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厚文强工·问郑】系列报道

【厚 文】遇故知

潘安:名字就是美男“形容词”

核心提示

郑州是华夏文明的重要发祥地,中国八大古都之一,灿烂的中原文化,造就了一代又一代的杰出人物。黄帝、许由、列子、刘禹锡、李商隐……他们以绝代风华光照时代,铸造着郑州的传统文化和人文精神。同时,郑州是九大国家中心城市之一。当前,郑州正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指示批示精神,全面落实中央决策、省委要求,大力发展新质生产力,经济社会跑出了高质量发展的加速度。

本报特推出【厚文强工·问郑】系列报道,通过对和郑州有关历史名人的故里实地走访和现实价值挖掘,展示郑州悠久厚重的历史文化底蕴,同时,对郑州工业、郑州品牌进行深入报道,展现郑州发展新质生产力、强产业促发展的实力与活力。

策划:卢士海

统筹:程玉峰

执行:孙新峰

中国历史上的美男成千上万,何以潘安成为美男的代名词?你可知,为了纪念他,中牟县在老城区建有潘安主题文化公园。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伫立在中牟潘安公园的潘安塑像,述说着他的文采风流

潘安,又名岳,字安仁,荥阳郡中牟县(今河南省中牟县)人,西晋时期文学家,政治家。有《秋兴赋》《西征赋》《悼亡诗》等传世。潘安作为名人,他的“美”“才”“勤”“情”被后人广为颂扬。

玉树临风 容貌俊美

潘安有“中国古代第一美男”之称。

《世说新语》记载:“潘岳妙有姿容,好神情。少时挟弹出洛阳道,妇人遇者,莫不连手共萦之。”当时的洛阳城是一座繁华都市,车水马龙。当女孩们看到潘安的绝美姿容,都不能自拔,手挽手围着不让走,纷纷丢水果表达爱慕。就连老妇人也为之着迷,潘安每次都能满载而归,这一幕一时传为佳话。

潘安明明可以靠脸吃饭,但是他偏偏还才华傍身——当时文学界的领军人物非他莫属,与陆机并列魏晋一流的文学家,文学作品中常用“陆才如海,潘才如江”来形容,可见后世对他们的推崇。

潘安善于写词,而且造句工整,读起来朗朗上口,韵律齐整,尤其擅长抒发哀思之情。作为西晋文学的代表,潘安作品丰富,有《悼亡诗》《秋兴赋》《闲居赋》《狭室赋》等,对后世影响很大。

政绩卓著 至孝至纯

潘安做河阳(今焦作孟州和洛阳吉利区)县令时,此地贫瘠,人民困苦,山地众多。他结合当地地理环境和现实,提出种植桃树李树。此举不但弥补了粮食的不足,还增加了农民的收入,人们用“河阳一县花”等代称潘安。

潘安治理河阳十分出色,老百姓十分拥戴。有数位老翁受众乡亲之托,献翠柏一株,并附五言诗一首:“根深枝叶翠,河阳百姓心。岁岁盼峥嵘,代代留芳馨。”潘安看完十分高兴,挥锨挖坑,浇水施肥,将翠柏种到官衙前面,并在翠柏前立誓做清廉官员。

另外,潘安孝顺母亲的故事也记载于《二十四孝图》第十一章:“弃官奉亲”。他不仅至纯至孝,而且与妻感情甚笃,传为佳话,后人用“潘杨之好”来形容恩爱夫妻。

留根铸魂 赓续文脉

名人文化是一个地方不可或缺的资源,她为地方“留根铸魂”。保护名人文化资源对延续文化命脉,赓续地方记忆,塑造区域文化个性,至关重要。

中牟县十分注重对潘安文化的挖掘传承,除建有潘安文化主题公园外,还举办“潘安”文学奖,创作大型历史剧《花县令》,“潘安的传说”列入省级非遗项目……就在5月18日,中牟县在“2024城市品牌论坛”作主旨推介时,开场白就是“潘安故里在中牟……”

早晨,走进潘安文化主题公园,秋星楼、揽翠亭、桃源亭、清风榭等,在晨曦的映照下,更加妩媚多姿。晨练的人们三五成群分布在广场四周,打太极的、扭秧歌的、跳广场舞的……沿园区道路蜿蜒东行,花县堂前游人如织,观景亭里字正腔圆,弦乐阵阵,好一派悠然的和谐景象。

本报记者 卢文军 文 唐强 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