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孙玛侬

1996 年出生于法国巴黎。2012 年与家人定居中国。2015 年毕业于中国美术学院附中、2019 年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本科生壁画系第三工作室、2022 年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研究生油画系第三工作室。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2024北京当代艺博会的展览现场将展出艺术家孙玛侬的作品,她同时也是“艺述”单元“返场时代”参展的艺术家之一。她出生在艺术世家,多年浸润在浓郁艺术氛围的她对艺术抱有最纯真的态度。一张张情绪各异的人物肖像便是她创作的开端,那些肖像汇集在一起,正如2024北京当代艺博会的主题“凝聚”。

“我用小板子去做尝试,这样小小的一块板子,让我没有很大的压力, ”孙玛侬说话不疾不徐,眼神清澈,她喜欢通过创作描绘儿童,从生活中捕捉一些无关紧要的事,寻找人物本身散发的某些情绪并在绘画的过程中将其放大。她的作品常常平铺在地面完成,把多种媒介当作画笔,试图强行给自己的创作添加一些不舒服,自由又失控的氛围。绘画的世界就是她的乌托邦,她有底气活在自己构建的艺术世界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who is it ?》木板丙烯,25x15cm,2019,蔡锦空间

Q-北京青年周刊

A-孙玛侬

Q 介绍一下本次北京当代艺博会你所展览的作品。

A 我从本科毕业开始,画了很多身边的人,刚开始是画小孩子,最近一年开始画成年人,这次展览的作品叫《朋友的朋友》,我画的280多张人物头像会摆放在一面大墙上,里面的每 一个人我都认识,有我的家人、朋友、朋友的朋友,作品名字也是从这里得来的。我对人很感兴趣,在学校里画得最多的也是人像。我从一个特别小尺寸的木板开始画,多画一点,慢慢就知道自己想画什么了。特别熟悉的人,我直接凭印象画,有些不熟悉的就对着照片画。

Q 这个系列的灵感来源是什么?

A 我小时候在国外长大,15岁回国,刚回国时我的中文不太好,为了学语言,我就经常跟别人沟通,跟人们待在一起。但因为我性格有点害羞,跟大家一起聚会时我就特别喜欢观察别人,我觉得这很有意思。每个人的说话方式、表情状态或者遇见不同人时的说话方式也是不同的,我一直很关注这些。其实这个系列一开始的人物是小孩子,我喜欢孩子般纯真的世界,小孩子比较自由,不会像成年人那么拘谨、麻木、有那么多框架。现在我绘画的对象是成年人了,有种我和我的画一起成长的感觉。画中的人物有不知所措的、尴尬的、沉默的、在走神和发呆的,其实这些跟我自己的状态也很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who is it ? 》木板丙烯,2019-2023,蔡锦空间

Q 她们为何会吸引你用画笔记录?

A 有点像拍照似的,我看到那个人某一个状态的瞬间,就想保留下来了。有些人的动态感比静态更生动,我就想如何画出动态的感觉,让表情是正在发生中的。像这样的小头像我画到一定程度也会觉得画得太顺了,像流水线一样,基本一张画20分钟就画好了,于是我好几次中途停了下来,放空几个月,再继续画。这样小小的一块板子,让我没有很大的压力,画坏了也没关系。

Q 还记得你画的第一张成年人画像是谁吗?

A 应该是我自己。上幼儿园的时候,我父母给我剪了一个很齐的锅盖头,扎一个小辫,我当时很生气,因为其他小朋友都是披着长发,很漂亮,我的头发从正面看特别像那种老式的电话扣在脑袋上。

Q 你喜欢孩子般纯真的世界吗?

A 我很喜欢这种感觉,但我家里人也老说我太幼稚,我从长相到肢体、思想也总是很简单。我有时不想自己是一个大人的角色,在某一个环境里,我觉得当个小孩特别好。

Q 你出身艺术世家,家人带给你的最大的影响是什么?

A 我父亲是美院的老师,比较偏学院派,对画画这件事的态度严谨,因为他要画历史画,但他对我不会那么严格,他给我很大的自由空间,很尊重我,我想画任何题材都可以。我刚开始学造型的时候,父亲还会对我有所指点,后来就不会指导我了。但我们也会聊一点关于画画的想法,我每周都会给他看一些我的画。但其实我内心还是会给自己一点压力的,会有点紧张。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王祯

编辑 韩哈哈

摄影 解飞

资料图 受访者

相关阅读 & 近期热点

孙峥:以生态理念描绘城市生活

白客:找自己 不停歇

郑妮娜力:尽心尽力

汪冰:心之所向 使人自由

田沁鑫&贾一平:创新不计成败 突围才是最好

张澍田:做人、做事、做学问

吴牧野:精准生活 无限游玩

胡杏儿:忙碌是一种幸运

吴彦姝&奚美娟:心灵相通 成就彼此

陈萨:弹奏永远指向内心

KnowYourself钱庄:置身事内

策展人祝羽捷:探索爱、治愈、成长的可能性

点击以下封面,一键下单新刊

「 2024年5月2日 汪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