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锦里谱,四世天从生男四,各自开基立派,“长曰仙保,未成人而卒;次曰仙童,始迁锦里,是为锦里始祖;三曰僧童,迁居山兜城,是为山兜城始祖;又娶漳郡陈氏…生男一,曰仕童,迁山头,是为山头始祖”。

此山兜城,多次在锦里谱中出现,五世僧童作为山兜城林氏始祖,其妣刘氏卒葬“石囷西坑山”,或说明山兜城即在石囷附近。又九世清源娶“何山兜何伯器女”,十世景硕三女“适山兜”,十一世欲达次女“适山兜城何家”,从山兜、何山兜何氏、山兜城何家综合推断,此山兜城应指何氏聚居的山兜,俗称“何山兜”,位于今海沧农场境内的何山兜社(亦称禾山兜、河山兜)。

又十一世存仪“夫妻合葬山兜上磘山上磘椅园中”,十二世应明“葬在山兜前埔雷公石边”,山兜既然包含了上瑶、前埔雷公山,那么其位置可能远大于今日的海沧农场,覆盖到了古楼农场的范畴,山兜或指文圃山余脉包围着的山坳内。

山兜之所以称为山兜城,与其境内曾有一座土堡有关,万历元年《漳州府志》卷三十海澄县·土堡载有“长屿堡、何山堡、石囷保、钟林尾土楼、登瀛土楼、青礁土楼,俱在一二三都”,又崇祯《海澄县志》卷七城堡补充道,“何山堡,乡人何伯岗所筑,今稍颓”。以此观之,何山堡应建于明万历以前,估与长屿堡同期,均为嘉靖末年为抵抗倭寇所建,故而山兜也被称为山兜城,至于僧童被称为山兜城始祖,可能是嘉靖以后的通称。

国有史,地有志,家有谱。余少时尤爱读史,故自号春秋,然所读皆不精;十年前,改习方志,闭门造车自得其乐;近来,颇好识谱,盖补方志不足,亦有乐趣,奈何旧谱难觅,所得不丰。今借得锦里林胜勇珍藏的乾隆本《锦里林氏族谱·林澹垒公家谱》,发现新知无数,特摘录一二共飨其成。

乾隆本《锦里林氏族谱·林澹垒公家谱》读谱之三,以上。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