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今天的张雍只有二十四岁,年轻得令人嫉妒。更令人嫉妒的是,除了年轻,他还有着名校光环与诸多著作及荣誉加身。从十七岁在著名的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诗集《过场》之后,“张雍”便逐渐成为了一个不可忽视的名字存在。只是,几年时间过去,“00后诗人张雍”成为了“00后影评人张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张雍:《过场》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7年版

二零二三年夏天,从中国戏曲学院戏曲文学系毕业、在影视公司摸爬滚打了一圈以后的张雍在历史悠久的中国电影出版社正式出版了人生里的第三本书、第一本电影评论集《少年的镜子》。这大概是国内第一本由00后正式出版的电影评论集,《少年的镜子》就这样带着青春气息登场。

张雍:《少年的镜子》

中国电影出版社 2017年版

“青春”是《少年的镜子》的最大底色,作者张雍足够年轻,点评的国内外电影也足够年轻。

从“藏地电影新浪潮领军者”万玛才旦的《气球》到青年导演梁鸣的《日光之下》,从探讨少年之爱的《请以你的名字呼唤我》再到气质严峻冷冽的格鲁吉亚电影《布莱顿4号》......这些风格迥异的作品对于张雍而言可谓是“来者不拒”,他以开放包容的心态和机智风趣的语言解读着这些作品,常有妙句出现,令人拍案叫绝。

阅读《少年的镜子》,令人感叹张雍的视野广阔的同时,也不由得会对其才气逼人感到欣羡。“后浪电影”在《少年的镜子》的豆瓣主页留下这样一句评语——“记得王小波在评价一部或一类电影时,那种思维的超前,带给一代又一代人思想的碰撞。而如今,让我们回归文字,与“影评”一同成长的00后张雍,用他最原始的对电影的热爱,真诚而有力量的思考,探讨70余部电影的艺术本质。”

虽然将张雍比作王小波不免有些“捧杀”的嫌疑,但至少在张雍的身上让我们看到一种可能——在众声喧嚣的年代,张雍以青春的姿态重新唤醒了电影评论的青春、重新唤醒了电影评论的尊严。

当众人翘首以待这位00后影评人下一部电影评论著作何时问世的时候,张雍出人意料地拿出来了《来路星光灿烂——回望20世纪80年代八一电影制片厂影片》。

张雍:《来路星光灿烂:回望20世纪80年代八一电影制片厂影片》

中国电影出版社 2024年版

这种出人意料既体现在这本书距离《少年的镜子》的出版只有不到一年的时间,也在于相比于《少年的镜子》对流行时尚的电影作品的关注,《来路星光灿烂》则是影评人张雍对于曾经作为“四大电影厂”之一的八一电影制片厂在20世纪80年代出品的影片的“回望”。

显然,这是一个“吃力不讨好”的做法。如果说《少年的镜子》让人们感受到了张雍的才华以及对电影的热爱,那么《来路星光灿烂》则将这位00后影评人的理想主义体现得淋漓尽致。对于张雍来说,他完全可以继续选择将全部精力关注到当下的电影作品,这很容易为他带来“名利双收”。但是他却选择了一个如此冷门的选题,选择了一批如此冷门的影片。

在《来路星光灿烂》一书里,张雍对八一电影制片厂在20世纪80年代出品的影片进行了深入剖析。在完成了某种电影史意义上的脉络梳理的同时,也帮助着今天的观众认识并且发现了许多作品的价值与意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来路星光灿烂》扉页

在阅读《来路星光灿烂》的过程里,影评人张雍如同是一位导游,带领着读者们浏览了一段八一电影制片厂的历史与辉煌。这段历史与辉煌曾经落满了灰尘,张雍用他的《来路星光灿烂》耐心拂去了这些灰尘,再次让这些作品在当下重获“星光”。当然,透过《来路星光灿烂》,也或多或少可以看出张雍作为新一代电影人向前辈致敬的意味。

庆幸,在这样一个众声喧嚣的年代,我们还有张雍这样愿意坚守理想主义的青年影评人,愿意不计功名利禄、选择逆流而上去发掘中国电影史长期忽略的一些角落。也正因如此,我们也有足够的信心去期待着张雍在未来成长为电影届的一代宗师。

让我们祝福《来路星光灿烂》可以遇到属于它的读者,也祝福影评人张雍在未来星光灿烂。

张雍简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张雍,出生于2000年2月10日,河北乐亭人。

青年诗人电影人、艺术评论人

曾就读于中国戏曲学院戏曲文学系(戏曲文学专业)

现就读于中国人民解放军国防大学军事文化学院(军事影视研究专业)

曾在影视公司担任影视策划,从事影视项目研发及剧本评估工作

目前主要从事文学、戏剧与舞蹈、电影与摄影的创作、研究与评论

曾获第四届北大培文杯全国一等奖

主要作品有诗集《过场》(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且问永恒》(河南人民出版社);

电影评论集《少年的镜子》(中国电影出版社)、《来路星光灿烂——回望20世纪80年代八一电影制片厂影片》(中国电影出版社);

电影剧本《戏剧系》、《拜访回忆》、《丑闻缠身的我》;

舞蹈剧本《燥热午后的春梦一场》

创作不易,感谢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