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下正值苹果花、槐花盛开的季节,在经区崮山镇北虎口村蜜蜂养殖基地,成群结队的蜜蜂交织飞舞,在蜂箱周围进进出出,格外热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5月16日上午9时许,在蜜蜂养殖基地内,开蜂箱、取蜂脾、割蜂蜡、摇蜂蜜……养蜂人在蜂箱之间来回穿梭,与蜜蜂“争夺”蜂蜜,现场十分忙碌。“这是我们养蜂以来第二茬摇蜜,第一茬苹果蜜摇了400多千克,刚装瓶就被抢光了。”崮山镇南虎口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徐海威说。

这天是摇蜜的日子,崮山镇北虎口村、南虎口村和庙口村的3位村党支部书记又一次凑到了一起。“我们三个村位于库区里,不能随便搞工业项目,我们仨平时没事就凑一起研究,怎么发展生态项目,既不影响水库,又能给村集体增加收入。”崮山镇北虎口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邹平说,于是就有了这个养蜂基地。

据介绍,崮山镇共有2万亩林区,为发展农业产业,盘活林下经济,镇党委政府不断开思路、拓视野、学创新,多次组织各村党支部书记前往乳山等地参观考察林下经济发展项目,以实现村集体经济增收、群众致富“双赢”。

北虎口村、南虎口村、庙口村在前期学习、调研的基础上,找到契合点和融合点,依托林地资源丰富、植物繁花期较长的优势,在党建引领下,以产业为桥梁,通过跨村联建的方式积极探索生态产品价值转化,打造专属蜂蜜品牌。

“周围山多,槐树、果树多,我们就琢磨着养蜂。有苹果花、槐树花,能采两茬蜜,然后还能采百花蜜。”崮山镇庙口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王华伟说,三个人越琢磨越觉得这个项目可行。

于是,以村合作社入股的形式,各村拿出2.7万元,投入90个蜂箱。“养蜂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要随时查看蜜蜂的状态,既要提高蜂蜜品质,又要延长蜜蜂寿命,从而降低蜂损。”谈到养蜂注意事项,徐海威头头是道。为了养好蜂,产出优质蜂蜜,他们三人“四处求教”,下了不少功夫。

这一上午的摇蜜,90个蜂箱共产出500多千克槐花蜜。邹平、徐海威和王华伟喜上眉梢,算了一笔账:“加上这茬蜜,我们三个村投入的成本回来了,下一茬摇蜜就是净赚,90个蜂箱预计全年采收1600千克蜂蜜,每年可增收20万元,实现当年投资、当年增收。”

第一茬苹果蜜刚上市就销售一空,第二茬槐花蜜也在火热预定中。徐海威趁着三个人都在,忙拿出手机就蜂蜜的品牌又商量起来:“咱三个村都带个‘口’字,咱就叫‘口口传’怎么样,好东西口口相传。”……虽然是第一次养蜂,但徐海威、邹平和王华伟目光放得很长远。

“品质我们一定要把控好,这是我们一开始干就定下来的,做就好好做,把我们的品牌做出来。”邹平说,蜂场实行24小时全方位监控,存储期1个月,顾客可以随时查看所有记录,保证蜂蜜纯天然无添加。“等第二茬槐花蜜采完,我们这90个蜂箱就要‘移居’到淄博,去采荆花蜜,然后再回来采百花蜜。”徐海威说。

“今后我们会继续扩大养殖规模,延伸蜂产业链条,采取消费者‘认领一箱蜜蜂’的销售模式,提升消费者对原生态农产品的认同感,积极发展壮大蜜蜂养殖产业,持续带动村民增收致富。”邹平满怀希冀地说,“小蜜蜂”会成长为崮山镇乡村振兴路上的“大产业”,为乡村振兴和集体经济发展壮大增光添彩。

“去年有11个村、股份经济合作社联合搞种苗基地,今年这三个村做养蜂基地,我们支持和鼓励各村根据自身优势发展特色农业。”崮山镇副镇长王延芹说,崮山镇将继续立足各村优势资源,不断拓宽乡村振兴特色路径,做大做强村集体经济,让农民致富增收有底气,激发乡村振兴新活力。(Hi威海客户端记者 杨慧 通讯员 原丽芳/文 杨慧/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