泽报业全媒体

菏泽这次有戏吗?能持续火吗?能火多久?

距离菏泽300多公里远的淄博早已经“退烧”,不火了,一切归于平静。

曾几何时,“进淄赶烤”的旗帜在去淄博的路上招展,如今,在淄博吃烧烤不用排队,那些在高峰期开烧烤店的老板们要么在煎熬,要么已经退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如今的淄博烧烤

为什么会有一个个上热搜的城市?为什么会有一次次退潮?为什么人们如此容易被短视频、直播带节奏?为什么说这个模式已经失效?但其实菏泽南站今天很火啊。

一切可以从郭有才说起,但终点已经不远。

01 淄博复归平静

01 淄博复归平静

郭有才是谁?他是怎么火的?

郭有才10岁时母亲车祸去世,后来父亲组建新家庭,将他交给姨妈抚养。13岁,他开始工作。5年前开始在街边摆摊卖烧烤,并坚持至今。过去几年,他一直白天直播唱歌,晚上则在路边经营烧烤摊,他形容“白天是梦想,晚上是生活”。

他在菏泽南站一直唱歌,终于引起平台的注意,给流量,粉丝涌入,于是他和菏泽、菏泽南站都火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源:郭有才社交账号

他的扮相和唱功确实有特色:

他梳着油光的大背头,穿着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的花衬衫、廓形西装,泛黄复古的滤镜更是给人留下深刻印象,他演唱的《诺言》获得无数网友的赞赏。

2024年5月17日,开播10分钟后,郭有才的网络直播间在线人数达到100万人次,整场直播获赞超1.3亿次。

菏泽有关部门迅速跟进,菏泽南站加基站,安排公厕,免费的水和大锅菜,芍药免费送,手机随便充电……

牡丹区公路局甚至连夜对菏泽南站进行路面翻修。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菏泽希望让郭有才个人的流量转变为城市的热度,当地公安、城管、交管等多个部门负责基础设施提升,文旅部门作菏泽旅游推介,比如安排当地媒体采访郭有才,让他推荐菏泽城市旅游等。(《南方周末》)

菏泽很努力,郭有才很努力,但能火多久,郭有才说了不算,平台说了算。

淄博很火,平台给流量,火到吃烧烤要排队,火到酒店房间紧俏,然而,当流量高峰过去之后呢?一切复归平静。

2023年,淄博全市实现生产总值(GDP)4561.79亿元,比上年增长5.5%。

然而,山东2023年实现生产总值92069亿元,同比增长6.0%。淄博的增速甚至低于山东整个省的增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源:红星新闻

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实现增加值194.2亿元,增长4.5%;第二产业实现增加值2220.99亿元,增长6.3%; 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2146.6亿元,增长4.7%。

如果看固定投资的话:全市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 比上年增长5.9%。其中,第一产业投资下降15.4%,第二产业投资增长13.7%,第三产业投资增长2.9%。

也就是说,淄博烧烤当时很火,但是对经济的推动作用很小。当时解决了一部分人的就业、收入,流量退潮之后,这些收入、就业也没有了。

淄博连居民消费价格指数都是逐月下跌的,妥妥的通缩状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源:淄博市统计局

02 一季度哈尔滨跑输全国

接下来,我们看到哈尔滨火了,因为临近春节,需要一个热点来搅动消费。

于是“小土豆”满网窜,“尔滨”之声不绝于耳,我的一位好朋友也带着他的孩子去凑热闹,从朋友圈的图片看,确实不错。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但数据让人沉默:一季度,哈尔滨经济总量1173.1亿元,同比增长3.7%,跑输全国(5.3%),在东北四大重点城市中持续垫底。

今年1-2月,哈尔滨文旅热度未减,但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仅增长5.6%,略高于全国(5.5%)而已。

接着是天水麻辣烫、开封王婆。

我当时很困惑:为什么大家都这么有闲有钱坐飞机去吃麻辣烫?难道那个麻辣烫里面有琼浆玉液?

后来我明白了,大家都是被平台和媒体忽悠了,去看看热闹的,看热闹的人毕竟数量有限,他们去过之后,麻辣烫的虚火就散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天水麻辣烫铺子关门

现在的新闻是“天水麻辣烫店扎堆倒闭”,这一波害人不浅。

至于开封王婆,围观的人很多,负面新闻也出了不少,当然也带动了当地的旅游,但现在也慢慢沉寂了。

说点开心的事儿:

今年一季度,在“天水麻辣烫”流量红利的加持下,天水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实现99.18亿元,同比增长7.9%,全市限额以上批零住餐业通过公共网络实现商品零售额同比增长44.4%,社零综合考核居全省第二位,高出全省实际增速4.6%的3.3个百分点。

真的是为天水高兴,但是二季度怎么办?全年呢?

03 有数钱的爽感就有消费

03 有数钱的爽感就有消费

为什么会赚了人气不赚钱呢?很简单,因为越来越多人在“穷游”,除了吃饭、住宿、门票,尽量不花钱,吃的一般,住的简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一切在黄金周已经有明确的数据展现:

2024年“五一”假期全国国内旅游出游2.95亿人次,同比增长7.6%

根据数据显示,五一假期期间每位游客的支出下降11.5%。

以2019年为基准,2024年五一假期国内旅游收入的恢复率达2020年以来主要假期的最高值;

拆分来看,旅游出行人次的恢复率高达128%,但人均旅游支出仅恢复至2019年同期(可比口径)的88.5%。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按旅游人次和假期天数调整后,2024年五一假期的每日人均消费仅113元,不仅低于2019年同期的151元,而且低于2023年端午节以来的五次主要假期。

所以,菏泽南站的直播火了是好事,总比不火要好,但是淄博、哈尔滨、开封、天水的例子摆在面前,流量成为量是很不容易的,而且客单价能够上去也是很不容易的。

客观而言,以流量带火一地的餐饮、旅游或者娱乐,希望借此带动更多资源跟进,从而取得更多成果,出发点是好的,也是值得一试的,但效果真的很一般,实际上已经失败。

为什么会这样?

火是很火,穷是真穷。

因为复杂形势下,大家挣钱不易,孩子大学毕业找工作不易,中年失业再上岗不易,所以,消费不是网红蹦蹦跳跳就可以刺激出来的,而是要靠一张张票子在拇指尖轻轻滑动的爽感堆积起来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先有钱后有消费,有数钱的爽感就有消费,有消费就有信心,爽感在哪里?

哈尔滨因为是省会,拥有出色的冰雪资源,可能客单价还略好一点。淄博和天水都只能带动烧烤和麻辣烫,其实就是爽感不足的表现。

04 拼命努力应该获得掌声

04 拼命努力应该获得掌声

另一方面,我看到有人批评菏泽南站的主播太多,良莠不齐,群魔乱舞。我觉得这个说法过于苛责了。

前两天还看到一个视频,一个卖瓜的小伙子在直播唱歌,后面有两个快递员在直播跳舞,似乎还互相有声音干扰,地点不详。

我不喜欢这些直播的内容,我也基本不看各种搞怪的直播,但我很理解他们,其实都是生活不易,谋生不易,被迫要到手机前装扮成孙悟空或者猪八戒,又或者搔首弄姿打色情擦边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同时,我还想起了那个月薪5000元,被迫直播普法+跳舞的上海女律师。

这些主播大多数都比较年轻,比如郭有才出生于1999年,他们中的极少数人发财了,但很多人还在为温饱发愁。

所以,他们愿意跳舞,愿意搞怪,愿意唱歌。只要不违法,只要平台审核通过,我都是支持的。

虽然说,以流量来获得收益的这条路越来越艰难,但拼命努力的人还是应该获得掌声。

因为我在想,如果不是我早生几年,有些运气和人生际遇,我可能就在菏泽南站扮演沙僧讨打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如果我的孩子不是因为我的收入和工作,他可能正在某个麻辣烫店里给人洗碗。

所以,理解他们的直播,理解他们的工作,也就够了,你我可以选择不看。

平台以造星的形式赋能主播,带动一时一地的气氛,带动一些消费,这种模式逐渐失效,主要是因为观众有了一定的免疫力。

05 持续吸金的地方是哪里

05 持续吸金的地方是哪里

今日的菏泽和去年的淄博有一个不同的背景:

去年的淄博适逢放开,需要一个物美价廉的地方去玩,去搞“特种兵旅游”,去释放内心的憋闷,何况淄博物价不贵。

今日的菏泽其实已经面临后释放时代,就是大家那种特别憋闷的情绪该释放的都释放了,但是发现钱包越来越紧张了,因此有点苦闷,但有人高歌一曲点燃自己的情绪之后,大家就跟着嗨,但就是嗨而已。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一个城市的文旅行业能持续吸引流量,除了网红以及流量助力之外,确实需要独一无二的资源或者超出平均水平一大截的服务品质,才有可能持续吸金。

大家来猜猜:

2023年的中国最强旅游大省是谁?

居然是广东!

2023年,广东全省接待游客7.77亿人次,旅游总收入超9500亿元,位列全国第一。

为什么是广东第一?

因为广东人有相对比较多的数钱爽感,有全国领先的旅游服务品质,所以,天南海北的人们都想来体验一把。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五一的广州街头

过去一年,过去一个季度,广东没有一个城市如淄博、哈尔滨、天水这么火爆,然而,桃李不言,下自成蹊

因此,未来的趋势就是:

靠流量爆火的城市不过是短时间爆火而已,内功深厚的城市将持续闷声赚大钱,流量变留量,流量变现金,靠资源靠服务靠硬实力。

广东诸城市的牛气之处在于:

我没那么网红,我还是可以持续在文旅行业赚钱。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五一的深圳大梅沙

2023年,广州接待游客2.34亿人次,同比增长51.8%;实现文旅消费3309.5亿元,同比增长47.4%

深圳接待游客1.7亿人次、增长66.9%,实现旅游收入2381亿元、增长105.0%

佛山全市游客人数达5585万人次,旅游总收入达530.35亿元,两个数据同比增速均超过60%

所以说:

平台的流量转瞬即逝,城市的实力才是最终的裁判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