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一直以来,线下投放广告是一个黑匣子。线下人群太分散,渠道人流不可控、难识别也难追踪。如何找到一个合理的投放逻辑,更加精准地投放自己的广告,几乎是所有企业面临的课题。

本文分享几个逻辑,期望能够带来启发。

01

针对同一类型客户的“异时空”投放

以珠海长隆欢乐世界投放上海动物园地铁为例

常规视角看,珠海的旅游项目怎么在上海景点附近投放广告?相距这么远,不可能马上说服上海游客立即前往珠海,这其中的逻辑是什么?

珠海长隆欢乐世界的真正目的:不是为了在当时从上海景点撬走游客,而是考虑到出现在上海这个景点的游客,也很有可能会来珠海长隆欢乐世界,他们属于同一客户。当前没来没关系,珠海长隆欢乐世界投放的是“未来”。未来有一天,下一个目的地很可能就是珠海。

02

针对同一消费水平的“异地用户”投放

以新天地马当路户外广告

在上海,时有世界级奢侈品牌的限时快闪空间活动,举办的地点可能在苏州河、在滨江、在浦东郊外……但是它们却几公里、十几公里远的新天地马当路投放路牌广告,而不是在活动举办地附近,为何?

这条马路户外广告牌常年被LV集团全包,广告牌从soho复兴广场一直延伸到新天地、四季酒店、K11艺术购物商场……其中的逻辑是抓住同消费水平的用户。

另一个例子是黄天鹅可生食鸡蛋。

跟普通鸡蛋相比,可生食鸡蛋价格很高,大部分消费者承担不起。此时黄天鹅选择在盒马鲜生附近的社区投放电梯广告,这些社区的居民通常消费水平高,对食材挑剔、对价格不敏感,和黄天鹅是同一消费水平人群

03

对非地标的“地标式投放”:

以通往迪士尼的上海地铁11号线为例

上海有20条地铁线在运行,为什么迪士尼中意投放11号线?

常规视角看很难理解:坐11号线前往迪士尼的大多已经购票了、已经成功成为了迪士尼的用户,为何有限的广告费用不投放到其他线路,吸引更多其他区域的人群呢?

这里至少有两个逻辑:

第一条也是最重要的一条:将地铁11号线进行“包车广告投放”,打造通往迪士尼的11号线,实际上是将11号线作为了一个“地标”,通过11号线面向全城做广告,让市民印象中将11号线成为了迪士尼的专有资产,表面是条地铁,实际是迪士尼交通地标

第二个逻辑是,将11号线打造为迪士尼用户体验的一部分——这点并非为了获客,而是为了品牌体验。

于前往迪士尼游玩的游客而言,乘坐11号线、坐上迪士尼专列、可以“提前”感受迪士尼的氛围和体验;对一天游玩之后要离开迪士尼的游客,也依然能够在离园之后,在地铁线路段继续获得迪士尼的“关照”

PS:这条线路并非为了吸引11号线上的乘客前往迪士尼。如果只是这样思考就狭窄了,上海市民或者来上海的游客,并不会因为不是靠近11号线而感到前往迪士尼不便;而且这样思考无法解释为何不吸引其他区域线路的乘客。

关于品作

品作2019年上海创立,国内首创心智品类咨询,是一家品类发明&辅导公司,致力于突破常规的市场品类,创造基于顾客的心智品类,帮助顾客选择,为合作伙伴立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