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观潮】

原标题:鼓励电动自行车产业打造绿色供应链

工人日报-中工网记者 赵昂

从本月开始,由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国家消防救援局发布的《电动自行车行业规范条件》正式实施,根据该规范条件,有关方面“鼓励企业参与电动自行车行业绿色制造相关标准制修订工作,建设绿色工厂,生产绿色设计产品,打造绿色供应链”。

我国是电动自行车生产和消费大国,根据工信部数据,当前全社会电动自行车保有量已经达到3.5亿辆,去年全国规模以上企业累计生产电动自行车4228万辆,电动自行车已成为消费者短途出行的重要交通工具之一。正因如此,不少投资者对电动自行车行业也较为看好,天眼查数据显示,截至目前,我国有电动自行车相关企业81.1万余家,其中今年1月~4月新增注册企业5万余家。

事实上,随着收入水平的提高,以及交通出行方式的多元化便捷化,消费者对于电动自行车的需求不再局限于“有”,而是着重于“优”。过去,很多消费者看重的是电动自行车的便捷性和经济性,而现在,不少消费者不论是首次消费还是更新消费,都更为看重品质。而这也是当下电动自行车产业存在的短板,一方面,产业集中度有限,仍然呈现“小、散”状态;另一方面,部分企业研发能力和产品质量保障能力有限。

更为关键的是,随着电动自行车相关标准的执行,行业日益规范。在这样的情况下,行业竞争自然加剧,企业呈现分化态势,小品牌的市场空间日渐缩窄,不得不降价求市场,但降价之后能否确保生产质量就成了未知数。而对于资金更加充沛的大品牌来说,不仅有更多力量进行产品提质升级,也有更多资源去布局市场,甚至是进军海外市场。

换言之,标准化、规范化正在促使电动自行车产业整体加快转型升级,轻量化、智能化、网联化的电动自行车产品是未来的市场趋势,也是行业内相关企业需要努力的方向。

在转型过程中,企业需要在推动电动自行车智能制造、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标准化水平的同时,也需要提升相应管理水平,并推动产品从研发、生产到销售、售后在内的全流程数字化升级。当然,在这一过程中,有关部门也需要加强对电动自行车从生产、销售到使用过程中的全流程监管,特别是有效推动电池信息溯源管理,以及加强对电动自行车及蓄电池全生命周期的安全监控管理,确保电动自行车的生产和使用安全。

来源:中工网-工人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