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2015年元旦,沈屿决定回老家。

他辞了合肥发展前景不错的工作,又跟所有同事朋友告了别,他们不理解他为什么辞职,这些年他的努力都功亏一篑。

沈屿倒没有不舍,因为从一开始,他就没打算留在合肥,所以走得毫不留念。

回到徐州那天,下了雪,一出站,他就看到了邓军,他还裹着大学毕业那年,他给他买的那件羽绒服,已经旧得不成样子。

他一见他就笑了,下意识帮他拖行李,沈屿说,“你还当我是小孩呢。”

邓军笑笑,“在我面前,你可不就是小孩。”

他们一起走出车站,风雪扑面而来,落在他们肩上。

两人身上都落了薄薄的雪,像极了当年。

02

邓军跟沈屿的关系,有些复杂。

沈屿的亲生父亲,在他七岁半就因工地事故离世了,接下来的岁月里,他妈带他跟过三个男人,邓军是最后一个。

那一年,沈屿13岁,邓军26岁,沈屿的妈妈33岁。

邓军有一点结巴,家里穷得叮当响,娶不起老婆,有人给他介绍沈屿的妈妈,他见了一面,就答应了。

一开始,沈屿只是知道他妈又找了一个男人,他已经习惯了,甚至懒得去认识。

他第一次见到邓军的时候,是他13岁生日,他妈叫邓军来家里吃饭,他给他买了一个玩具当生日礼物,看起来像八九岁小孩玩的遥控车,沈屿没接玩具,也没说话。

邓军讪笑,想说什么又没组织好语言,一脸窘迫,沈屿收下了玩具,说了声谢谢。

当晚,他妈告诉他,他们下个月开始搬去邓军那住,沈屿埋头吃饭,没回答,算是默认。

搬家那天,邓军叫来了两个朋友帮忙,连沈屿的书包也一起拿上了面包车,沈屿坐着车,兜兜转转到了镇上。

邓军在一家家具店打工,租在家具店的顶楼,推开窗可以看到镇子边缘的河和远山。

邓军把家里收拾得还算干净,把沈屿和他妈妈的行李,一件件拿进房间,像是把他们也一点点融入了他的人生。

邓军比实际年纪看上去要大一些,30来岁的样子,而沈屿的妈妈,看着要比实际年纪小一些,所以两人虽然相差7岁,但站在一起还算登对。

邓军沉默寡言,沈屿正值青春期,话少得可怜,沈妈不在的时候,两人通常不说话,邓军虽然只比沈屿大13岁,但也肩负起了爸爸的责任,给他做饭洗碗,洗衣服。

共同生活一年后,有一天晚上吃饭时,沈妈忽然提出让沈屿跟邓军姓,沈屿有点不乐意,却没说,倒是邓军立刻否决了。

“没关系,姓什么都无所谓。”

沈妈看了一眼沈屿,没说话。

03

沈妈跟邓军一直没领证。

邓军的妈妈,偶尔会过来看看邓军,给他送点吃的用的,每次都要提起结婚领证的事,但沈妈一直不愿意。

沈屿也不懂为什么,前几个男人,沈妈也没领证,后来也都是因为对方要领证,沈妈就跟人家断了。

起初,邓军妈还很客气,后来脸色越来越难看了,意思是说,如果不结婚,邓军也不会跟她在一起。

最后,邓军妈直截了当地说,“不愿意领证,那就生个孩子吧。”

沈妈大概也觉得愧疚,所以动摇了。

沈屿是15岁那年,知道他妈怀孕的,已经四个月了,沈屿除了心里有些酸涩之外,也没太大的感受。

邓军很开心,让沈妈辞了超市的工作,在家养胎。

这两年,邓军对沈屿一直很好,虽然两人一直话不多,但沈屿不讨厌邓军,也偶尔叫两声叔叔。

也许是因为怀孕,沈妈对领证也松口了,想找个好日子去领证。

沈屿预想,将来他们才是一家三口,所以他只想好好读书,为自己谋个出路。

可谁知,沈妈跟邓军还没去领证,沈妈就得病了,孩子不得不拿掉,最后连沈妈也没了。

许多年后,沈屿都不愿回想沈妈生病到去世的那段时光,他刚参加完中考,他妈就开始住院,邓军白天上班,晚上就让沈屿回去,他去陪护,三个月下来,肉眼可见地瘦了一大圈。

九月,沈屿开学了,他不想去读书,邓军第一次大声凶了他。

“你才15岁,不读书干啥啊,你不去读书,你妈就能好了?”

沈妈也劝他去读书,沈屿只好去了县城读书,每周回来一次,邓军每次都在他书包里塞十块零花钱。

沈妈的病情时好时坏,稍微好转就出院回家小住,过段时间又去住院,一直反反复复。

邓军为了沈妈的病,花光了所有的积蓄,还欠了债,但还是没能留住沈妈。

沈屿的妈妈,在那年春节前到底是去了。

那天,是邓军骑摩托车去学校接的沈屿。

他头发被吹得乱糟糟的,红着眼睛跟沈屿说,“赶紧回去看看你妈吧。”

沈屿赶回去时,他妈已到弥留之际,握着她的手,也没反应了,任凭沈屿怎么哭,他妈都没有再眨一下眼睛。

沈屿哭得声嘶力竭的时候,邓军第一次抱住了他。

04

沈妈的丧事,都是邓军操办的。

从墓地回来时,下着雪,沈屿跟邓军并肩走了很远的山路,两人一言不发,漫山遍野都是雪,耳朵里只有风雪的声音。

沈屿有一种天大地大,不知该何去何从的绝望,他想,他妈也不在了,姥姥姥爷孙子外孙六七个,压根不想管他,爷爷奶奶也在沈妈带他走后,宣布断绝了关系,至今没有联系。

沈屿的目光落在邓军身上,他跟他妈还没来得及领证,他跟他也没什么法律上的关系。

沈屿想,从今往后他就是孤儿了,不过还好他已经16了。

小年夜那晚,邓军妈来了,跟邓军在房间里谈话,隔着门沈屿也听到了,他妈让邓军把沈屿送走,邓军没答应。

春节前,邓军妈又来让邓军回去吃团年饭,还看了一眼沈屿,让他也一起去。

但最后,邓军没回去过年,而是在出租屋里跟沈屿过了一个春节,两人沉默地吃火锅,直到邓军喝了点酒,话才多了。

他说,“你别怕,先好好读书,我会先供你读书的,不过只能供你到高中毕业,因为你妈的病,我也借了不少钱,得还钱……”

邓军叹了一口气,眼眶红了,“你妈最在乎的就是你了,我们说好,等春天去领证的……”

邓军说着,低着头哭了起来。

哭了好一会儿之后,他才缓过来,一口闷了杯子里的酒,对沈屿说。

“沈屿,只要你愿意,我这儿一直是你家。”

沈屿终于忍不住哭了。

05

开学前,沈屿跟邓军一起去给沈妈办死亡证明,又一起去注销她的银行卡时,被告知里面还有余额,而且还不少。

沈屿输入了他的生日密码后,查看了余额,里面居然还有十四万多。

邓军也很意外,他不知道沈屿妈还有这么多存款,生病时,她曾拿了三万出来,说是娘家借的,后来花光了钱,邓军求爷爷告奶奶借钱,她却没把这钱拿出来,全都留给沈屿。

沈屿揣着银行卡,回去翻了他妈的遗物,在里面找到了一份合同,才知道,原来这20万,是沈屿爸爸的事故赔偿款,总共40万,另一半被爷爷奶奶拿走了。

邓军也终于知道,为什么沈屿妈妈不肯办结婚证了,她不想让沈屿爸爸用命换来的钱,落到别人手里。

16岁的沈屿,仔细考虑过后,拿了四万给邓军去还借款,剩下的原封不动地放在卡里,让邓军替他保管,邓军连连摆手,“你自己拿着吧,我知道你不会乱花,将来留着上大学。”

沈屿说,“那你需要用钱的时候,告诉我。”

邓军看着沈屿,点了点头。

沈屿开学后,申请了住校,每个月回去看一次邓军,两人一起去吃饭,一起去墓地看沈妈。

他开始正儿八经地叫他叔叔了。

邓军妈虽然可怜沈屿,但更怕沈屿耽误了邓军的未来,很快就开始给邓军介绍新的对象,还私底下劝沈屿赶紧搬走。

青春年少的沈屿,真就被邓军妈说动了,他不想成为邓军的负累,邓军这辈子遇见他们母子俩已经够倒霉的了。

一个月后放假,沈屿没回镇上找邓军,邓军打电话到学校找他,他也不接,邓军干脆骑了一个小时的摩托车来学校找他。

沈屿说,“我妈不在了,我跟你也没什么关系了,你还年轻,还要结婚的……”

邓军打断他,“谁跟你说的?我妈?”

沈屿没说话。

邓军忽然笑了,“你这小子……谁能看上我啊,如果真有人愿意我也会结婚,但现在八字没一撇呢。我虽然没把你当儿子,但跟你妈在一起了好几年,你还没成年,我肯定要管你的。等你18岁了,我就不管你了。现在,你把我当叔叔也行,当朋友也行,你还小,总需要一个去处……”

沈屿盯着邓军,眼睛一路酸到鼻子,直到眼泪完全忍不住地掉,流了一脸。

邓军说,“男子汉哭什么,以后每个月放假了还回我那吧。”

沈屿说不出话,只是不停点头。

06

沈屿高三时,邓军辞了家具店的活儿,去县城重新找了一份工作,租了两室一厅的小房子,距离沈屿的学校很近,走五分钟就能到,所以他也不用住校了。

邓军做的饭越来越好吃了,还学会了煲汤,说是要给他补脑。

沈屿知道,邓军做的这一切都是为了他。

邓军家里,依旧一直在给他介绍对象,但听说他跟沈屿的事后,就不了了之了。

邓军妈也来县城闹过一两回,后来干脆也不管了,还说邓军要打一辈子光棍了,以后沈屿不管邓军,他就哭去吧。

沈屿在心里默默下了决心,这辈子,他都不会忘了邓军的恩情。

沈屿高考发挥的不错,考去了合肥最好的大学,邓军开心得要命,逢人就炫耀,可当别人问,“他是你什么人啊”的时候,邓军就愣了。

沈屿说,“他是我叔,特别亲的那种。”

后来,再有人问邓军,沈屿跟他的关系,他就说,“我是他叔,特别亲的那种。”

沈屿去上大学时,邓军拿了一笔钱给他,沈屿说,“我不要,我可比你有钱呢。”

邓军说,“这是我的心意。”

沈屿说,“心意我领了。”

沈屿去合肥后,每个学期都回来看邓军,给他买东西,学会喝酒后,也陪邓军喝酒,两人一醉方休。

沈屿大学毕业后,邓军终于又有了对象,沈屿比他还开心。

邓军笑呵呵地说,“我托你的福,原本人家不愿意,后来听说我收养了你,觉得我善良,就愿意了。不过,我已经解释清楚了,不能骗人。”

沈屿在电话里笑个不停,“咱也不是骗人,咱跟父子有什么区别。”

话一出口,邓军沉默了,沈屿也沉默了,两人都红了眼眶。

邓军的对象,已经完全了解了邓军跟沈屿的关系,也因此认定了邓军,对沈屿也很好,让沈屿叫她婶婶。

沈屿毕业后,留在合肥工作,工作第二年,邓军结婚了,沈屿请了半个月的假,忙前忙后地帮邓军张罗婚礼的事儿。

沈屿毕业第四年,年近40的邓军,终于当了爸爸。

沈屿毕业第六年,辞职回的老家。

07

回到老家后,沈屿在县城开了一家电脑公司,生意做得还不错,买了房也买了车,算是小城的成功人士了。

沈屿还在30岁那年结了婚,妻子是邓军老婆介绍的,漂亮又善良。

每当别人问沈屿为什么回老家的时候,他就一脸认真地说,“给我叔养老。”

邓军说,“呸,我才40多岁,养什么老?”

沈屿哈哈笑,“我就要给你养老。”

邓军说,“那等我老了再说。”

如今,沈屿35了,邓军也过了知天命的年纪,两家人住得很近,隔三差五见面,逢年过节就一起吃饭,两人喝酒聊天。

聊从前,也聊以后,喝多了沈屿就抱着邓军哭。

“如果没有你,就没有现在的我,你是我叔,也是我爸,更是我的亲人。”

邓军看着沈屿,真是不知不觉,他就已经从十几岁的少年,长成了三十多岁的成年人,还当了爸爸,真是恍如隔世啊。

酒瓶空了,沈屿喝醉了,邓军也喝醉了,皎洁的月色照进窗来,清晖满室。

两人断断续续地说着话,邓军睡着了。

沈屿笑着,眼里却涌出了泪。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