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羽有没有水淹七军?活捉于禁,是关羽的战功,还是老天爷帮忙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常常有人说,关羽水淹七军,活捉于禁,斩杀庞德,威震华夏,吓得曹操要迁都。这是真的吗?

说起关羽的战功,很多人就眉飞色舞,什么斩颜良诛文丑,什么过五关斩六将,什么千里走单骑,什么水淹七军。其实,这些所谓的战功,大多数都是《三国演义》中的虚构情节,历史上根本就不存在。

稍微懂得一些历史的人一般会说,关羽的主要战功就是阵斩颜良、活捉于禁、斩杀庞德,尤其是水淹七军,导致华夏震动,曹操都坐不住了,准备迁都跑路。

水淹七军,真的是关羽实施的吗?我们不妨看看《三国志》的记载。

先看《三国志·武帝纪》是怎么写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遣于禁助曹仁击关羽。八月,汉水溢,灌禁军,军没,羽获禁,遂围仁。使徐晃救之……王自洛阳南征羽,未至,晃攻羽,破之,羽走,仁围解。王军摩陂。

在曹操的本纪里,陈寿明确提到,汉水涨水并溢出,直冲于禁军营,于禁被关羽擒获。

摩陂,古地名,在今河南郏县东南,亦名龙陂,曹操在此指挥襄樊之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再看看《三国志·关羽传》怎么写:

是岁,羽率众攻曹仁於樊。曹公遣于禁助仁。秋,大霖雨,汉水汎溢,禁所督七军皆没。禁降羽,羽又斩将军庞德。梁、郏、陆浑群盗或遥受羽印号,为之支党,羽威震华夏。曹公议徙许都以避其锐,司马宣王、蒋济以为关羽得志,孙权必不愿也。可遣人劝权蹑其后,许割江南以封权,则樊围自解。曹公从之。

在关羽的本传中,陈寿写的是秋雨连绵,汉水漫堤,于禁所部七支军队都被淹没。于是于禁投降关羽,而庞德则被斩杀。

这里提到了关羽威震华夏。关羽为什么威震华夏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第一,于禁所部3万人被淹没,全部投降关羽。襄樊附近的山寨纷纷接受关羽的印号,成为关羽的党羽,声势浩大。

第二,曹操当时刚打完汉中之战,主力部队在长安,来不及支援曹仁,而张辽远在合肥,孙权也在合肥发起牵制性进攻。曹操手里除了徐晃的新军,没有多少可供机动的部队,捉襟见肘。

第三,樊城是保卫许昌、洛阳的前哨,如果樊城不保,洛阳和许昌就都暴露在关羽的兵锋之下。为了保险起见,曹操有迁都的想法也正常。

从这里可以看出,所谓关羽威震华夏,倒不如是曹操自己被自己吓到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再看看《三国志·于禁传》如何记载这件事:

建安二十四年,太祖在长安,使曹仁讨关羽於樊,又遣禁助仁。秋,大霖雨,汉水溢,平地水数丈,禁等七军皆没。禁与诸将登高望水,无所回避,羽乘大船就攻禁等,禁遂降,惟庞德不屈节而死。太祖闻之,哀叹者久之,曰:“吾知禁三十年,何意临危处难,反不如庞德邪!”

这里也是写的汉水漫堤,而非关羽主动挖开大堤淹没于禁所部。从平地水深数丈来看,汉水应该是决堤了。这时,拥有水师的关羽坐着大船来进攻于禁所部,于禁只得投降。而庞德不愿意投降,于是被关羽斩杀。

魏文帝曹丕继位之后,孙权将于禁送回曹魏。曹丕让于禁去参拜曹操的高陵。在此之前,曹丕让人在高陵画了一幅关羽高高在上、庞德宁死不屈、于禁跪地投降的壁画。于禁看了这幅画,羞愧而死。于禁死后,谥号为厉侯,这是一个恶谥。说实话,这个曹丕确实不厚道,再怎么样,于禁也是为曹操立下了汗马功劳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再看看《三国志·徐晃传》记载如何:

复遣晃助曹仁讨关羽,屯宛。会汉水暴溢,于禁等没。羽围仁於樊,又围将军吕常於襄阳。晃所将多新卒,以羽难与争锋,遂前至阳陵陂屯。太祖复还,遣将军徐商、吕建等诣晃,令曰:“须兵马集至,乃俱前。”贼屯偃城。晃到,诡道作都堑,示欲截其后,贼烧屯走。晃得偃城,两面连营,稍前,去贼围三丈所,未攻。太祖前后遣殷署、朱盖等凡十二营诣晃。贼围头有屯,又别屯四冢。晃扬声当攻围头屯,而密攻四冢。羽见四冢欲坏,自将步骑五千出战,晃击之,退走,遂追陷与俱入围,破之,或自投沔水死。太祖令曰:“贼围堑鹿角十重,将军致战全胜,遂陷贼围,多斩首虏。吾用兵三十馀年,及所闻古之善用兵者,未有长驱径入敌围者也。且樊、襄阳之在围,过於莒、即墨,将军之功,逾孙武、穰苴。”晃振旅还摩陂,太祖迎晃七里,置酒大会。太祖举卮酒劝晃,且劳之曰:“全樊、襄阳,将军之功也。”时诸军皆集,太祖案行诸营,士卒咸离陈观,而晃军营整齐,将士驻陈不动。太祖叹曰:“徐将军可谓有周亚夫之风矣。”

在徐晃本传中,关于这一仗的记载非常详细,是徐晃传的主体。这里的说法还是和以前一样,汉水漫堤,于禁被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真正击败关羽的,恰恰就是这个率领新军的徐晃。当然,在这个过程中,曹操不断给徐晃增兵。徐晃的新兵为什么能打赢关羽的劲卒呢?这跟徐晃善于练兵有很大的关系。曹操视察诸军营垒,只有徐晃所部整整齐齐,将士们站着一动不动。这样的纪律性,是徐晃战胜关羽的关键。于是曹操感慨道:徐晃有周亚夫的风采。

也正是因为徐晃击败了关羽,孙权才能在半路设伏,将其击败并斩杀。如果关羽真的打下了樊城,孙权可能也就坐山观虎斗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我们再来看看《三国志·庞德传》又是如何表达的:

侯音、卫开等以宛叛,德将所领与曹仁共攻拔宛,斩音、开,遂南屯樊,讨关羽。樊下诸将以德兄在汉中,颇疑之。德常曰:“我受国恩,义在效死。我欲身自击羽。今年我不杀羽,羽当杀我。”后亲与羽交战,射羽中额。时德常乘白马,羽军谓之白马将军,皆惮之。仁使德屯樊北十里,会天霖雨十馀日,汉水暴溢,樊下平地五六丈,德与诸将避水上堤。羽乘船攻之,以大船四面射堤上。德被甲持弓,箭不虚发。将军董衡、部曲将董超等欲降,德皆收斩之。自平旦力战至日过中,羽攻益急,矢尽,短兵接战。德谓督将成何曰:“吾闻良将不怯死以苟免,烈士不毁节以求生,今日,我死日也。”战益怒,气愈壮,而水浸盛,吏士皆降。德与麾下将一人,五伯二人,弯弓傅矢,乘小船欲还仁营。水盛船覆,失弓矢,独抱船覆水中,为羽所得,立而不跪。羽谓曰:“卿兄在汉中,我欲以卿为将,不早降何为?”德骂羽曰:“竖子,何谓降也!魏王带甲百万,威振天下。汝刘备庸才耳,岂能敌邪!我宁为国家鬼,不为贼将也。”遂为羽所杀。

在庞德本传中,关于这次战役的记载也很详细。首先,庞德是曹仁的部将,而非于禁的部将。之所以没在城中,而在城外,是因为曹仁让他驻扎在离樊城十里的地方,彼此互为犄角。但是,因为汉水暴涨,导致樊城以外水深五六丈,庞德所部也被淹没。庞德只好与诸将上堤避水。关羽坐大船来攻,庞德一箭射中关羽的额头。可能射在头盔上,也有可能是距离太远,威力不足,这一箭没有给关羽造成多大的伤害。后来,箭射没了,庞德与关羽短兵相接,但部下纷纷投降。庞德乘坐小船准备返回曹仁大营,结果船翻了,被关羽擒获。关羽要他投降,他宁死不降,于是被关羽杀害。

很明显,于禁和庞德并不在一起,二者之间是独立的。小时候看《三国演义》,以为于禁和庞德在一起,庞德是于禁的部将。直到读了《三国志·庞德传》,才明白原来是自己搞错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最后看看《三国志·曹仁传》怎么记载:

关羽攻樊,时汉水暴溢,于禁等七军皆没,禁降羽。仁人马数千人守城,城不没者数板。羽乘船临城,围数重,外内断绝,粮食欲尽,救兵不至。仁激厉将士,示以必死,将士感之皆无二。徐晃救至,水亦稍减,晃从外击羽,仁得溃围出,羽退走。

这里写的也是汉水漫堤,而非关羽掘堤。当时,曹仁手下只有几千人,城墙只差一点点就被全部淹没在水下。关羽乘船进攻,外援断绝,粮食也将耗尽,情势非常危急。幸亏徐晃及时赶到,牵制了关羽的兵力,曹仁这才突出重围。

综上可知,所谓关羽水淹七军根本就是谣传,可能是受了《三国演义》的影响。关羽利用汉水暴涨,曹军被淹的机会,俘获了于禁和庞德所部,若是没有杀降,实力应该是大增的,这确实足以导致华夏震动。如果不是徐晃及时赶到并击败了关羽,樊城真有丢失的可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不过,无论怎么说,关羽俘获了于禁,斩杀了庞德,这是事实,至少说明关羽善于因时制宜,随机应变。但是,关羽最终还是输了,输得很干净很彻底。关羽败亡,荆州丢失,意味着蜀汉北伐已经失去了基础。

随后,刘备发起了夷陵之战,意图夺回荆州,但被陆逊火烧连营,精锐尽丧。从此以后,蜀汉再也无力出川。诸葛亮和姜维的北伐,其实就是转移内部矛盾罢了。

这就是典型的穷兵黩武。蜀汉先于东吴十几年灭亡,诸葛亮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2024年5月20日于武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