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北区概况

来源:贵港市港北区地方志编纂委员会办公室享

微信头

港北区位于贵港市中部郁江之北,是贵港市中心城区和主要党政机关所在地,全市政治、经济、文化、信息中心,太平天国翼王石达开的故乡。东邻桂平市,南与港南区隔郁江相望,西连覃塘区,北接来宾市武宣县。境域北部以低山、丘陵为主,莲花山脉横亘北部,主峰平天山海拔1157.8米,为境内最高峰;南部为冲积平原,属广西最大的浔郁平原中部。区域处于珠江三角洲和大西南之间的过渡带,城区位于南宁、柳州、北海、梧州4个城市的几何中心,黎湛铁路复线、358国道、贵隆高速公路、梧贵高速公路、南广高速铁路、西江黄金水道交汇于城区,华南地区最大内河港口——贵港港坐落城东。是广西重要的无公害优质谷、荔枝、龙眼等生产基地和金银矿开采基地,富硒米、富硒茶、富硒鱼等富硒农产品享誉区内外,素有“广西粮仓、鱼米之乡”之称。辖5个街道、4个镇和2个乡,36个居民委员会、101个村民委员会。行政区域面积1096.55平方千米。港北区人民政府驻布山街道荷城路1128号。港北区户籍人口77.99万人,其中农村人口36.84万人、城镇人口41.15万人,人口自然增长率14.56‰。

2023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387.97亿元,同比增长2.9%。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31.50亿元,第二产业增加值121.87亿元,第三产业增加值234.60亿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79.98亿元,同比增长1.4%。外贸进出口总额16.57亿元,其中进口总额14.05亿元、出口总额2.52亿元。实际利用外资155万美元。一般公共财政预算收入7.51亿元,一般公共财政预算支出27.26亿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1647元,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1743元。港北区2023年先后获评中国践行绿色发展“新标杆”城市、全国节水型社会建设达标县(区)、全国村庄清洁行动先进县、2023年消费品工业“三品”战略示范城市、自治区乡村振兴改革集成工作先进县,入选自治区粮食主产县激励名单、自治区移风易俗试点县(市、区)名单。

矿产资源

来源:贵港市港北区地方志编纂委员会办公室信

头条

港北区发现的矿产种类13种,其中探明并经上级批准列入广西储量表的矿种6种。矿产地(矿点)17处。中型矿床2处,分别为港北区龙头山金矿区和港北区旺华石灰岩矿区。探明的主要矿产铜、铋、金、银、铅、锌、硫铁矿、石灰岩、砂岩、粘土和铝土矿等。优势矿种有高铁三水铝土矿,有储量大、分布广的石灰岩、白云岩矿。有可供规模开采的金银矿、铅锌矿、铜矿花岗岩矿、粘土矿、矿泉水,还有丰富的石英砂岩(砖瓦用页岩)矿等。港北区开发的矿产有:金、铅、锌、硫(与锌共生)、建筑用石灰岩、砖瓦用页岩等6种。其中金、建筑用石灰岩、砖瓦用页岩已形成一定生产规模。

地理位置

贵港市港北区位于广西东南部,是贵港市主要党、政机关所在地,全市政治、经济、文化、信息中心。境域介于东经109°25′59″~109°51′54″、北纬 23°02′08″~23°25′54″之间。东邻桂平市,南与港南区隔郁江相望,西连覃塘区,北接武宣县。港北区区位优越,交通便捷,处于珠江三角洲和大西南之间的过渡带与南宁、柳州、北海、梧州四大城市的几何中心,距4个城市均在200公里左右,黎湛铁路复线、358国道、梧贵高速公路、贵隆高速公路、南广高速铁路、西江亿吨级黄金水道交汇于辖区,西南、华南地区最大的内河港口贵港港坐落城东。

地质地貌

港北区位于广西“山字”型构造前面弧顶区东南翼及东南华夏系构造的一部分。区域性地质构造有:龙山鼻状背斜、贵港向斜构造和东南部北东向蒙圩—木梓“多字”型褶断区。地处广西弧形山脉前坳陷,境内地形主要为低山和平原,地势西北高东南低,西北有群峰叠起的莲花山脉拱卫,主峰大平天山海拔1157.8米,为境内最高点。东南部平原沿河流发育,呈宽长带状,一般海拔在100米以下,属广西最大的平原“浔郁平原”,土壤肥沃,适宜农业生产,是广西粮食和蔗糖的主要生产基地,有广西粮仓之称。境内最大河流郁江自西向东流经境域南部,长约38千米。

宗教

港北区宗教教派主要有佛教、天主教和基督教。具有登记备案宗教活动场所6个。其中,寺观教堂2个;固定处所4个。教职人员共9人:比丘尼2人,神父1人,传道1人,修女4人,长老1人。宗教界人士担任市政协委员2人,区政协委员1人。

语言

港北区主要语言有汉语和壮语,汉语中包含土白话(俗称贵县话)、客家话和普通话。港北区各民族语言相互渗透影响,群众通用的交际语言主要是土白话和普通话。机关、学校和企事业单位普通话比较普及,举行大型活动都是使用普通话。港北区的壮话属红水河土语区的北壮,语法结构与各地壮族方言基本相同,由于壮、汉两族人民长期聚居,受粤语影响,借词绝大部分都取粤方言音,语音、语调上也受粤语一定的影响。港北区的壮话可分奇石、中里,大圩、庆丰,港城、根竹几个方言区,各方言区的语法特点基本相同,语音、语调小有差异,不影响交谈。港北区土白话(俗称贵县话,以贵城街话为代表)属粤语音系,但吐字发音与粤语有很大差别,上至南宁、下至广州,沿江各大城镇中,以贵城街道的土白话与广州话差别最大,与普通话差别更大。讲贵县话者主要分布于贵城街道、庆丰镇、大圩镇等。客家话俗称“麻介”,讲客家话的主要分布大圩镇、庆丰镇、武乐镇、根竹镇四个乡镇,港城街道、中里乡、奇石乡等乡镇亦有零星分布。

民族

港北区是多民族聚居的地区,主要世居民族有壮族和汉族。港北区总人口数有757929人,各少数民族人口为308927人,占总人口40.8%。少数民族主要有壮、瑶、苗、侗、仫佬、毛南、京、回、彝、水、仡佬等28个民族。在少数民族人口中,壮族302986人,占全区人口39.9%,壮族人口占总人口1/3以上的乡镇有港城街道、大圩镇、庆丰镇、中里乡、奇石乡,其中中里和奇石2个乡壮族人口占98%以上。

港北区行政区划

港北区是1995年10月经国务院批准贵港市由县级市升格为地级市而新设立的一个县级行政区,于1996年6月24日正式挂牌成立,辖贵城、港城、庆丰、大圩、武乐、中里、奇石、根竹、覃塘、黄练、东龙、三里、五里、石卡、蒙公、山北、古樟、振南、大岭19个乡(镇),辖区总面积2594平方千米。区人民政府驻贵城镇县东街(原贵县人民政府驻地)。1996年6月18日,为方便管理和有利于城区建设,将港南区南江村委会、木松岭居委会、八塘镇的高北、大新,新塘乡的大郑、西村、乌桕、山边、三平、三岸、陈村,横岭乡的新陆、苏湾、新蒙、湴村等15个村公所(居委会)划归港北区贵城镇管理。1996年7月1日,覃塘管理区挂牌成立,作为港北区的派出机构,管理覃塘、黄练、东龙、三里、五里、石卡、蒙公、山北、古樟、振南、大岭11个乡(镇),管理区办事机构驻覃塘镇。2001年2月,原属港北区贵城镇的木松岭居委会、南江村等15个村(居)委会划归港南区管辖。2003年3月6日,国务院批准(国函〔2003〕37号)调整港北区行政区划设立覃塘区,将港北区的覃塘镇、黄练镇、东龙镇、三里镇、五里镇、石卡镇、蒙公乡、山北乡、古樟乡、振南乡、大岭乡划归覃塘区管辖。调整后,港北区辖贵城、港城、庆丰、大圩4个镇和武乐乡、根竹乡、中里乡、奇石乡4个乡。2005年,撤销贵城镇,设立贵城街道。2015年3月,撤销根竹乡,设立根竹镇。2016年3月,撤销武乐乡,设立武乐镇。2017年12月,撤销港城镇,设立港城街道。调整后,港北区辖贵城、港城2个街道,大圩、庆丰、根竹、武乐4个镇,中里、奇石2个乡。2023年8月,港北区新增三个街道。新增的三个街道是:荷城街道、布山街道、西江街道。新增后,港北区辖5个街道、4个镇和2个乡,36个居民委员会、101个村民委员会。辖区总面积1096.55平方千米。区人民政府驻布山街道荷城路1128号。

港北区政区一览表

总计

4镇2乡5街道36社区101村

贵城街道

11个社区

凤凰、西五、县东、永新、三合、东湖、登龙桥、震塘、东港、南平、高铁

港城街道

1个社区

平富

10个村

龙井、富岭、石寨、麻山、樟村、旺岭、群山、猫儿山、东山、旺华

荷城街道

7个社区

荷城、龙圣、八一、棉村、安居、中山、郁林

布山街道

6个社区

金港、六八、蓝田、木兰河、港宁、布山

西江街道

9个社区

马草江、石羊塘、小江、西江、新华、石鼓江、贵糖、新城、白沟井

大圩镇

1个社区

大圩社区

18个村

大圩、新建、上莲、寻杨、长安、石古、永福、何村、解放、东篁、东堂、乐塘、中西、大仁、仁心、甘岭、永隆、民乐

庆丰镇

23个村

新圩、六松、太同、思平、高桥、覃山、鄱岭、太兴、青岭、夏里、新塘、延塘、白塘、石卓、河龙、联塘、鹤林、中龙、杨林、万新、都炉、罗碑、东碑

根竹镇

1个社区

幸福社区

8个村

湴田、新民、泗民、根竹、江口、三民、民权、汾水

武乐镇

8个村

武乐、逢宜、吉斗、东南、胜岭、水石、长城、江城

中里乡

23个村

三陵、龙山、平陆、双古、平山、秀地、陈轩、铁岭、新村、公王、山花、六田、福团、六台、寺阳、中里、吉龙、金良、山鹤、平安、塘河、坦阳、银村

奇石乡

11个村

山乐、兴中、新清、红江、奇石、平治、福田、六马、桂中、达开、古龙

港北区历史沿革

微信头条

秦始皇三十三年(公元前214年),秦朝统一岭南地区,设桂林、象、南 海三郡,其中桂林郡的治所在布山县(在今贵港市)。汉高祖三年(前204),改桂林郡为郁州,布山县属郁州。汉武帝元鼎六年(前111),改郁州为郁林郡,郡治布山县。南朝宋、齐时期(420—502),置布山、郁平、怀安三县,属郁林郡,其地均在今贵港市。南朝梁、陈(503—589)时期,布山县仍沿袭原称,郁平县改为郁林县、怀安县改称怀泽县,另置龙山县(治今港北区中里乡,以龙山为名),4个县均在今贵港市,属南定州,布山县属尹州。陈末,龙山县依旧隶郁林郡。隋大业二年(606),布山、龙山、武平、怀泽四县并称郁林县,与马度县同属广州。此后布山县之名不再沿用。唐武德四年(621),置南尹州,领郁林、马岭、安城、郁平、石南、桂平、岭山、兴德、潮水、怀泽10个县,治郁林县(在今港北区东南古城)。贞观八年(634)改南尹州为贵州(贵港市港北区北山古名宜贵山,故名 ),州治郁林县(在今贵港市城 区)。天宝元年(742),贵州改为怀泽郡。乾元元年(758),怀泽郡复改为贵州。唐末,贵州实辖郁林、怀泽、潮水、义山 4个县。唐元和年间,郁林县迁治江北(在今港北城区)。宋末,贵州实领郁林县。元大德九年(1305),郁林县废入贵州。明洪武元年(1368),贵州改隶浔州路。洪武二年,贵州降改为贵县,隶浔州府。清因之。民国2年(1913)7月,贵县隶属郁江道。次年 6 月,改隶苍梧道。民国16年(1927),贵县隶属广西省。民国19 年(1930)3月,贵县属苍梧民团区。民国21年(1932)4月,贵县改属梧州民团区。民国23年(1934)3 月, 贵县改属梧州行政监督区。民国25年(1936)7月,贵县属浔州行政监督区。民国29 年(1940)4月,贵县改属第五行政监察区。民国31年(1942)3月,贵县改属第三行政督察区。民国36年(1947)4月,贵县改属第九行政督察区。1949年12月,贵县属郁林专区。1951年7月9日,贵县改归南宁专区。次年8月11日,贵县改属宾阳专区。同年,贵县改属容县专区。1958年7月19日,贵县改属玉林专区。1971年,贵县改属玉林地区。1988年12月27日,撤销贵县,设立贵港市(县级),由玉林地区代管。1995年10 月,设地级贵港市,隶属广西壮族自治区,并置辖港北区、港南区和平南县,代管桂平市。其中,贵港市及其港北区治贵城镇,港北区因位于贵港市北部、郁江北岸得名。2003年3 月6日,港北区析分出覃塘区。

来源: 贵港市港北区地方志编纂委员会办公室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