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多玩具公司正在冲刺港股IPO。

5月17日,布鲁可集团有限公司(下称“布鲁可”)向港交所递表,由高盛和华泰国际担任联席保荐人。

据弗若斯特沙利文,布鲁可为中国最大的拼搭角色类玩具企业。2023年在中国的市场份额达到30.3%,高于排在第二的万代南梦宫(20%)和第三的乐高(14.8%)。

布鲁可的创始人朱伟松为游族网络(002174.SZ)的联合创始人,持股56.03%。

截至目前,布鲁可共经历了三轮融资,外部股东包括云锋基金旗下的Yunfeng Blocks持股3.15%;高榕资本旗下Gaorong BLK Holding Limited持股1.6%。

按2024年布鲁可的股份交易价格32.27元/股、总股本2.23亿计,布鲁可的最新估值达到72亿元。

2022年之前,布鲁可还是一家专做低龄儿童积木玩具的制造商。2021年其实现营收3.3亿元,第三大客户的主营业务就是母婴童商品零售。

但在出生率下降的背景下,布鲁可做低龄婴幼儿积木玩具的市场空间有限。

于是在2022年,布鲁可开始面向6岁至16岁以及16岁以上的儿童、青少年制作玩具,将奥特曼、变形金刚等经典IP做成“拼搭角色类玩具”,成为创始人朱伟松口中的新品类“积木人”。

截至2024年3月31日,布鲁可有391款在售SKU,其中面向6岁以下儿童的有130款、6-16岁的243款、16岁以上的有18款。

相较万代的产品,布鲁可卖得要更便宜。

其在招股书中自称产品“极具性价比”:大众价格带定价39元,平价价格带定价19.9元。

信风(ID:TradeWind01)查询天猫平台显示,相似规格的万代奥特曼积木产品定价约是布鲁可的二倍。

由此,有IP傍身的布鲁可走上了增长的快车道。

2023年,布鲁克实现营收8.77亿元,同比大幅增长169%;剔除可转换可赎回优先股公允价值变动以及股份支付薪酬影响的经调净利录得0.73亿元,同比扭亏。

分渠道来看,布鲁可主要通过经销商拓展线下渠道。

2021年至2023年,其线下渠道营收占比不断提高,随着经销商数量从226家增至418家,布鲁可经销商渠道的营收占比也从34.2%提高至83.6%,另一线下委托销售渠道从11.5%降至4.1%;线上渠道则从51.8%降低至12.1%。

截至今年一季度末,布鲁可已通过380名经销商已覆盖超14万个线下网店。

分产品来看,拼搭角色类玩具在刚推出的2022年就能为布鲁可贡献1.18亿元营收,占比36.1%。到了2023年,这类产品就实现了对积木玩具产品的反超,贡献7.79亿元营收,营收占比高达87.7%。

分IP来看,2023年布鲁可拼搭角色类玩具业务超九成营收由奥特曼、变形金刚等授权IP贡献;自有IP仅占比8.3%。

布鲁可由此得以根据奥特曼等经典IP形象对产品系列进行更新迭代,稳定创收。

以奥特曼IP为例,2022年至2023年两年间,布鲁可的奥特曼产品以每年更新5个系列的速度上新,销量逐渐增加。

截至2024年5月10日,去年四季度上新的奥特曼第十系列的销量就达到423万件,相比上一系列增长45.8%。

一直以来,玩具行业的痛点在于每出一个系列的新品都要重新开模,由此产生大量成本。

但由于布鲁可拼接类玩具的主体结构相同,标准化的主体结构零件甚至可以在不同IP系列产品中复用。随着布鲁可销量的逐渐提高,其在生产端的规模效应也开始逐渐显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2021年至2023年,布鲁可的毛利率分别为37.4%、37.9%和47.3%,在今年一季度,其毛利率进一步提升至52%。

不过布鲁可在2023年IP授权预付费用占营收比例低于泡泡玛特(9992.HK)的情况下,由于营收规模还不到后者的六分之一,其毛利率仍低于泡泡玛特60%左右的水平。

归根结底,布鲁可在过去一年实现业绩大幅增长的行业背景是,2023年以来“口红效应”引发的悦己消费风起。

这带动潮玩龙头泡泡玛特的业绩在2023年创下历史新高,名创优品(9896.HK)CEO叶国富则在今年顺势将旗下潮玩品牌TOPTOY的开店目标翻了一倍。

将目标消费群体定位到更广的年龄圈层的布鲁可,或可有望受益于这一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