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优秀案例推介

苏州文物建筑保护利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2020年,苏州被列入首批国家文物保护利用示范区创建名单。3年多来,我市紧扣示范区建设要求,生动践行“保护第一、加强管理、挖掘价值、有效利用、让文物活起来”的新时代文物工作方针,通过理念创新、制度创新、模式创新,深入推进示范区建设各项任务落地落实,推动文化资源转化为文化资本,实现文物“活”起来。

畅园、五卅路历史街区

潘祖荫故居、平望·京杭大集

苏纶纱厂旧址等19个项目

入选苏州文物建筑保护利用优秀案例

苏州文物建筑保护利用优秀案例推介

第十九期,也是本次专题的最后一期

推介的优秀案例是

吴中区预防性保护项目

先进的预防性保护实例

案例概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2021年2月,国家文物局批复同意了苏州市吴中区文物建筑预防性保护工作方案,吴中区成为全国首批、江苏省唯一入选的国家文物局文物建筑预防性保护试点项目管理单位。预防性保护是一种先进的文物保护理念,以防患于未然、防微杜渐和治小病防大病为宗旨,主张日常维护胜于大兴土木、灾前预防优于灾后修复,是一种融合系列管理、技术和研究进行系统化保护的策略。

实施原则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 预防性保护单位情况简介

01

坚持预防为主原则

树立预防性保护的理念,将古建筑勘察与监测、巡查、日常检修维护、专业检修等工作作为重要职责,及时发现、记录、汇报和妥善处理古建筑病害,保持古建筑整洁、安全、稳定的良好状态,避免小病拖成大病、小修拖成大修。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预防性保护流程图

02

坚持最小干预原则

在预防性保护工作中,应尽量减少对文物本体及其周边环境的人为干预和影响,必须采取的干预措施应以延续现状、缓解损伤为主要目标,且只用于最必要的部分。一切技术措施应当不妨碍再次对古建筑进行保护处理,避免过度维修、过度使用、管理不善对古建筑造成不可逆转的损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线垂测量

03

坚持抢救第一原则

在巡查过程中发现影响古建筑安全的情况时,应按照预防性保护规程要求的程序尽快采取必要的保护措施,排除致病因素,减缓病害蔓延,确保文物安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屋面除草

亮点一

巡查机制

巡查机制分为四种类型,分别为日常巡查、定期巡查、灾害巡查以及社区巡查。预防性保护重在预防,巡查机制的建立,可周期性对其进行检查,做到早发现早处理,有效防止残损恶化,延长文物的使用寿命及修缮周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检查构架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定期巡查

亮点二

常规性检修排除隐患

常规性检修是一季度一次的检修;在巡查中,发现部分问题,无需立即处理,或受现场条件限制无法及时处理的残损(日常及社区巡查中,对无需立即处理的残损进行重点巡查,发现残损劣化加速或可能引起其他残损则及时处理)。在每季度的常规性检修中进行处理,以最小干预的检修维护及时排除隐患,延长文物建筑的修缮周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门窗检修后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局部维护过程

亮点三

归档总结形成体系

巡查中对古建筑保存现状、病害和受损情况等拍照、记录,现场填写报表,整理相关文字及影像资料存档。对监测位置数据进行记录比对,分析发展趋势,以制定相应对策。针对已实施的保护措施,也进行相关数据记录,包括实施范围、实施内容、采取措施、实施前后对比等。每次巡查及预防性保护措施实施结束后编制巡查、检修报告。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部分报告节选

亮点四

制定预案保障安全

根据国家文物局《文物建筑预防性保护方案编制导则(征求意见稿 2020)》的要求,同时结合《安全生产法》《突发事件应对法》《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条例》的有关规定,针对春在楼、轩辕宫正殿、东山民居(怀荫堂、明善堂、凝德堂)三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编制了应急预案。主要目的是在发生险情时,确保文物安全、人员安全。抢险施救与报告同时进行,逐级报告,首先接报,就近施救,各单位共同管理,分级负责,密切配合。预防性保护实施期间,由施工单位编制具体应急预案,对全体施工人员组织培训,公布抢险救援电话和应急预案各负责人联系电话。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作为全国首批、江苏省唯一入选地区,吴中区成为国家文物局推进文物建筑预防性保护的先行者,在两年实施期内,对相关点位实施前期保养、常规性保养、巡查评估、预防性保护、资料整理等措施,及时处理文物保护单位存在的轻微病害及残损,最大限度减少了不可移动文物价值及真实性损失,延长了文物建筑修缮周期,并通过实施工作,总结出保护手段更为恰当、实施流程更为规范、工作内容更为细致、档案资料更为详尽、工程经费更为合理的预防性保护工作制度。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文来源于“苏州市文广旅局官微”,侵删)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文物平安立场

文物平安投稿:wenwupingan@126.com

文物安全,社会参与,人人尽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