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闲北齐出使归来,因二皇子的设计,与大皇子同时达到城门外,可真是“无巧不成书”啊!

按理说,范闲身为臣子,应该让大皇子先进城,就算他不畏惧强权,大皇子常年在外打仗,为庆国争得一片安宁,以范闲的为人,也应该尊敬他,礼让他才对,为什么还要撺掇北齐公主,与大皇子抢道呢?

难道他出使了一趟北齐,带着大公主回来和亲,又知道自己可能是皇子之后,他就飘了?

其实他是不得不这么做。

很多时候,表面之下,隐藏着许多我们未曾察觉的复杂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01

都是皇子,凭什么他让?心理委屈

首先,他心里委屈是必然的。

出使北齐护送肖恩,他从“以为范闲是自己孙子”的肖恩那里,知道叶轻眉曾嫁给当时还没有登基的庆帝,还怀了一个孩子。

那孩子还能是谁,叶轻眉只怀过一个孩子,就是范闲。

得知真相的范闲非常震惊,随之而来的是各种复杂的情绪,他曾跟海棠朵朵说,自己本是皇帝的孩子,却不得不养在臣子的家里,可当时海棠朵朵以为范闲在开玩笑,并没有当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后来,他出使归京,指控二皇子和长公主的勾当,却被质问“你是什么人?”的时候。

范闲的眼里流露出了不甘和无奈。

都是皇帝的孩子,其他人可以顶着皇子的身份横着走,甚至犯罪了都能“忽略”而过,而他却要顶着范建私生子的名头,从小被丢儋州偏僻之地不说,长大了还得成为权势者私心的棋子。

现在,还要他让着大皇子,理由是“对方是皇子”,这如何让他能甘心呢?

《琅琊榜》中梅长苏提到庭生的身世时曾说:“这世上有些事情,不知道的时候很知足,可一旦知道了,反而会平添杂念和烦恼。”

此时的范闲,正是应了这句话。

02

不想让庆帝觉得自己跟所有皇子关系都好

二皇子和太子,在皇帝面前的表现都是很认可范闲。

即便都已经刀剑相向了,范闲也在庆帝面前直接告发二皇子了,二皇子还有摆出一副“范闲不是坏人”的样子,说什么范闲不是无中生有的人,肯定是有什么误会。

不管庆帝信不信,从表面上看,范闲和两位皇子的关系都特别好,两位皇子也很认可他。

这就牵涉“民心”的问题了,古往今来,只有君王可以得民心,臣子得民心的大多没有什么好下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西汉初年的韩信,辅佐刘邦建立汉朝,因其军事才能和战功而受到人民的敬仰。然而最终引起了刘邦的猜忌,导致他被贬为淮阴侯,后被吕后所杀。

南宋时期的将领岳飞,因忠诚勇敢、战功卓著而深受百姓爱戴。然而,他的威望和影响力引起了皇帝和权臣秦桧的猜忌,最终被以“莫须有”的罪名处死。

范闲人缘“这么好”,储君和爱子都那么喜欢他,如果再加上有兵权的大皇子,庆帝对范闲就不单是利用这么这么简单了。

范闲虽知“与人交好好办事”,但有些人是“不能交”的。

所以,不得不起冲突。

03

不想让二皇子觉得,他会因为对方是皇子身份而有所退让和妥协

辛其物来找范闲的时候,说大皇子和自己的队伍,本来是走不同的门,却因为路被淹,不得不选择同一道门。

范闲内心非常清楚,这是二皇子挖的坑,一来想给自己找不痛快,二来想看看范闲对大皇子的态度和反应。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从在北齐知道二皇子的一些真实面目,在路上收到“威胁信”后,范闲和二皇子注定对立。

虽然范闲暂逃过了一劫,但未来的“战斗”还很长,二皇子也想看看范闲是不是真的不怕权贵,会不会因为对方是皇子而退让和妥协?

所以,这场“让道”,让的不是“大皇子”,而是“皇子”这个身份,范闲不能退让,否则就是在发出信号:“我的正义可以因为对方是臣子而让道。”

这样,二皇子就会更加肆无忌惮的施压,让范闲无路可退。

所以,他不能让,也不会让。

04

史蒂夫·乔布斯曾说:“有时候,为了实现更大的目标,我们必须做出一些牺牲。”

有时候,为了更重要的事,我们必须做一些自己不愿意,却不得不做的事。

这些事,在别人看来,也许很不可理喻,很难理解,但为了那个最重要的目标,我们不得不为之。

这其实是一种真正的正义和勇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