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地时间5月19日,伊朗总统莱希乘坐的直升机,在该国北部山区发生事故。对此,中国外交部发声,表示对此次直升机事故“深感担忧”,祝愿莱希总统及其机上人员安然无恙。然而,中方担忧的事情,最终还是发生。在5月20日,伊朗政府内阁发布消息,确认总统莱希、外长阿卜杜拉希扬等人在事故中遇难。一夜之间,伊朗就失去了总统和外长,使得德黑兰当局被迫迎来大洗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对莱希遇难产生的影响,国际舆论众说纷纭。有观点认为,无论事件是“机械故障”还是“人为”,都会引发三点的情况。首先,伊朗总统、外长遇难,对该国决策层有重大影响,与中国、俄罗斯、阿拉伯国家的外交渠道会短暂中断;其次,莱希作为伊朗国家政策的实际决策者,他的离去会引发“决策困难”。虽然这个过程很短暂,但影响也是有的;最后,伊朗在大使馆遭遇以色列轰炸,总统、外长又突然遇难后,其综合实力可能会受到域内其他国家质疑。中东阿拉伯国家一直承受美国的施压,现在又看到伊朗遭受重创,他们会不会有其他想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对这些情况,伊朗心知肚明。因此在莱希还未确认遇难时,伊朗最高领袖哈梅内伊就公开发声,告诉民众不要焦虑或担心,伊朗绝不会受到任何影响。哈梅内伊这番话,并不是强装镇定,而是事实,因为伊朗真正的“主心骨”,就是他本人。作为伊朗政坛一号人物,哈梅内伊掌控了军政大权,莱希作为总统只负责行政事务。而且,莱希遇难后,伊朗总统权力已经交给副总统莫赫贝尔。不过从长期角度看,现在中东局势非常复杂,伊朗除了要应对美国和以色列,还要稳定国内局势。因此,尽快选举出一名新总统,是伊朗的当务之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那么,德黑兰被迫进行大洗牌后,与其他国家的关系是否会改变?有分析认为,从伊朗的政治环境看,他们在3月1日进行了第一轮议会选举,强硬派拿下了290个席位中的245席。这意味着,伊朗已经进入全面强硬派掌权时期。因此,伊朗的外部政策和国内政治环境都不会有较大变化。虽然在5月18日,美国秘密与伊朗进行了高级别会谈,寻求局势缓和,但两国关系没有改善迹象。毕竟,美国曾撕毁伊核协议,狠狠打脸伊朗的温和派。而且,随着外部环境改善,伊朗也不需要与美国改善关系。至于以色列,伊朗对其关系只有“差”和“更差”两种情况。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莱希在任时,伊朗与中国的关系得到了充分发展。伊朗加入了上合组织和金砖国家机制,并积极推动中俄伊三国合作。有声音认为,伊朗与中国的一系列合作,基本都是莱希主导的,随着他的离开,中伊关系可能受到影响,这种说法很片面。因为无论是谁担任伊朗总统,德黑兰的外部政策方向都不会改变。对伊朗而言,面临美国和以色列的持续施压,继续与中俄发展关系更为重要。即使德黑兰迎来了大洗牌,我们也无须担心中伊合作会不会受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