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绝·老去那能复种花

春事何须羯鼓忙,只教红紫殿年芳。

老夫日醉花前酒,风味依然是故乡。

首句“春事何须羯鼓忙”,诗人以反问的方式开头,提出了“春天的景象何须用羯鼓催促来衬托”的疑问。这里的“羯鼓”是唐代的乐器,唐玄宗好羯鼓,自制〈春光好〉一曲,临窗击鼓而柳杏吐蕊,亦即“羯鼓催花”典故。诗人借此表达了对春天自然景色的赞美,认为春天的美好无需人为的喧闹来衬托,它本身就足够美丽和动人。

次句“只教红紫殿年芳”,诗人进一步描绘春天的景象,用“红紫”来指代春天的花朵,这些花朵在春天的阳光下竞相绽放,宛如为这一年的美好时光加冕。这里的“殿”字,可以理解为“彰显”或“装点”,进一步强调了春天花朵的美丽和生机。

第三句“老夫日醉花前酒”,诗人将视线转向自己,描述了自己每天在花前饮酒的情景。这里的“日醉”表达了诗人对酒的喜爱,也暗示了他对时光流逝的无奈和感慨。他每日沉醉在花前酒中,似乎想要用这种方式来忘却岁月的无情。

最后一句“风味依然是故乡”,是全诗的点睛之笔。诗人在酒醉花前之际,依然能感受到故乡的风味。这里的“风味”不仅指食物的味道,更包含了故乡的风土人情、生活习惯等。诗人虽已老去,但心中对故乡的眷恋和思念却从未改变,这也是他每日醉在花前酒中的原因。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七绝·老去情怀异少年

春来花草竞芳妍,老去情怀异少年。

惟有姚黄与魏紫,还将颜色媚风烟。

首句“春来花草竞芳妍”,描绘了春天万物复苏、百花争艳的景象。这里用“竞芳妍”来形容花草的美丽和生机勃勃,营造了一种明媚、热烈的氛围。

次句“老去情怀异少年”,笔锋一转,将焦点从春天的花草转移到诗人的心境。诗人感叹自己已不再是年轻时的模样,情怀也发生了改变。这里的“异少年”表达了诗人对年轻时的怀念,也暗示了岁月无情,人生易老。

后两句“惟有姚黄魏紫,还将颜色媚风烟”,诗人以姚黄和魏紫两种名贵的牡丹为例,进一步表达了自己的感慨。尽管时光流逝,岁月无情,但姚黄和魏紫依然保持着它们的美丽和魅力,它们的颜色依然能够媚惑风烟。这里诗人借花喻人,表达了自己虽然老去,但内心依然保持着对生活的热爱和追求。

整首诗通过描绘春天的花草和诗人的心境,表达了对时光流逝和人生变迁的感慨。诗人用细腻的笔触描绘出春天的美丽和生机,同时也表达了自己对过去的怀念和对未来的希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七绝·姚黄魏紫亦诚嘉

姚魏徒劳数品题,未应绝色擅春蹊。

何人白首金闺里,犹傍蜂房蝶舍栖。

首句“姚魏徒劳数品题”,诗人开篇即点明主题,认为对姚黄和魏紫这两种牡丹的赞美(品题)是徒劳的,因为它们的美丽和魅力是无法用言语完全表达的。这里的“徒劳”并不是贬低,而是强调它们的非凡之美。

次句“未应绝色擅春蹊”,进一步强调了姚黄和魏紫的美丽。诗人认为,它们并非只是简单地占据春天的道路(春蹊),而是以其绝色的美丽成为春天的主宰。这里的“擅”字,既表达了它们的主宰地位,也暗示了诗人对它们的深深喜爱。

后两句“何人白首金闺里,犹傍蜂房蝶舍栖”,诗人将笔触转向了自己和人生。他想象着有谁能在白发苍苍之年,依然能像蜜蜂和蝴蝶一样,围绕在美丽的花朵(如姚黄和魏紫)旁,享受生活的美好。这里的“白首金闺”暗指年老的女子,而“蜂房蝶舍”则是对花朵(特别是牡丹)的另一种形象描绘。诗人以此自问自答,表达了对美好事物的留恋和对青春岁月的怀念。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七绝·诗家闲花木

姚紫魏黄开欲尽,春风无赖日相催。

若为更有闲花木,也向诗家次序来。

首句“姚紫魏黄开欲尽”,直接点明了诗中的主角——姚紫和魏黄两种花卉。这两种花卉在这里代表了春天里最为绚烂多彩、引人瞩目的花卉。然而,“开欲尽”三个字,又透露出它们盛放的日子即将过去,暗示着春天的短暂和无常。

次句“春风无赖日相催”,进一步描绘了春天的无情。春风虽然带来了生机和活力,但它也无情地催促着花木的凋零。这里的“无赖”二字,用拟人化的手法,生动地表达了诗人对春风的不满和无奈。

后两句“若为更有闲花木,也向诗家次序来”,诗人笔锋一转,表达了自己对闲花闲木的期待。他希望,如果世上还有那些不追求名利、不张扬炫耀的闲花闲木,也能像姚紫和魏黄一样,来到他的诗中,成为他笔下描绘的对象。这里的“诗家”二字,既指诗人自己,也指诗歌这一艺术形式。诗人借此表达了自己对淡泊名利、追求内在美的人生态度的向往和追求。