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5年的大授衔中,林彪成为十大元帅的第三位,也是由于他极高的军事指挥能力,1959年林彪被任命为国防部长。工作的繁忙并没有改变他沉默寡言的性格,乃至林彪在社交上一直维持着寡淡如水的状态。

从1959年到1964年,林彪的秘书是军事学院的教员李德。李德说林彪五年内只请过两次客,分别发生在1962年和1964年。这两次请客的契机是对林彪无比重要的两个人,一个是他的父亲,一个是战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林彪和朱德一起会见民兵会议代表

林彪出生于湖北黄冈的林家大湾,父亲林明卿不算学富五车,在林家大湾已经是公认的先生了。林明卿走南闯北见识了很多人和事物,因此对家中晚辈的教育十分重视,即使在后来的逃难途中,林明卿也坚持送四儿两女去读书。

林彪是家中的第二个儿子,9岁就开始进私塾读书。1925年,18岁的林彪坚持离开家乡去报考黄埔军校,虽然父母想留他在家乡做教师,林彪还是成为了黄埔四期的学员,并在同年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林彪全家福

国共合作的那两年,林明卿也十分开明地支持过革命运动,还在汉口的工厂里做过贫民代表,算是在后方支持林彪的革命活动。

南昌起义后,林彪跟随党的队伍一直转战各地,几乎没有回过家中。第二次国共合作中,林彪作为八路军115师师长率部击溃日本“钢军”第5师团,并且击毙了被日军称为“名将之花”的阿部规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平型关大捷

平型关大捷是全国统一抗战之后取得的第一次重大胜利,国共两党仍维持着合作初期的融洽,蒋介石通电全国对林彪进行嘉奖。林彪老家黄冈的人趁此机会向林彪父亲大献殷勤,当地的国民党政府专门给林明卿进行了声势浩大的祝寿活动。

林彪的家人看过很多林彪打仗时的无声电影,他的母亲尤其爱看,只是林彪一直奔波在前线,没有时间回家探望父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老电影中的林彪

战乱年代全国各地都不太平,林明卿尤其担心日军会对自己的家人进行报复。1938年初,日军的侵略脚步逼近武汉,林明卿带领全家和几个工人进行转移,刚刚在湖南衡阳把布厂办起来又听闻日军紧随其后,再次举家搬迁到广西。

逃难的路上有许多灾民饿殍,被日本人烧了房子家破人亡的百姓遍布道路两侧,有些尸体都已经腐烂散发出异味,因为全村都被日军屠杀,也没有人给他们收尸埋葬。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被日军屠杀的中国人

林彪的母亲陈氏心善,遇见饥饿难行的难民时亲自喂她吃饭,结果被染上了霍乱,不久之后便撒手人寰。临死之前的陈氏对家人伸出了两根手指,表示自己想见二子林彪,含恨而终。

之后林彪的父亲便带着儿女和孙辈一起流亡,晚上睡在路边的时候甚至觉得死了比活着幸福。途中见到无家可归、形容凄惨的百姓,林明卿便会破口大骂日本人,希望林彪能够尽快消灭这些丧尽天良的强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日军在中国的屠杀

林彪在1938年3月被阎锡山部队的哨兵打伤,肺叶和脊椎都留下了终生难愈的伤痛,虽然在延安进行了治疗,但一直没有太大成效,原本就性格孤僻不与人交流的林彪此后更加怕见光、怕见风。

1938年冬天,中央批准林彪前往苏联求医,期间林彪在莫斯科的伏龙芝军事学校授课,直到1942年才回到延安。之后林彪肩负中央交给的任务,往来于重庆、延安和西安之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林彪

林明卿一家几年内辗转多地,始终寻不到林彪所在。1943年冬天,林明卿自觉实在难以支撑,便让林彪的弟弟去给林彪发电报,告诉他母亲病逝,如今全家逃难到贵州。

林彪回国后也一直关注家人的下落,得知父亲来电后心慌意乱,却由于孤僻的性格而不向任何人讲述。后来朱德总司令看到林彪在草纸上写的一首诗,告诉了毛主席和周恩来。周恩来便委托冯玉祥的在红十字会的夫人帮忙,多方寻找打听才终于找到林明卿一家的下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毛主席和林彪

1944年6月,林明卿在重庆方面的护送下前往延安,林彪则从王家坪出发前去迎接,多年离乱,父子重逢,林彪罕见地流露情绪,尤其听父亲讲述母亲逝世的几年来艰辛逃难的经过后,林彪的眼泪止不住地往下流。

所谓子欲养而亲不待,林彪对父母的愧疚空前强烈,母亲的逝世让他把所有的孝心都倾注到了父亲身上。

林明卿在延安也受到了毛主席等人的热情关照,中央的几位领导先后都来进行了探望,朱老总特意叮嘱给他安排特灶规格,比毛主席的小灶等级还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朱德在延安

抗战胜利之前的这一年内,是林彪和父亲相聚最久的一段时日,纵使林彪经常因工作和战斗任务外出,但一家人的心都是安定的。

1945年8月的重庆谈判重新将国共之间暗藏已久的矛盾摆上台面,毛主席派林彪前往东北主持大局,林彪的家人留在延安。国共全面内战开始后,林明卿率领家人跟着党组织转移,1947年到了西柏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西柏坡的老照片

期间林彪一直在东北作战,担忧儿子的林明卿只能写信发电报传递思念。1949年北平解放,林彪委托罗荣桓把父亲接到北平,在中央组织部的四合院里住了下来。

同年3月,林彪四弟林向荣在太原会战中牺牲,林明卿以烈士家属身份领取国家发给的补贴。后来林彪回到北京,每个月都会前去探望父亲,每次给他带一些没吃过的东西,把对母亲的思念一起表达给父亲。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林向荣

1957年,林明卿整80岁,林彪特意把他接到身边庆祝生日,一家人享受天伦之乐。1962年1月,85岁的林明卿已经在医院里住了好些日子,14号这天,林彪正在准备七千人大会的发言稿,突然听到父亲去世的消息。

由于林彪家中有4个人为革命牺牲,林彪本人对革命也有突出贡献,中央组织部便接过了林明卿的葬礼事宜,林彪则安排秘书在三座门服务处订了餐,感谢曾经照顾父亲的医生护士们。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林彪元帅装

林彪一直是一个十分冷峻孤僻的人,工作之外从不和人说话,身边也没有什么朋友,对多年的老战友也一直冷着脸,从来没想过和他们多沟通。宴请照顾父亲的医护人员是他一生中极其少见的社交行为,也是他第一次请人吃饭。

林彪第二次请客发生在两年后,让自己的妻子邀请罗荣桓的妻子到家里做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林彪罗荣桓

罗荣桓曾经长期担任林彪的政委,也是唯一一个和林彪长期合作过的搭档。由于林彪孤僻、不善交际的性格,他本人的脾气也颇有些古怪,早年从军时便和自己的政委多次发生矛盾,甚至因为疏忽而导致了红军二十八团政委何挺颖的牺牲。

后来毛主席便把熊寿祺调到林彪身边,固执的林彪甚至连写三封信辞职,只为了不和熊寿祺合作。两人的矛盾闹到中央,朱总司令专门召开会议对两人进行协商调解,林彪铁了心要和熊寿祺分开。

无奈之下,毛主席只能把能力强、脾气好的罗荣桓调到林彪的第4军担任书记和政治委员。当时军内的政委权力比军长稍大一些,属于党指挥枪的标准阶段,但罗荣桓在面对林彪时总是耐心、细致而又循循善诱,使得林彪也能听进去一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林彪 罗荣桓

林彪和罗荣桓的合作截止到长征之前,罗荣桓被调到第8军团任政治部主任。林彪和罗荣桓的融洽相处让毛主席产生了误会,以至林彪再次和新政委吵架后,毛主席又把罗荣桓调回了林彪所在的第一军团担任政治部副主任。

在军事上,罗荣桓一贯十分尊重林彪的意见,耐心地组织后勤和其他工作,让林彪能够安心指挥军事行动。不过两人之间并非没有争吵和矛盾,1937年国共二次合作后,罗荣桓被任命为115师的政委,林彪又一次投了反对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林彪与罗荣桓(右一、右二)

次年林彪被阎锡山的哨兵打伤,罗荣桓不计前嫌,全力为林彪提供救治方法,寡言的林彪在内心记住了罗荣桓的情谊。

林彪去苏联养病后,两人的合作再次中断,等林彪回国参与工作,罗荣桓已经把山东根据地搞得有声有色,成为全国最稳固的根据地。毛主席曾说:“山东换上一个罗荣桓,山东的棋就下活了,全国的棋也就下活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罗荣桓

1945年10月,罗荣桓率领山东军区转移到东北,再次和林彪并肩作战。得知罗荣桓要和自己一起工作后,林彪脸上露出了罕见的笑容,显然十分放心老战友对自己的帮助。

依然担任政委的罗荣桓包揽了打仗之外的所有事情,扩军、补充物资、后勤运输等问题全部一手抓,让林彪完全没有后顾之忧。辽沈战役中,罗荣桓不仅提供了先打锦州的重要决策,还动员百姓支前,向东北野战军输送了充足的粮食弹药和衣服棉被。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辽沈战役

新中国成立后,林彪在中南军区工作,后来因为怕光、怕水和风的毛病越发严重,林彪就脱离了工作状态全心医治,8年间很少公开露面。

虽然和罗荣桓的合作截止到新中国成立,林彪已经把这个特殊的战友记在了心里。由于罗荣桓1946年便切除了一颗肾脏,常年坚持带病工作,1963年9月因为心绞痛和急速增长的血压入院,经检查后,罗荣桓的肾功能已经衰竭,引发了尿毒症。

以如今的医疗水平尚且不能使尿毒症痊愈,因此罗荣桓只在医院里住了两个多月。12月15号这天,医院给罗荣桓下了病危通知,忙于工作的林彪听说后派夫人去医院看望,算是多年特立独行的林彪第一次主动和家人以外的人交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罗荣桓

可惜罗荣桓元帅还是在第二天下午离开了人世,林彪得知后冒着大雪赶到医院同老战友进行最后的告别。鉴于林彪几十年如一日的闷葫芦性格,他并没有和罗荣桓家属说话,只是在罗荣桓的遗体前站了很久。

罗荣桓是新中国第一位逝世的元帅,中央为他举办的丧葬仪式规模很大。毛主席极少参与老战友的葬礼,最终还是忍不住出现在罗荣桓的遗体告别仪式上,并写诗表达自己内心的悲痛:君今不幸离人世,国有疑难可问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毛主席与罗荣桓遗体告别

林彪则一个不落地出席了罗荣桓的追悼会、遗体告别、送葬及公祭大会,并给自己这位“良师益友”送上了自己亲手写的挽联,表达对唯一长期合作过的战友的哀思,而且林彪从没有给其他人写过挽联。

1964年的春节到来之前,林彪还沉浸在罗荣桓逝世的悲伤中不能自拔,他让夫人把罗荣桓的夫人林月琴请到家里,免得一个人孤单悲伤。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林彪写毛笔字

对于林彪来说,能够想到关心战友的家人,甚至主动请她来做客算是一桩万分稀奇的事件,也足见罗荣桓在他心中的地位。

为中国革命奋战几十年,这些老一辈革命家的友谊是旁人无法想象的深厚,林彪能够保持几十年从不与人交往,却忍不住宴请自己父亲的工作人员和罗荣桓的遗孀,可见二者在他心目中的地位,也体现林彪富有人情味的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