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自诞生以来,经历了多次技术变革和创新,在影响人们出行体验的同时,也常常伴随质疑和挑战。

比如,就有这样3个汽车功能,在诞生之初曾被大家嘲笑为“无用”或者“多余”,但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世人却接纳了它们,认可了其实用性。

关于它们,你又认可几个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别看所有的汽车,现在都标配了这个功能,但它的诞生和应用,其实也非常坎坷。

比如,早在1941年就有安全安全气囊的概念了,但根本没有得到大家的重视,直到1952年,美国有个叫赫特里特,安全气囊才应运而生。

按照民间的说法,其实也滑稽,他之所以能发明安全气囊,貌似是因为他跟一个G罩杯的女性谈恋爱。

原因在于,这个女生跟他一起经历过好几次交通事故。但有趣的是,每次事故他都会受伤,但这个女朋友却毫发无损。

后来他发现,原来他女朋友的胸做过硅胶隆胸手术,于是参考这个灵感,发明了“车内保护装置”。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但很可惜,当时的汽车行业,并没有意识到安全气囊的重要性,他的专利申请甚至在最初就被驳回了。

好不容易完善设计,搞定专利申请,结果汽车厂家也不看好:大家都认为这就是个笑话,根本不实用。

直到32年后,根据美国国家公路交通安全管理局(NHTSA)的研究发现,安全气囊能减少车祸的伤害,并将头部受伤概率降低30%—40%,这个功能才受到重视。

随后,根据这项研究结果,安全气囊被列为强制性的安全设备,装配在了所有的汽车上。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别看这个东西现在很普及,但追溯历史,已经有100多年的历史了。

比如,早在1885年,英国工程师乔治·卢默(George Cayley)就发明了一种车安全带,用于防止乘客在颠簸的路面上,从马车上摔出。

这个安全带称为“肩带”(shoulder belt),它的设计灵感其实来源于飞机。

虽然它的理念很粗糙,也不是三点式的,但它为后来的汽车安全带,提供了重要的启示和基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直到17年后,安全带才开始正式出现在汽车上,因为有赛车选手发现,用皮带将自己拴在座位上,能够防止自己和副驾在高速中被甩出赛场。

也是因为这样的缘故,汽车上也开始有了Y字型或者两点式安全带。

但由于Y字型安全带不舒服,两点式安全带发生碰撞后,又不能保护头部,所以大家依旧不太认可。

直到1959年,沃尔沃尼尔斯·博林发明了三点式安全带,这个保护装置的“成熟形态”才正式诞生。

不过,虽然想法很好,但公众和媒体依旧不认可,觉得它“限制了自由”、“被困在车里更不安全”等等,这个装置依旧不被大家接受。

无奈之下,沃尔沃花了10年时间,拿出了安全带十年内的事故数据,这个功能才开始被正式接受,且被美国强制立法,所有新车都得安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听上去可能像一个笑话,因为直到如今,这个词都充满了争议。

但不可否认的是,在油车时代,能够有“冰箱彩电大沙发”的汽车,都是豪车中的豪车,平民可望而不可及的存在。

比如,1992年的奔驰S级(Mercedes-Benz S-Class)是一个典型的例子,它的售价约为$80,000美元左右,配备了可选的电视机和后排娱乐系统。

放到国内来看,至少要200万起,才能购入这样一辆车。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要知道这可是1992年,当时的北京四合院都要五十万一套,普通人的工资才300元的样子,就说离谱不离谱。

自此以后的几十年里,能够满足这些条件的油车,往往都是价值不菲。

直到2018年,理想汽车将这些功能标配在汽车上,国内的车企也开始纷纷效仿,从此走入了千家万户。

虽然到了2024年,很多人还不认可这种做法,觉得这就是个笑话。

但从现实的角度来看,乘客的乘坐能更加舒适,孩子和家人也能看电视放松了,夏天还有冷饮喝,携带一些特殊物品也更加方便了——何乐而不为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总而言之,汽车功能的演进,从一开始的质疑到今天的普及,彰显了人类对于舒适、便利和安全的不懈追求。

尽管有人对这些豪华配,置持有不同意见,但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这些功能已经成为汽车行业的一部分,为我们的出行,带来了更多选择和享受。

大家说,是不是这样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